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由 謀定經信研究 發表于 遊戲2022-12-01

簡介2020年啟動實施水稻“藏糧於技”科技創新工程聯合攻關重大科研任務,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重大自主品種培育、高效精準栽培、綠色豐產關鍵技術整合四大科技行動,建立水稻產量品質與資源利用效率協同提高、抗逆穩產、精準輕簡化綠色增產整合模式

古代糧食一畝多少斤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 中國三農智庫網-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報道:“中國是世界稻米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均佔全球水稻生產和消費總量的28%左右。”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研讀表明:水稻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萬祥軍說:“‘十三五’期間,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佔糧食作物的25。8%和31。9%,全國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作為主要口糧。”據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資料統計,2020年我國水稻播種面積45114。0萬畝,總產量21186。0萬噸。與“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相比,水稻播種面積減少393。6萬畝,總產量增加了897。7萬噸。

從單產水平看,2011年我國水稻平均單產445。8公斤/畝,2020年提高至469。6公斤/畝,提高了23。8公斤/畝,增幅5。3%。

儘管面積下降,但單產提高、總產增加,科技支撐至關重要。“十三五”期間,我國水稻品種審定數量大幅增加,良種供應能力持續提高,育成了綏粳22、晶兩優534、華浙優261、中佳早18、華浙優1號等一批優良水稻品種,推動水稻單產不斷邁上新臺階。

目前,我國生產上應用的水稻品種全部為國產自育,水稻生產用種的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水稻種業市值超過185億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十三五”期間,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第一單位共審定水稻新品種74個,其中國審品種23個,新育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水稻新品種。

其中,中國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團隊選育的“華浙優261”香型優質雜交稻,是優質高產高效廣適性新品種,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級,在2020年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品評品鑑活動中,獲得了秈米組金獎第一名,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中,“華浙優261”再次獲得秈稻組金獎。

程式華研究員團隊與江西紅一種業合作選育的“永珍優111”優質秈稻品種,一直是國內多家糧食企業優質秈米訂單首選品種,獲得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金獎。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錢前院士團隊選育的“嘉禾優7245”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味道軟糯彈香滑,而且具有產量高、抗稻瘟、抗飛蝨等優點,被評為2018年浙江十大“好味稻”品種第一名。此外,“中嘉早17”“中早39”“天優華佔”“中浙優8號”等老牌優勢品種繼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水稻育種基礎研究方面,中國農科院在基礎研究與現代育種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透過建立功能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研究平臺,成功解析水稻產量、外觀、柱形和抗性等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建立了“分子模組”到“設計型品種”的現代生物技術育種創新體系,整體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建立了可固定雜種優勢的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獲得雜交水稻的克隆種子,實現了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從無到有的突破;在建立了秈粳雜交水稻有利性狀集聚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遠緣雜交和三系法雜交育種,集聚了水稻不同亞種的有利基因,育成了綜合性狀優良的強優勢秈粳雜交水稻組合,實現雜交水稻產量新的突破。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組織全國水稻種質資源優勢研究單位,聯合攻關水稻種質資源研究,建立了水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保護、精準鑑定、種質創制等技術體系,為水稻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水稻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整合模式研究與示範工作穩步推進,整合推廣了一批新品種和 “一控兩減”技術模式,實現節本增效。2020年啟動實施水稻“藏糧於技”科技創新工程聯合攻關重大科研任務,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重大自主品種培育、高效精準栽培、綠色豐產關鍵技術整合四大科技行動,建立水稻產量品質與資源利用效率協同提高、抗逆穩產、精準輕簡化綠色增產整合模式。

中國水稻研究所牽頭的雙季超級稻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整合示範,在減肥18%、減藥30%前提下,超級早稻“中早39”機插秧技術整合示範平均畝產可達560。0公斤,“中嘉早17”機直播技術整合示範畝產可達537。3公斤,畝增效均超過260元。

此外,“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自主研發的“水稻缽苗機插與擺栽技術”“水稻高低溫災害防控技術”“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水稻疊盤暗出苗育秧模式及技術”等多項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在全國推廣面積屢創新高,為促進全國水稻穩產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農科院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在耕地和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端牢中國的飯碗,必須依靠科技進步。

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突破 國稻種芯百團計劃行動

Tags:水稻技術品種中國農科院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