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由 詩說南國情 發表于 遊戲2021-05-24

簡介結: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關於李白到底是更想為官圖功名,還是在野求逍遙,講到這裡,我想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了

白鹿青崖是誰

人間謫仙,這是我們後人對於李白的定義,飄然出塵,不似凡人。正所謂謫仙,他是被貶入凡間的天上仙,又怎麼會是凡人呢?

而關於李白為謫仙人的說法,最早是由同時期的詩人兼官員的賀知章提出。李白往長安求仕拜謁名士,自然就免不了要到這位已經身居高位的“同道中人”。

於是,當李白將自己的《蜀道難》和《烏棲曲》兩篇大作呈到賀知章的眼前時,這位實則“

詩才平平

”的“

四明狂客

”當即就被李白之詩句給震驚了,他實在不敢相信這世間竟真有具備如此詩情之人的存在,不由得為之感慨道:“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賀知章連稱李白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由此,李白是人間謫仙的說法便流傳開來。

謫仙二字,自然是在稱讚李白的瀟灑出塵。那麼何為“出塵”?想來自然是不慕榮華,不求功名,不為世事所累,如此便自然能稱得上一個謫仙之名。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當然,在很多人眼中,李白也確實是如此,白衣仗劍、飄然若仙,揮毫潑墨、瀟灑出塵。但

賀知章之言,也只是針對於其詩作

,意在說明其揮毫潑墨之能有如天上仙,至於其形象如果歷史上的李白真如眾多影視劇中所表現出的,常以白衣佩劍的模樣出現,也好似仙人一般,並沒有絲毫相關。

但從當時的大唐風氣和他人評論以及史載,甚至於李白詩作中的自我描寫中,只能證明他“好任俠”喜歡配長劍,至於其穿著打扮,以及身形,卻沒有什麼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存在。

前兩者暫且不論,關於人間謫仙這個說法,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說他寫詩立意如何、外貌形象如何,而應該是其處世方式和心態如此。

只有處世瀟灑、心態淡然之人,方才真的當得起一個“仙”字。

那麼他處世到底是否足夠瀟灑?心態是否淡然?從他那麼著名的詩篇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而不是單看道聽途說。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幾乎是作為李白傳唱度最高的一句詩,這一膾炙人口的名句相信絕大部分人讀來都不會陌生,大河之水天上來,好一幅天上之景。但是待人接物最忌斷章取義,前面這一句還充滿著浪漫色彩,但是緊接著下一句,卻是現實到讓人心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世上最難,莫過於高堂明鏡之下滿是奸佞,人生最苦,莫過於一夜之間竟然白了頭髮。

將進酒一詩,看上去是李白

對自己桀驁不馴之性格的表現,孤高自傲又激昂向上。

縱情眼前一時低迷又如何?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朝一日自己必然能夠一展自己的才華。

但是問題來了,

古時候的文人要想真正的展示自己的才華,自然是隻能在朝堂之上

,這句詩無疑是表現出了依舊期待為官的思想。可是李白呢?

世人卻盛傳其不喜為官甚至辭官不作,這無疑是相互矛盾的

,那麼事實到底如何?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李白初在唐玄宗身邊為官時,一開始頗得重用:

“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唐李翰林草堂集>序》,此時的李白無疑是春風得意的。但是不知道是因為和他想象中為官生活不一樣,還是他太過飄飄然了的原因,每當多久官的李白就開始整日以酒自昏,不僅是常有

“玄宗呼之不朝”

的事情出現,甚至還經常在喝醉之後起草詔書,甚至命令高力士脫靴研磨。如此,使得原本很受唐玄宗喜歡的李白,開始被唐玄宗疏遠。

對,

“玄宗疏之”這四個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已經被皇帝疏遠了,那麼他到底是辭官還是罷官還有那麼重要嗎?

不管怎麼樣,總之他這個官在肯定做不下去了,所以還不如干脆一點說自己是“辭官”而去,不是更有臉面嗎?

其實我可以理解李白,

恃才傲物又一朝得志,一下子成為皇帝的寵臣,心裡難免有些飄飄然而按耐不住得意。

再者自古以來文人都是最要面子的一批人,所以不管如何,他說自己是“辭官”我也能理解,君不見近代抗戰時,多少文人不願低頭而選擇自殺,甚至帶著全家自殺者亦然有之。

所以《將進酒》一詩,看上去是極盡逍遙灑脫,但卻實在是壓抑至極。在所有的豁達瀟灑背後,滿是李白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詩仙的積鬱,所以只能借酒放歌來暫時麻痺、或者是忘記這些苦惱。

“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正好用人生快事莫若此“置酒會友”來壓制,

但究其根本,還是在自欺欺人

但眼前享樂又如何?眾人終有散去的時候,李白自己也曾有“舉杯銷愁愁更愁”之句,醒酒之後的李白,還能這樣“家族瀟灑豁達”嗎?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二,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這一句出自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或許在很多人心中,“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就是李白這位“謫仙”的日常生活。

其實那句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是出自於這首詩。該句無疑是極盡逍遙灑脫,更兼具絲絲的霸氣。我李白不想做的事,縱然是當朝權貴又能耐我何?我只做我覺得開心的事情。

但是,

李白是真的沒有低聲下氣的“摧眉折腰事權貴”嗎?亦或者沒有“捨棄自己的開心討權貴的歡心”?

