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你有意見儘管提,我沒意見: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真實的反饋?

由 霖小姐慢半拍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最後,按照慣例總結一下這篇文章:我們想要得到真實的反饋,途徑有兩條:自我覺察從他人那裡獲得反饋如何從他人那裡獲得真實客觀的反饋,今天的文章裡分享了一個方法:「3R模型」(Receive-Reflect On-Respond),它有3個具體的

如何匿名收集意見

你有意見儘管提,我沒意見: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真實的反饋?

上週,公司臨時召集大家開了個會,主要內容是每週末下班前加開一個聯動會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目的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

其實在此之前,我們沒發現各個部門之間溝通協作有什麼太大障礙,不知道經理突然弄這麼一出是為什麼。

雖然經理一再強調目前只是徵詢大家的意見,但我們都知道,結果其實已經定了,我們沒得選。

果然,末了經理說:你們有什麼意見儘管提,會場鴉雀無聲,經理說:那就這麼定了,從下週開始執行。

散會後,我旁邊的曉卉忍不住抱怨:有這個必要嗎?現在溝通不是挺順暢的嗎?

其實不光在公司,平時我們生活中和朋友相處,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比如你問一個朋友:你覺得這件事我的處理方法妥當嗎?有沒有什麼建議給我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不是對方喝醉了,我們得到的反饋一般都是正面的、積極的,當然,極少數情況下,我們能得到真實的反饋。

想要得到真實的反饋,途徑有兩條:

自我覺察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容易受三個盲點的影響,分別是:

認知盲點

情感盲點

行為盲點

因此,我們

想要透過自我覺察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判斷,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剩下唯一一個可以獲得客觀評價的渠道,也就是可以獲得真實反饋的途徑:

從他人那裡獲得反饋

通常情況下,

別人看待我們會比我們看待自己更客觀,所以理論上,從別人那裡獲得的反饋,一般都是客觀真實的。

但是,

問題來了:別人不一定說真話

,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願意說真話。

就像文章開頭我寫的那件事,經理想要徵求大家的意見,沒人說,散會後卻發現大家根本不是完全沒意見。

說真話是一件冒險的事,因此,關係沒到一定程度,一般沒人願意去冒這個險、為你承擔這份心理壓力。

所以,

如何從他人那裡獲得真實客觀的反饋,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今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叫做「3R模型」(Receive-Reflect On-Respond),

它有3個具體的操作步驟,接下來我逐一來說。

步驟一:接收別人給的反饋資訊(Receive)

你有意見儘管提,我沒意見: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真實的反饋?

接收反饋,是獲得一個反饋後第一個要做的動作,在這個步驟裡,

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接收而非接受

接收指的是:聽到一個反饋後,聽懂並正確理解了它的意思這個過程。

僅此而已,之所以強調接收非接受,是因為通常我們聽到一個反饋後,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要麼認為對方說的對(接受)、要麼立刻反駁(不接受),這都不算接收。

前兩天我排隊買咖啡的時候,聽到旁邊兩個人在聊天,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男的:我去看了,覺得那個房子挺不錯的,內外環境不錯、交通也很方便,不像你說的那麼差。

女的:(立刻反駁)怎麼可能!我倆看的是同一套房子嗎?

男的:我真的覺得不錯啊!

女的:那套房子,除了便宜,沒有一點好處!

男的:……

這段對話裡,男的給反饋時,不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還給了理由:內外環境不錯、交通也很方便。

但女的因為得到的反饋不是她想要的,完全沒有好好接收那些資訊,就直接反駁,其實只要她先在下意識的反應出來之前稍微停一下,好好聽男的說的資訊、聽完所有資訊,就不會冒然反駁。

所以說,接收反饋資訊說起來挺簡單的,做起來其實不那麼容易,需要有意識地先停頓一下、避免被第一反應影響。

接收時避免受情緒影響

就像我上面說的那個例子,女的因為聽到了自己不想聽到的反饋,點燃了心中的怒火,立刻開始反駁。

其實仔細想想,她的反駁有什麼道理嗎?基本沒有,因為能說出“一套房子除了價格便宜沒有一點好處”這麼絕對的話,其實就是沒什麼道理的。

經常讀我文章的朋友應該有印象,我在多篇文章裡講過情緒與思考是相互抑制的,也深入剖析了其中的神經機制方面的原理。

也就是說:

當我們太情緒化的時候,基本沒辦法理智思考,反過來,當我們理智思考的時候,又會顯得不近人情。

因此,

如果接收反饋時被情緒左右,一方面一定會影響資訊的接收,另一方面,不利於走第二個步驟。

步驟二:思考別人為什麼會給這樣的反饋(Reflect On)

你有意見儘管提,我沒意見: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真實的反饋?

