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看清這五點

由 律圖法律諮詢 發表于 人文2021-06-19

簡介3、行為侵犯的物件不同尋釁滋事罪的行為人由於不合常理的動機或目的隨便毀壞公私財物,其侵犯的物件具有不特定性和模糊性

什麼是故意損財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看清這五點

尋釁滋事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差異在五個地方,包括行為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不同、行為侵犯的客體不同、行為侵犯的物件不同、行為場域不同、二者的入罪標準不同。但不可否認,在尋釁滋事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對他人財物的毀壞,從這點上來看其實尋釁滋事與故意毀壞財物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看清這五點

一、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

1、行為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不同

尋釁滋事罪的動機是尋求精神刺激、逞強好勝、隨心所欲毀壞財物等,其目的是為了發洩不滿、炫耀實力、揚名等。根據1983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任意”就是 “沒有拘束、不加限制,愛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意思。

在尋釁滋事的場合,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一般是不存在某種前因糾紛與矛盾的。在實踐中很多尋釁滋事案件就是由於行為人自認為被害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或做了不利於自己的事情更有甚者只是純粹看不慣別人,行為人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找被害人的茬,隨意編造理由,借題發揮,挑起事端。而這些所謂的理由往往都不合情理,被害人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被行為人傷害的真正原因。

故意毀壞財物罪,行為人的心態是以故意毀壞財物、追求他人財物價值貶損為目的。

一般來說具有一定原因,或基於對他人的打擊報復,或基於嫉妒,或基於其他原因。故意毀壞財物的原因則帶有一定的“正當性”或“合理性”,當然無論原因多麼正當或合理都是不能用犯罪的方式去解決,只是在一般人看來具有相對正當性或合理性,如果原因力較弱,即社會普遍觀點認為“因”不能成為損毀財物的客觀理由,應當認定為無事生非,屬於尋釁滋事;反之,則可以認定為事出有因,屬於故意毀壞財物。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看清這五點

2、行為侵犯的客體不同

從兩罪的犯罪客體即侵犯的法益上看,尋釁滋事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

對公共秩序的破壞超過經濟損失,

因此,《刑法》將尋釁滋事罪歸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而故意損壞財物罪中侵犯的客體是

公私財物所有人的所有權

,《刑法》將其歸入侵犯財產罪一章中。

3、行為侵犯的物件不同

尋釁滋事罪的行為人由於不合常理的動機或目的隨便毀壞公私財物,其侵犯的物件

具有不特定性和模糊性。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的行為人一般與被害人存在糾紛、矛盾,其為了洩憤、報復而實施犯罪,犯罪物件

具有明確性和特定性

,侵害的是特定人所有、保管或使用的財物。犯罪物件的特定性和不特定性,須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和犯罪行為聯絡在一起,而不能脫離後者單純談論前者。

所謂不特定性就是行為人對犯罪物件的選擇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而不是指行為之時的不特定。如果因為被告人的行為最終指向了特定的某個人或某些物,就認為犯罪物件是特定的,實際上否定了不特定犯罪物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如何區分?看清這五點

4、行為場域不同

尋釁滋事罪的侵害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行為場所具有公開性和非特定性。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行為人無論是親自動手還是糾集其他人實施犯罪行為,為避免其行為被阻擾,往往都會選擇比較隱蔽的場所和不易被發覺的時間段。

5、入罪標準不同

兩罪在成立犯罪的客觀標準上也存在差異。尋釁滋事罪中的“任意損毀公私財物”的情形,“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而“情節嚴重”並不僅以毀壞的財物價值大小作為判斷標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情節嚴重”包括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價值

二千元以上

的;任意損毀公私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任意損毀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的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因此,行為人之行為雖然毀壞了價值較小的公私財物,但如果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的,也足以成立本罪。但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關鍵因素就是看行為人故意毀壞的公私財物是否屬於 “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按浙江省目前規定,包括毀壞公私財物價值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毀壞公私財物3次以上的;糾集3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造成財物損失2000元以上不滿2萬元的;嚴重情節的其他情形。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想要諮詢,可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365線上法律諮詢

,私信諮詢。也可以直接點選文章末尾左下方的

“瞭解更多”

,即刻線上免費諮詢專業律師。

Tags:財物毀壞尋釁滋事行為人公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