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荀子祖籍原來在新絳縣北之席村 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弟子

由 扎克來說事 發表于 人文2021-06-11

簡介荀子年過半百,仍在四處遊說,他再次來到齊國都城,在稷下學館擔任了祭酒(相當於校長)

荀子有何行文特色

大家好,我們的扎克來說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荀子(前313-前238),姓荀,名況,尊號荀卿,世人尊稱荀子。西漢時因避宣帝劉洵之諱,曾一度改稱孫卿或孫卿子。荀子系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

荀子祖籍古荀國。現今新絳縣北之席村,原稱荀城,即古荀國之都城。春秋時期荀國被晉國所滅。戰國時期三家分晉之後,絳州一帶本屬魏國。但因秦、趙、魏之間的戰爭,國境線犬牙交錯,時有變化。絳州一帶曾屬趙國。臨近的稷山縣廉城,相傳即趙國大將廉頗屯兵之地。故司馬遷在《史記》中為荀子與孟子合寫列傳時,稱荀子為趙國人。新絳城內龍興寺發現(荀子故里)石匾額一塊。當地至今流傳著關於荀子的傳說。

荀子在青少年時期就刻苦學習,飽讀詩書。15歲遠遊齊國,在齊國都城稷下(今山東臨淄)學館讀書、講學。精研諸子各家學說,成為著名的學者。當時七雄並存,兼併戰爭十分激烈。各國大興辦學養士之風,齊國都城市井繁華,一時也聚集了許多儒士。荀子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由於天資聰明,過目成誦。又加上刻苦好學,能言善辯,在學館裡嶄露頭角。

公元前301年,田齊宣王死後,田齊滑王繼位。滑王不聽儒士們忠告,反而大罵學館的儒士們都是些“衣架飯囊”。儒士們紛紛離去。荀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寫成文章,再三表白他的治國良策,田齊滑王偏偏不聽。荀子憤然離開齊國,到秦國遊說。

秦昭王與宰相範睢對荀子的態度也十分冷淡。不採納他改革時弊的政見。荀子又回到趙國。趙孝成王也是一個不喜歡進諫的君王。對於荀子的直言忠諫,很不滿意。

荀子四處遊說,雖然滿懷赤心忠膽,卻得不到各國君王的賞識。反而遭到一次次地冷嘲熱諷、誹謗打擊。不免仰天長嘆,感慨萬端,深為這些君王的無知無識而遺憾。

荀子年過半百,仍在四處遊說,他再次來到齊國都城,在稷下學館擔任了祭酒(相當於校長)。此時的齊國因戰敗而時局混亂。荀子還是難以施展才能。不久他就南行至楚國。

荀子祖籍原來在新絳縣北之席村 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弟子

楚公子春申君一向對荀子比較尊崇。初次見面就任命他為蘭陵縣令(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春申君死後,荀子被免職。此時,他深感年老體弱,無力再四處奔波。就留在蘭陵著書講學。直到公元前238年逝世。終年75歲。葬於蘭陵。

荀子一生顛沛流離,飽嘗風霜之苦。他的著作中反映了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至今仍有現實意義。他提出人定勝天,“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反對求神祈雨,倡導引河開渠。他提出“法後衛”的主張,強調實行法治,建立統一的封建國家。代表了戰國末期社會生產力發展與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進取精神。

荀子祖籍原來在新絳縣北之席村 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弟子

荀子的著作集為《荀子》32篇,其中《大略)等最後6篇系他的門人記錄整理而成。他的著作說理精闢,比喻精切,氣魄雄渾,行文流暢。許多精彩的警句成為千古名言,使人百讀不厭。如《勸學》中的“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他的《成相辭》,體裁別緻,格調新奇,開後世彈詞、鼓兒詞等說唱藝術之先河,其《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一定的影響,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荀子繼承與發展了儒家學說,並在法家思想的發展上起了奠基的作用。韓非、李斯均是他的門下弟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Tags:荀子齊國蘭陵儒士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