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由 問過藍天 發表于 人文2021-06-18

簡介正因為如此,世尊才在《金剛經》中一再強調“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是告訴我們發“菩提心”的方法,即:一、降伏住於外境之心,實證萬物皆無“自性”的本質,讓清淨之心自然顯現

菩提心是什麼意思_如何發菩提心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的修行,發“菩提心”很重要,如在《金剛經》第二品當中,世尊就對須菩提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所謂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事實上,就是菩提心。

那麼,如何發“菩提心”呢?

也就是說,對於修行的人來說,很多人都想發“菩提心”,但是“菩提心”是什麼?卻沒有幾個人真曉得,甚至有人認為,《金剛經》所講的法門,是專講給處於阿羅漢果位以上的覺悟者聽的法門,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根本無法聽懂。

心經智慧十講

問過藍天

購買專欄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所謂的“菩提心”,並不是什麼無法搞明白的東西,換句話說,所謂的“菩提”,即涅槃之意,發“菩提心”,也就是發實證涅槃之心,也只有實證涅槃,才可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因此,《金剛經》中的這段話,並不是讓你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是告訴你,唯有發實證涅槃之心,方可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而涅槃二字,指的是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之意,強調修行者經過幾年或者幾十年的修行,不斷地糾正自己的思想,斷除大腦當中不好的思想與認知,最終達到沒有煩惱,超脫生死的境界,即無所得、無執著,隨緣不變的圓滿境界。

所以,所謂的“發菩提心”,其實就是把發願實證涅槃的清淨心轉化為正信佛法的清淨信,也就是說,發“菩提心”的前提,是你的心首先要清淨,唯有清淨,其正信才會自然顯現,而正信在佛教的修行當中非常重要。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那麼,什麼是清淨心呢?

關於清淨心,《心經》中的這句話,講得很到位,即: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所謂的“以無所得”,指的是天地萬物之間,並沒有你可以得到的東西,為什麼?因為萬物並無“自性”,方生方死,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時刻處於流轉變化之中,並不具有永恆不變的屬性,甚至可以說,你所認為的有所得,原本就是錯誤的認知,或者說“無得”才是真相。

對於修行者來說,唯有做到“無得”才能斷除煩惱,才能不執著。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什麼都得不到的時候,他會覺得一無所得,而一無所得,當然也就一無可失了,沒有任何可以失去,那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煩惱或斷除一切煩惱。

因此,發“菩提心”的前提,也同樣是讓你證到萬物皆無“自性”之後,因為如果證不到這個層面,其清淨無染之心就無法顯現。

換句話說,如果你證不到這個層面,那就意味著有所得、有所住,而有所執所住的東西,你又不是真的得到,求而不得,其清淨之心,又從何而來呢?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正因為如此,世尊才在《金剛經》中一再強調“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是告訴我們發“菩提心”的方法,即:

一、降伏住於外境之心,實證萬物皆無“自性”的本質,讓清淨之心自然顯現。我們之所以無法降伏自己執於萬物的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無法認識萬物並無“自性”的真相,一旦認識這一真相,當然就不會再有所執或所住了。

偈語中的佛法

問過藍天

購買專欄

二、如何降伏呢?答案是依照佛陀的教法。

佛陀用了49年的時間,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事實上,都是降伏之法,即認識苦的真相以及解脫苦海束縛的法門。

佛教:如何發“菩提心”?

佛像

而以上這些內容,正是世尊教世人發“菩提心”的方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選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大佛頂首楞嚴經》《金剛經》《論語》《心經》《唯識論》《阿含經》《華嚴經》《大念處經》《法滅盡經》《長阿含經》《瑜伽師地論》《佛說阿彌陀經》

Tags:菩提清淨降伏涅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