首頁 > 人文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由 地圖看世界 發表于 人文2021-06-26

簡介【征服米底】亞述帝國滅亡後的小亞細亞世界 米底王國疆域圖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

波斯帝國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的波斯帝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公元前5世紀前後波斯帝國疆域圖

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居魯士進軍路線圖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居魯士大帝建立起來的波斯帝國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其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波斯帝國在極盛時期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亞細亞。南至埃及,努比亞。北至色雷斯。其領土面積達到了60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是達到了1800萬。

【居魯士離奇身世】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萬王之王居魯士大帝

居魯士大帝(約公元前558-529年在位),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被當代伊朗人尊稱為“伊朗國父”。他所建立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群體,波斯在南,米底(又譯米堤亞)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倫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從此號稱帝國,成為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人成為他們的臣屬。居魯士就是波斯人與米底人通婚的後代。

居魯士的離奇身世,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記錄在他的鉅著《歷史》中。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女兒芒達妮的後代將奪取自己的王位併成為亞細亞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但在女兒懷孕時,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里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亞細亞。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阿斯提阿格斯派哈爾帕哥斯殺死居魯士的繪畫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魯士10歲的時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國王的遊戲。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的居魯士,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王阿斯提阿格斯親自介入調查,居魯士的身份終於被發現。宮廷祭司說,這個孩子已經在遊戲中成為國王,不會再第二次成為國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終於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

【征服米底】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亞述帝國滅亡後的小亞細亞世界 米底王國疆域圖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此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並烹成菜餚,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羊和牛,並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本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去日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征服呂底亞】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波斯帝國征服米底王國後的疆域 呂底亞疆域圖

波斯的西方強鄰呂底亞的國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魯士日益強大,非常擔心,想趁波斯立國未穩,出兵將它滅掉。在出徵之前,他派人去著名的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祈求神喻,得到的神喻是:如果他出兵攻打,一個大帝國將毀滅,欣喜過望的他再次請求神喻,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一匹騾子變成米底國王,你這個兩腿瘦弱的呂底亞人,就必須沿著多石的海爾謨斯河逃跑。”既然米底國王永遠不可能是一匹騾子,克洛伊索斯於公元前547年大膽出兵,攻打波斯。

克洛伊索斯焚燬了他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在這裡與呂底亞會戰(普特里亞戰役)。呂底亞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佔了上風,但居魯士的軍隊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克洛伊索斯於是決定退兵。

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魯士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竟然主動出擊,攻入呂底亞本土。倉促應戰的呂底亞人與波斯人決戰於首都薩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錫姆伯拉戰役)。呂底亞人仍舊想依靠長矛騎兵取得優勢,但居魯士卻想出了妙計。他將隨軍運載糧食和行李的駱駝集合起來,配備騎手,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步兵和騎兵緊隨其後。呂底亞的馬隊遇到駱駝,立刻轉身逃竄。據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解釋說,馬害怕駱駝,在看到駱駝或聞到駱駝氣味時就受不了。呂底亞人畢竟是西亞最勇武好戰的民族,他們跳下馬來和波斯軍隊肉搏。最終呂底亞人潰敗,逃回薩迪斯城。

圍攻兩週之後,波斯軍隊攀爬絕壁,攻入薩迪斯,呂底亞王國滅亡。亡國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爾斐神喻的真正含義:他出兵攻打波斯後被摧毀的正是自己的帝國,而騾子則隱喻居魯士,因為他是波斯人與米底人的混血兒。

【征服巴比倫】

至此,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版圖從扎格羅斯山脈以東,擴張到了愛琴海東岸。過去由米底、巴比倫和呂底亞三方瓜分的世界,如今已經有三分之二落入了他的手裡。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波斯帝國征服呂底亞後的疆域 巴比倫疆域圖