完成第一個步驟後,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反思,可以問自己這個問題:他為什麼這麼說?

當然,這個問題我們自己無法回答,得去跟給我們反饋的人要答案。

走到這一步,難點來了:別人怎麼才願意跟我們說真話?所以,

反思+探尋答案是尋求反饋的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這裡分享3個方法給大家:

沉默效應

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去問別人“你為什麼這麼說、我哪裡消極了”的時候,有些人會用一種方法讓你知道你真的給他消極的印象,這個方法就是:沉默以對。

所謂

話不好聽我就不說,用沉默來表示肯定、贊同或反對。

匿名反饋

這個方法在收集意見的時候非常管用。我們公司上個月就做了一次匿名意見徵詢。

得到的結果,我想其中一些我們領導可能都沒有想到,因為我經手收集了意見表,所以看到了一些非常真實的反饋。

所以,如果你想收集真實的反饋,以匿名的方式特別有效,尤其是你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想要收集團員意見的時候。

找信任的人

想要弄清楚別人為什麼會給出一個反饋,除了以匿名的方式,就是找自己信任的人直接問,之所以強調要是自己信任的人,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得到真實的原因。

前面我也說過了,說真話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除非關係不一般,否則沒人願意冒這個險。

找自己信任的人就不一樣,

你信任他一定是因為他值得你信任,同時,被人信任也會讓對方願意為你冒險說真話,而不會有多少心理負擔,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步驟三:迴應這個反饋(Respond)

你有意見儘管提,我沒意見: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真實的反饋?

經過思考後,我們對別人的反饋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這個反饋作出迴應,當然,這不是要你去和對方說什麼,

而是迴應自己:我要不要接受這個反饋、繼而做出改變?

一般情況下,

我們收到的反饋有這幾種:

令人意外的、負面的反饋;令人意外的、積極的反饋;負面的、但與自己所想一致的反饋;積極的、但與自己所想一致的反饋。

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

可以用下面這些問題的答案作參考:

面對正面反饋,思考:我能不能試著找出一兩個例項來佐證?

如果自己可以舉出例子來印證對方給的反饋,我們就接受這個正面反饋並設法保持下去。

面對負面反饋,思考:它們是不是自己之前沒有意識到但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如果它確實是我們客觀存在的不足,應該抱著如獲至寶的心態,積極去設法改善,要知道,能得到客觀的負面反饋非常難得,正視並修正它,我們會進步得很快。

面對不確定的反饋,思考:如果不改變,情況會怎樣?

當然,有些反饋我們思考一圈下來,也不確定要不要接受它、修正自己的行為,面對這種情況,就問自己:如果不改變,情況會怎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幫助我們做出決定。

最後,按照慣例總結一下這篇文章:

我們想要得到真實的反饋,途徑有兩條:

自我覺察

從他人那裡獲得反饋

如何從他人那裡獲得真實客觀的反饋,今天的文章裡分享了一個方法:「3R模型」(Receive-Reflect On-Respond),它有3個具體的操作步驟:

步驟一:接收別人給的反饋資訊(Receive)

接收而非接受

接收時避免受情緒影響

步驟二:思考別人為什麼會給這樣的反饋(Reflect On)

沉默效應

匿名反饋

找信任的人

步驟三:迴應這個反饋(Respond)

要不要接受這個反饋,可以用這些標準來衡量:

面對正面反饋,思考:我能不能試著找出一兩個例項來佐證?

面對負面反饋,思考:是不是自己之前沒有意識到但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面對不確定的反饋,思考:如果不改變,情況會怎樣?

英國女作家弗朗西斯·哈丁曾說:做一個說真話的人是最冒險的事情,有時候,人們必須要選擇沉默、或者被迫沉默,但如果沒人敢說真話,至少人們得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

即使你不敢對他人講實話,也請永遠不要對自己說謊。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從他人那裡獲得真實客觀的反饋。

我是

@霖小姐慢半拍,

關於成長,慢半拍沒關係,但別停!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Tags:反饋接收我們思考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