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由 嵩山劍客 發表于 人文2021-06-24

簡介這時孝明帝來到她跟前,問明緣由,頓感大事不好,並勸妹妹留在嵩山,不要回皇宮,無奈永泰公主只得聽天由命,趁胡太后不備,帶著兩個貼身丫環逃進了深山

般若多羅祖上佛陀的弟子是誰

王建淞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在太室山西麓的子晉峰和觀香峰下,有一座自古聞名的寺院,那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尼僧寺院——永泰寺。寺院建築古樸別緻,因古代三位公主出家於此,更給其蒙上了幾多神秘的色彩。

考察隊一行來到永泰寺,得到了嵩山永泰寺景區管理處負責人的熱情接待,她向考察隊員們介紹了有關永泰寺的歷史淵源及傳說故事。

永泰寺前身為轉運庵,始建於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公元467年)。據有關資料記載,轉運公主是北魏文成帝的女兒,她的母親是馮太后。文成帝在位期間,大興佛寺,並開鑿雲崗石窟。文成帝執政時社會穩定,但文成帝26歲時,因病駕崩。獻文帝(轉運公主的哥哥)繼位。當時的朝政大權落在了馮太后手中,獻文帝不好政務,想讓位於叔父京兆王,由於母后和群臣的反對,便把皇位傳給了五歲的兒子孝文帝元宏,依然由馮太后臨朝聽政。獻文帝一心向佛,曾幾次到嵩山唸佛。轉運公主自小受哥哥的影響與佛結緣,對宮中明爭暗鬥和對母親馮太后獨攬朝政的行為深惡痛絕。轉運公主便來到嵩山子晉峰下,建造轉運庵,修練小乘佛教。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公元476年,獻文帝被生母馮太后害死,轉運公主從此更加消沉厭世,心灰意冷,與宮中斷絕了一切情緣。母親馮太后和侄兒魏孝文帝曾多次來請她回宮,她都無動於衷。轉運公主在轉運庵一邊唸佛,一邊勞動,自食其力,在佛門修煉終生。

明練公主是南朝梁武帝的妹妹。據記載,南北朝時期,佛寺遍天下,僧侶佔去國家人口的一半。在北魏末年,我國江北地區已有佛寺3萬餘座,僧、尼達200萬人。梁武帝一生信佛,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曾先後3次到南京同泰寺(今雞鳴寺)出家,都分別叫大臣贖回。明練公主天性善良,和哥哥一樣,整日唸佛談經,且悟性極好。寶誌大和尚是梁武帝最崇拜的三個法師之一。達摩到中國後曾去拜見過樑武帝,因達摩修的是大乘佛教,主張普度眾生,梁武帝修的是小乘佛教,主張自習成佛。話不投機,沒說幾句達摩就飄然離去。寶誌聽說梁武帝放走了達摩,大為震驚與惋惜,他埋怨道:“陛下知道嗎?達摩是西方般若多羅的得法弟子,是印度高僧,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以心傳心,明心見性,一切皆空。”梁武帝越聽越糊塗,對達摩的觀點始終不能苟同。而在一旁靜靜地聽哥哥和寶誌和尚爭論的明練公主,卻對達摩的觀點崇拜得五體投地,她心如明鏡,感覺頓悟。覺得達摩就是她今生等待的師傅。她要追隨達摩,拜達摩為師。明練公主不顧皇兄及母后的反對,毅然走出皇宮,到嵩山遁入空門,出家為尼。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明練公主來到五乳峰達摩面壁的“默玄處”洞口,要拜達摩為師,此時達摩已有了3個男徒弟,即慧可、道副、道育。明練為求師達摩跪在洞口,達摩見其誠意十足,又有悟性,就收她為徒,賜法名道跡,法號總持。從此明練公主就成為達摩的唯一女弟子。梁武帝見妹妹已無回宮之意,為了兄妹之情,便撥銀兩改建轉運庵為寺院,安置明珠公主,解除了明練是女子,與師兄們在一起生活起居不便的顧慮。