不滿足於此的居魯士,還在策動更大規模的擴張。於是,當巴比倫的君主開始籌備即將到來的戰爭時,波斯帝國的軍隊正分兵兩路橫掃亞洲腹地。居魯士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向東,征服伊朗高原以東的廣大農牧混合生產區。幫助他上位的米底貴族哈爾帕哥斯,則率領一支由米底人為主的偏師,繼續在小亞細亞沿海活動。前者將在數年內征服呼羅珊、錫斯坦、巴克特里亞和河中,兵鋒直指印度河流域。後者則在這段時間裡,逐個擊敗那些分佈在沿海的希臘城邦和其他一些民族團體。

當猶太人繼續在巴比倫的淫威下祈禱時,他們未來的救世主還在千里之外的廣袤戰場上,迎戰使用各種武器與戰術的敵人。這樣連續不斷的錘鍊,將波斯軍隊打造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力量。

作為新巴比倫帝國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斯從繼位起就遭遇內外交困。強勢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給他留下了一個橫跨地中海到波斯灣之間的龐大政體。也為後來者帶來了幾乎環繞四周的眾多對手。

公元前540年秋季,居魯士已經完成了對亞洲各周邊區域的戰事,併為對巴比倫的戰爭籌備了大量糧草物資。一支來自五湖四海的部隊,圍繞波斯人的核心力量被徵集起來。

公元前539年秋季,波斯軍隊迅速越過金德斯河南下,很快抵達了他們的第一個目標——與米底長城防線隔河呼應的歐比斯城。這座城市是巴比倫人防禦長牆防線側翼的一個重要據點。之後發生的歐比斯戰役,成為了一場一邊倒的屠殺。最終,歐比斯城的守軍主力被屠殺殆盡。那波尼德隨即下令全軍從北方撤退,自己則帶著主力軍隊北上救援。居魯士則成功越過底格里斯河,同僕從軍們匯合,迅速向南追擊。

波斯人進攻巴比倫的路線

同年秋末,波斯軍隊包圍世界第一大城市——巴比倫。但他們卻發現這座橫跨幼發拉底河兩岸的雄偉城市,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有限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雖然那波尼德將大量的軍隊帶去了北部防線,但留在城內的守軍和臨時動員起來的民兵,依然在數量上多過波斯人的快速前進分隊。何況巴比倫本身的防禦設計,也是那個時代最好的。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巴比倫城想像圖

在波斯人拿下巴比倫城後一個世紀,古希臘歷史學者希羅多德曾拜訪過這座威名遠播的大城。當時的巴比倫雖然已經因為屢次反叛而被波斯人拆除了防禦設施,但留下的巨大遺址還是讓古希臘的歷史之父驚歎不已。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伊斯塔門以及城牆的格局

整座城市以一個巨大的正方形橫跨在幼發拉底河兩岸,由泥磚和瀝青建造而成的城牆不僅高聳而且厚實,其寬度足以讓一輛駟馬戰車在城牆上賓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城牆不被外敵攻佔,城牆上的塔樓往往沿著城牆的前後兩側成雙成對的建造。這樣的嚴密程度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

在寬廣的護城河內,是8座以城市信仰的神的名字來命名的城門。城門本身由青銅澆築,非常堅固。最大是以巴比倫的戰爭和生育女神伊西塔命名的北門。此門毗鄰幼發拉底河,連線護城河的河道寬達1裡,也正好從這個門的邊上貫穿全城。由於此門的重要性,尼布甲尼撒二世曾三次對這個門的設施進行修繕,築起了四個塔樓組成的防禦網絡。

至於城市的內部,還有譬如王宮和主神馬爾杜克的神廟,這類承擔衛城要塞職責的堅固建築。城裡平均高度可以達到3-4層的普通住宅和複雜的街道都是守軍進行巷戰防禦的有利依託。因而,要拿下巴比倫,強攻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巴比倫城也難以出現很多超級大城市所會面臨的物資匱乏。除了城裡的儲備物資,內城的東面、北面和南面,都有大小不等的農產區。這些田地由外城的堅固城牆所保護。即便被包圍,巴比倫城內依然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當地的優質耕地可以確保小麥的收成達到種子的200-300倍之多。無花果、橄欖、葡萄以及棗椰子樹,也可以提供各類其他口糧。