在這裡我可以直接肯定的說,自然是有的。無論是早年間為了求官,四處拜謁王公大臣,甚至先後入贅於故宰相師之孫女,當了玉真公主的入幕之賓,還是獻《明堂賦》與唐玄宗,不都是違背本心的討好權貴,想謀得一官半職嗎?而晚年歌頌叛逆永王所作《永王東巡歌》,更可以說是違背了其文人的初心和底線。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做此詩的時候,李白已經離開朝廷有些年月了,但是他

依舊刻意的在強調是自己寧願在野也不願意事權貴,所以才主動辭去了官職

。其無疑在表面李白對自己在政治上遭受的挫折和憤怨仍然耿耿於懷,這不是更加說明了李白自己根本放不下官位的事實嗎?

明明放不下,卻還要說自己不貪慕仕途功名,寧願去山間訪仙,這其中“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實在是太過明顯。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首詩其實是一首“

記夢詩”

,古人講:夢和現實都是相反的。李白在夢裡說自己不願意、不奢求功名,是不是就表面他其實是願意,且十分渴望功名的呢?

又或者說“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放的白鹿,恐怕就是他的才名,訪的名山,恐怕就是各色權貴。

只不過還是出自於大文人的通病,放不下面子,所以只能這樣自欺欺人,來保留自己那可憐的自尊。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關於此《俠客行》一詩,後人可謂是推崇備註,尤其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俠客的武功高強和行蹤瀟灑,近代文學巨匠金庸,甚至專門以此詩為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同名武俠小說《俠客行》。

而縱觀《俠客行》全詩,從外形裝扮,到足跡行蹤,再到氣質姿態,無一不是細緻入微。可能真是這種極其細緻的描寫,讓不少人認為沒有親身經歷過,不可能寫出如此真實的詩句,便

先入為主的認為這首《俠客行》寫的正是李白自己的“俠客生活”,也因此自然而然的認為李白是個劍術高超的俠客。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李白確實會劍術。首先,唐朝其實是個很特殊的時期,“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導致當時遊俠風十分盛行,很多少年都有喜劍術、尚任俠的性格特徵。直白點說,就是

整個唐朝的年輕人喜歡扮演學習“古惑仔”

,以好勇鬥狠為樂事。

“五陵少年客,長安遊俠兒”

在長安城更是見怪不怪的存在。

而李白少年時本就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為也很自然的染上了這股風氣,他身上的俠客形象,不論是在他自己的評論還是旁人的記錄中,都屢見不鮮。如

“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少任俠,手刃數人”(《魏顥《李翰林集序》)

等等。李白

兼備文武於一身,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甚至還有他一生不離劍的記載和說法。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但是現如今有不少人因為李白的名聲之大,而尊崇其為“

大唐劍術第二

”,對於這個我說法,我只能說是空穴來風,毫無實際可言。

關於李白的劍術,在歷史記載中雖然肯定了他會劍術,但根據描述他的劍術也就一般,至於天下第二的說法,無非是好事者的鼓吹罷了。

李白要是真的武功超群,也不至於跟朋友在外遊歷時,因為跟人打架,害的朋友被殺死了,他自己卻逃跑了一事出現。而關於史書中李白戰績描寫最好的一段“少任俠,手刃數人”,其實也不難理解。

古代雖然不禁武,但是也不是說誰都可以帶著武器在街上瞎溜達的,那樣必然會被官府查問,所以唐朝時候的

惡徒其實大部分也都是手無寸鐵的流氓混混之輩

,並且沒幾個是正兒八經學過武功的。而李白卻是成天帶劍,且真正會武功的人。

試想一下,一個拿著長劍的人,對付幾個空著手,最多持有短刀或者木棍且不會武功的流氓混混,需要他的武功有多高強嗎?顯然不需要,只要不是太差,應該都能夠手到擒來。

要是李白真的對付的是一群武功高強且身懷利器的惡徒,還能手刃數人。想必大唐的江湖早就盛傳李大俠之名了,但

是史書上從沒有記載過李白是大俠這個說法。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而關於李白

“劍術天下第二”最有力的證據自然是“裴旻之徒”

這個說法。既然官方說唐朝有三絕為“

李白歌詩、張旭草書、裴旻劍舞

”的說法,我們就暫且不去討論這個裴旻武器是不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還是隻說李白。

我首先要問一句,

憑什麼說李白是裴旻的徒弟他的武功就只弱於裴旻?