永泰公主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女兒。宣武帝寵任奸臣,優柔寡斷。當政時天下極不太平,水災旱災不斷,各地起義頻繁,北魏政權由興盛轉向衰敗。公元515年,宣武帝駕崩,年僅6歲的孝明帝元詡繼位,起初由皇太后高太后臨朝聽政。高太后性情軟弱,凡事做不了主張。元詡的生母胡充華野心勃勃,朝政大權逐漸落在胡太妃的手中。高太后被逼到瑤先寺削髮為尼,不問朝政。就這也沒能逃過胡太妃的魔掌。胡太妃以到瑤先寺進香為名,酒肉下藥,毒死了高太后,並用僧禮葬高太后於荒丘。胡太妃又以皇上的名義,自封為皇太后,獨攬朝政大權。年幼的永泰公主親眼目睹了皇室的明爭暗鬥,對母后的陰險毒辣不寒而慄。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嵩山永泰寺

轉眼十年過去,永泰和哥哥元詡都已長大成人,兄妹情投意合感情很深。孝明帝已16歲,本該獨立朝政,但胡太后死死抓住政權不放,引起滿朝文武大臣的不滿。鴻臚少卿谷會等人聯名上書,勸胡太后歸政。胡太后對谷會等人恨之入骨,尋機對上書的大臣們下了毒手,有的被處死,有的被貶充軍。當時孝明帝也曾結交密多道人,發動奪權政變,但沒有成功,密多道人也被胡太后殺死在皇宮門外,孝明帝本人也被囚禁到西苑。

有一年,胡太后挾天子和皇后,由數百名嬪妃、公主、太監陪駕,到中嶽嵩山遊春。遊興正濃時,永泰公主誠意勸說胡太后歸政與哥哥,胡太后聽後大怒,以為永泰與哥哥連手奪權,當即拂袖而去,並起殺心。永泰公主似雷擊頂,呆立路旁。這時孝明帝來到她跟前,問明緣由,頓感大事不好,並勸妹妹留在嵩山,不要回皇宮,無奈永泰公主只得聽天由命,趁胡太后不備,帶著兩個貼身丫環逃進了深山。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永泰寺佛塔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永泰公主在山中一個巖洞中住下,飢餓乾渴難忍,三個弱女相依為命,最後昏迷不醒。這天,一位上山打柴的老尼,發現洞中有3個宮裝打扮的少女,就讓人把她們揹回寺院,才都慢慢醒來。永泰公主後被老尼收為弟子。老尼所住的寺院就是明練寺。永泰公主在寺中一邊唸佛,一邊練武,練得一手過硬的少林功夫,並訓練了一批武功高超的尼僧隊伍,後親率尼僧回洛陽,幫哥哥元詡奪得了王位。孝明帝一再請她回宮,她都不肯。無奈孝明帝只好在明練寺院建一座皇姑樓。永泰公主為尼期間,積德很多,她圓寂後,人們為了紀念她,把明練寺改稱為永泰寺,一直沿用至今。

永泰寺歷史悠久,幾經興衰。1500多年來,這座寺院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嫗,在講述著一個極為複雜而不平凡的歷史。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永泰寺娑羅樹

永泰寺的建築規模比較龐大,除中軸線建築(山門、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寶殿、皇姑樓五進院落)外,還有散佈在中心院周圍的小四合院和單體建築。這些建築沒有統一的格式,依地勢闢基而建,具有我國北方園林建築風格。據記載,永泰寺曾於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因寺院位居深山,朝廷恐怕女僧遭受歹人的侵擾,敕令把寺院遷到嵩山北麓,距京都洛陽很近的偃師縣境內;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7月25日,嵩嶽寺僧道瑩向朝廷“奏聞此故寺,依山帶水,形勝幽棲,不假多工,便堪居住。”遂把寺院從偃師縣又遷回嵩山故址,恢復了寺院舊制,除建有佛殿和尼僧院住室外,還增建了門樓、浴室、食堂、藏經閣和數座大塔。目前永泰寺存有明清古建築30多間,1993年後在屈玉榮女士的主持下,寺院的各種建築才逐漸恢復。目前寺院總佔地面積為6600多平方米,構成了一座完整的佛教寺院。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永泰寺旗杆楊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考察隊一行不僅對永泰寺的古建築進行了考察,而且也對這裡的古樹名木、碑刻、古塔也進行了詳細地瞭解。

