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由 財木神神 發表于 遊戲2022-12-28

簡介亞洲金融危機不僅使諸多亞洲國家陷入金融危機的泥潭,對日本經濟也產生了很大沖擊,而且,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破滅的後患和“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同一時間疊加爆發,促使日本貨幣當局放棄原有的包括對日元國際化、外匯自由化、資本國際化等方面

地下城懷清幣在哪裡兌換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日元國際化的準備階段(1964年—1983年)。

日元於1964年在經常專案下成為可兌換貨幣,1980年成為資本專案下的可兌換貨幣,即日元已經從不可兌換貨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日本的對外交易中可以使用日元,也可以不使用日元,不存在推動日元國際化的政策意願和政策措施。

但是,日元從不可兌換貨幣成長為有條件可兌換貨幣,進而成為自由兌換貨幣,這就為日元成為國際貨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

把日元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的過程(1964年—1980年)作為日元國際化的準備階段,更加符合世界美元本位制的基本邏輯。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在對外貿易結算中所佔比例不高,日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1975年為2。7%、1980年為4。4%,1985年猛增到7。3%。從貿易清算貨幣、國際金融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等三項國際貨幣的職能看,日元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均有所使用,但比例都不高。

被動的日元國際化(1984年—1997年)。

1983年11月,美國總統里根訪日,雙方同意設立“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

該委員會的基本任務是就日本金融自由化、資本國際化等金融貨幣問題進行談判。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984年5月,發表了《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大藏省發表了《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的報告,1985年3月,大藏省下屬的外匯審議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日元國際化的答辯》等一系列的檔案,正式提出了日元國際化的口號。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陷入了雙高和雙赤字的泥潭之中。

一方面連連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另一方面,高利率和高美元。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美國的貿易赤字從1980年的150億美元,增加到1984年的1130億美元。鉅額的貿易赤字,還使美國從世界淨債權大國淪落為世界淨債務大國,1981年美國還擁有1410億對外淨債權,1985年對外淨負債1110億美元,1986年美國對外淨負債高達2636億美元。

日本不僅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國家,也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

日美兩國經濟往來非常密切,如何解釋日美經濟之間的矛盾和原因,經濟學家各抒己見,但是,要求日本開放金融市場卻是十分一致的政策訴求。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因此,日元國際化是應美國的要求而提出的口號。

美國真正的意圖是要求日本開放金融市場,而並非日元國際化。

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場開放才是美國的目的。時任美國財長的雷根認為,日本金融自由化,有助於美國資本流入日本,從而推高日元匯率,日元匯率的提高能夠改善日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在推動日元國際化與推動金融自由化這兩個方面進行比較的話,更多的措施是推動金融自由化。上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日本的經濟如日中天。

日本不僅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日本也是世界貿易大國,世界淨債權大國。

這麼舒服的日子,日本是不願意對自己的金融體系和貨幣做什麼改革的。面對美國提出的日元國際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要求,日本貨幣當局始終採取審慎的態度。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當時,聯邦德國的金融開放和德國馬克國際化引起海外資金大規模流入德國金融資本市場,導致德國馬克急劇升值等問題,使日本貨幣當局對日元國際化十分警覺。

他們擔心日元國際化帶來日元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度升值,影響日本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又擔心大規模的資金流動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影響日本金融的穩定性。

1984年簽署的《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具有兩國條約的性質。該報告書反應美國關心的事項主要有:(1)日本的金融、資本市場的自由化;(2)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日本的金融市場;(3)歐洲日元市場規則的放鬆等三大類。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該報告書關於日元國際化的內容主要有:(1)取消日元外匯期貨交易的實需原則;(2)廢除外匯轉換成日元的限制;(3)創設日元銀行承兌票據(BA)市場;(4)取消日元對外貸款限制;(5)放鬆日元外債發行限制;(6)擴大歐洲日元市場的措施等。

在該報告書公佈的當天,大藏省還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的現狀和展望》,

該文告主要表達了日本財經當局審慎的姿態: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一是匯率、金融政策對國內金融制度的影響;二是基於良好的經濟基本面,日元要確保獲得國際信任。在日元國際化的第二階段,日元在對外貿易中使用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日元在出口中使用日元的比例始終未超過40%,進口中使用日元的比例未超過30%,美元依然是日本對外貿易中使用的主要貨幣。

在這一階段中,日元作為國際金融貨幣的使用也有所發展,日元外國債券的發行規模有所擴大,

90年代中期以後,比80年代中後期有50%左右的增長,歐洲市場上的日元貸款發展迅猛,1995年歐洲日元貸款是1987年的6倍多,歐洲日元債券市場的發債規模波動較大。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70年代,日元在官方儲備中所佔比例在3%以內,在基本放棄外匯管制,尤其是宣佈日元國際化之後,日元在官方儲備中所佔份額有了明顯提高,1991年高達8。3%,此後,因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金融體系動盪不安,日元國際化停滯不前,該比例逐年回落,1998年僅為5。1%。

日元國際化的積極階段(1997年—2005年)。

1997年,日本貨幣當局對日元國際化轉向積極態度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亞洲金融危機。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亞洲金融危機不僅使諸多亞洲國家陷入金融危機的泥潭,對日本經濟也產生了很大沖擊,而且,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破滅的後患和“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同一時間疊加爆發,促使日本貨幣當局放棄原有的包括對日元國際化、外匯自由化、資本國際化等方面的保守態度,轉而採取推動日元國際化的積極態度。

日本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給日本帶來了機遇,燃起了構建日元圈的夢想。

二是歐元的即將誕生。

計劃於1999年1月誕生的歐元對日本是一個很大的刺激,長期以來,日本把德國馬克的國際化作為日元國際化的對標,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研究美元本位制被蠶食時,主要討論的貨幣就是德國馬克和日元。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997年,日本提出了構建以日元為核心的“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1998年,日本提出了以雙邊援助方式的“新宮澤構想”,向亞洲金融危機國家提供了300億美元的中期和短期貸款,1999年在APEC財長會議上,日本提出宮澤的“一籃子貨幣制度”的構想,並動員了2萬億日元的民間資金,用於對亞洲國家的融資需求。

與此同時,關於日元國際化的議論再度活躍起來了。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998年,通產省的亞洲通商金融研究會發表了《關於日元國際化》的中期報告。1999年,大藏省的外匯審議會發表了《面向21世紀的日元國際化——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的應對》的答辯彙總。1999年,大藏省設立了《日元國際化研究會》《貿易資本交易部會》《通貨制度研究會部會》以及《清算系統調查部會》等四個推動日元國際化的組織機構。

大藏省提出了推動日元國際化的三個理由: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1997年的亞洲貨幣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過分依賴美元,希望亞洲國家擴大使用日元;

(2)1999年1月歐元的誕生而引起國際貨幣體系的變化,日元國際化迎來了新的局面,賦予日元更為重要的使命;

從不可兌換貨幣到可兌換貨幣,在日元國際化中,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3)透過“金融大爆炸”式的改革,

日本金融市場對內外進一步開放,必須強化日元的作用。

(4)大藏省還提出了日元國際化的若干措施,概括起來有如下四項:(1)建立公平、公正、透明、開放的金融體系;(2)穩定日元匯率;(3)重新認識日元在亞洲各國匯率制度中的作用;(4)積極推動使用日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財木神神

Tags:日元國際化日本貨幣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