首先裴旻不一定只有一個徒弟,其次誰告訴你師傅厲害徒弟就一定厲害的?一個博士教授教出的學生就能全部是博士嗎?張三丰那麼多徒弟,是不是每一個都能打敗張三丰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顯然,這個論據是不成立的。

所以李白雖然會劍術,但是關於其

“劍術絕倫,甚至天下第二”的說法,完全就是不切實際的吹噓。

正所謂

“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

。李白這首《俠客行》亦當如是。李白只是借這首詩,一邊抒發自己對俠客的傾慕,一邊表達自己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尤其是其中的這一句:“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戰國時候的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正是在表達他李白也遇見一個像信陵君一樣的明主,讓自己也能成就一番功名。就像戰國時候的俠士朱亥、侯嬴一樣,因為受到了信陵君的禮遇,從此青雲直上,建功立業。

所以全詩的情感脈絡,根本是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表達自己想像俠客一樣逍遙江湖,而是表達李白依然想要得到朝廷的重要,入仕為官的思想。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結: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

關於李白到底是更想為官圖功名,還是在野求逍遙,講到這裡,我想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了。答案必然是前者。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中,他曾經寫下了這麼一句來作為收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

這首詩是李白早期的作品,作於一個很尷尬的時間點。這時的李白已經四十二歲了,在經過苦苦求官而不得之後,本已經心灰意冷準備在南陵歸隱的時候,卻突然得到了唐玄宗召見,要他入京為官。於是立馬立刻回到家中與兒女告別,並且寫下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南陵別兒童入京》。

從這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

中,不難感到

其對於終於能入仕的毫不掩飾的喜悅之情。

所謂“

蓬蒿人”,就是沒有當官的在野之人

,李白說“我怎麼會是在野的沒有功名的人”,就表明他

從始至終都不願意一輩子當一個沒有功名的碌碌無為之人。“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才是李白的志向。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只是,作為文豪,李白無疑是驕傲的,甚至於

他的驕傲比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文人都多。

所以在第一次辭官之後,他

雖然依舊放不下功名,但是一邊想要入朝為官,一邊又放不下面子。

他擔心世人說他這個

謫仙原來也名不副實,和那麼多俗人一樣,是一個可以為功名利祿而折腰的人。

顯然,他不想也不願讓自己成為世人口中的俗人。

可以說,當杜甫的那句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流傳開來之後,就堵死了李白所有回到朝廷的退路。李白本身就是一個極愛面子的人,所以當好友和世人將自己李白和捧到了一個完全無視功名和權貴的位置上,他本人第一反應肯定是極為享受的。但這也導致了,他不願意也不能毀掉自己在好友和世人眼中的“謫仙”形象。

所以縱然是他本來心中還有願意放下身段去求官,但是

已經是“詩仙”的他,卻不可以繼續放下身段架子,像以前那樣去苦苦求人了。

對於李白的詩歌,諸如

《將進酒》、《俠客行》、《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等,很多人都說這是其必然經歷過的,因為這不是憑一般造詣就能感悟或者說想象出的。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但是從古至今,雖然說寫實是詩人都必然要有的一大能力,但是

會幻想也是詩人的一大特點,尤其是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來說。

浪漫主義,其實也

是屬於空想社會主義的一種

不需要眼見為實,就算一切都不存在,也是能夠憑藉著想象讓他在自己的腦子裡好像真實發生過一樣。

就好像還在李白之前的屈原,《九歌》中的詭秘事件、神神鬼鬼難道是真實存在且他親眼見過嗎?無非是屈原憑藉著自己超凡的想象力而勾勒出現種種畫面。

所以關於李白,他的心裡其實是十分別扭的。這種

嘴上說著不要,其實心裡又十分想要

,這種糾結加矛盾的心理,委實是難以讓人理解。

就好像他在另外一首名篇《行路難》中說的那樣: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哪裡是不想,無非想去做的時候,前面的困難,亦或者說放不下的東西太大。可以在強制性讓自己放下的時候,還是會時不時的想到對功名的渴望。此時李白的想法一如

姜太公垂釣溪邊,得遇於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於商湯。

究其原因,就是

礙於對名聲的在乎,使得他無法主動的繼續去放下身段追尋,只能像姜太公、伊尹,等待別人主動來找自己。

但是這現實嗎?顯然是不現實的,正是因為知道這是不可能,所以李白才會如此苦惱。

那個世人心中,無比出塵,灑脫而瀟灑的詩仙李白,顯然並沒有那麼出塵。

【文化】李白為什麼被稱為人間謫仙?他寫的一首詩讓人大跌眼鏡

Tags:李白謫仙劍術自己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