秦槐、漢柏、菩提樹是嵩山地區的三大古樹。永泰寺大雄寶殿前甬道南沿,有一棵樹齡達2000多年的娑羅樹。這棵樹高21。6米,胸圍2。6米,冠幅13。5米。娑羅樹是我國樹齡最長的稀有名貴樹種之一,也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活見證,嵩山境內僅此一棵。據記載,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族人,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29歲時,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及其梵天創世說教,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先在深山修行6年,毫無結果。便於35歲那年,獨自一人坐在菩提樹下,冥思苦想,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感動天地,於十二月初八在佛陀伽耶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鹿野苑開始傳教。釋迦牟尼在印度各地遊行教化,獲得信徒眾多,傳教45年,都尊他為佛陀(即覺悟)。他80歲時又在娑羅樹下涅槃。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後來釋迦牟尼的講說及教程成為佛教經典。娑羅樹被稱為菩提樹、覺樹、佛樹、普度眾生的功德樹等。此樹枝葉茂密,形狀像傘,又被稱為老佛爺涼傘。永泰寺的菩提樹傳說是漢明帝8年由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用缽帶到中國的貢品。先是寄養在白馬寺,後又移栽到法王寺。孝明帝為妹妹永泰公主修寺院時又把菩提樹御賜給公主,便栽在了永泰寺內。

看了菩提樹,還不得不看永泰寺的另一棵樹。那就是位於中佛殿月臺北端的旗杆楊了,旗杆楊也叫佛爺旗杆,俗稱大葉楊、毛白楊,最長壽命300歲。永泰寺這棵大葉楊高約26。6米,圍粗4。6米,冠幅20米,樹幹修直,蒼勁挺拔,參天聳立。仔細觀看樹身疏密不同的紋螺,還能辨8個不同的方向。佛楊杆雖樹心已空,但見枝葉繁茂肥嫩,整個形狀就像撐開的一面大傘,樹上還不斷傳出像敲擊木魚似的響聲,令人玩味無窮。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影視劇照

觀罷永泰寺極其珍貴的佛教遺存物,沿寺南圍牆向東北行約200米,二座造型別致的古塔便展現在眼前。其中最高的一座塔是因寺而得名,該塔雖然沒有留下年代銘刻,然而其建築形制具有典型的盛唐時期建築風格。所以,又稱為永泰寺唐塔。這座塔系唐代單層密簷式磚塔,南北向,東西兩面寬4。8米,南北兩面深4。3米,平面呈正方形,塔體通高24米,黃泥砌磚而成,塔身為11層密簷,各簷外輪廊的連線呈明顯的拋物線形,柔和優美秀麗。塔的最上部是由仰蓮、五重相輪等組成的寶剎,其精緻的造型,可以說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唐塔塔剎中的佼佼者。塔銘中有這樣一句話:“孤然已達西方去,留得真容寶塔中。”一說此塔不是永泰公主包骨塔,一說是金大定年間(約公元1187年)的均公庵主塔。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孤然已達西方去,留得真容寶塔中”。永泰寺塔

中華聖山新發現:三位皇帝女,出家永泰寺

旗杆楊也叫佛爺旗杆

漫遊永泰寺,細細品味每一個景點,似乎處處可尋覓到公主當年的足跡,領略到公主及僧尼們的生活起居和唸經習武的熱鬧場面,不禁讓人想起清代詩人顧嗣立吟《永泰寺》的詩句:“公主乘雲去,白雲滿空山;松風吹秋月,夜夜鳴佩環;飄渺皇姑塔,隱見非人間;禦寒滴嵐翠,池荒草經閒;宵來小雨過,飛鳥鳴關關。”

Tags:永泰公主達摩明練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