既然強攻與圍困都效果不大,居魯士便只能採用手段智取。關於巴比倫城陷落的記載,有很多版本,希羅多德的故事最為精彩。希羅多德說,迦勒底人與波斯人在巴比倫城下大戰一場,敗退回城,然後守軍仗著城牆和充足的糧食儲備堅守不出。居魯士想出一計,他命人挖掘河道,將從城中流出的幼發拉底河河水引入沼澤,河水水位下降之後,他率兵從河道攻進城去,而巴比倫人此時正忙於祭祀慶典,敵人打進家門都沒覺察到,糊里糊塗地亡了國。此外,也有文獻稱巴比倫城內發生了起義,不滿王室的居民開啟城門,迎居魯士進城。

至此,兩河文明的最後一個直系繼承者新巴比倫王國滅亡,此後再也沒有以“巴比倫”為國名的獨立政治實體出現,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正式謝幕。不過,比起此前此後一些亡國滅種的古文明來說,巴比倫人(或者說迦勒底人)還算幸運,非但沒有遭受屠殺和驅逐,他們的文明也作為氣血魂靈,融入波斯乃至希臘等後起之秀的體內。

入城儀式上,居魯士像一個朝聖者,而不是征服者那樣走進巴比倫。他命人在他前進的路上鋪滿象徵和平的橄欖枝,波斯王踩在上面,步步生和諧。鑑於他終結了納波尼德父子不得人心的統治,巴比倫士民們也為他獻上了或真或假的歡呼。一統西亞的居魯士心情大好,頒佈了許多禁止擾民的法令,其中的某幾項條文,今天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史上最早的人權保障法。居魯士用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在記功泥柱上寫道:

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統治風範受到巴爾神(巴比倫神話中的主神)喜愛,並被指定為王以悅其心的嫡傳之王,岡比西斯的兒子……當我以朋友的姿態進入巴比倫,並於歡呼雀躍氣氛之下,建立了政府的所在。馬杜克神(巴比倫城的守護神)審視人間列國,尋找一位真正的統治者,最終他宣告了我居魯士之名,讓心胸寬大的巴比倫居民喜愛我,而我亦天天竭力地讚頌神明……我的軍隊在和平氣氛裡行走在巴比倫城中,我不準任何人恐嚇蘇美爾及阿卡德的國度裡的任何民眾……那些有違神的旨意的居民(指猶太人等被強制遷移到巴比倫的人),我已廢止了他們的奴役,我為他們毀壞的屋宇帶來救濟,馬杜克神對我的作為甚感快慰,並將友善的祝福贈與我,居魯士,一國之王,世界之王。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居魯士記功柱,收藏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歷史上的大帝國第4篇: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史上首個亞歐非帝國

波斯帝國征服巴比倫後的疆域

巴比倫從此成了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這個新省份帶來的收益,不是其他行省可比。儘管由於戰亂破壞和迦勒底人後期無能的統治,巴比倫有所衰退,但此地畢竟是西亞自古以來的糧倉,經過居魯士及其後繼者的妥善治理,豐饒的物產漸復舊觀。據希羅多德記載,在居魯士之後波斯帝國的鼎盛時期,巴比倫一地出產的糧食,可供給整個帝國軍隊四個月的用度,而其他八個月的軍糧,由所有其他省份一起承擔。得到了這個大糧倉之後,居魯士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公元前530年,居魯士出兵征討裡海東岸中亞廣闊草原上的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波斯帝國在居魯士的後繼者岡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手中繼續擴充套件並達到頂峰,完全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帝國的崛起還有另一個歷史意義,就是確立了印歐語系人種在中東地區的統治,曾經輝煌的閃米特等其他人種不得不接受長達12個世紀的印歐人的統治。

Tags:居魯士波斯巴比倫帝國呂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