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由 扶搖故事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後來,一位窯工的女兒為救自己的父親竟跳入窯中,以身祭窯,終於燒出一種猶如鮮血般的紅色瓷器

紅色陶瓷是用什麼做的

紅色象徵喜慶、歡樂和吉祥。它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一種顏色,如果將瓷器與紅色融合到一起,那便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最好詮釋。今天我要為您介紹的就是一組中國不同時代出現的紅色瓷器。

青瓷、白瓷、粉彩、青花,中國的瓷器種類繁多,不同朝代的帝王對瓷器的喜好也有所不同,而有一種瓷器卻一直被歷代皇家貴族所推崇和關注,那就是紅色瓷。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有一件豇豆紅釉太白尊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小口微撇,紅釉中散發著嫩綠斑點,腹部暗刻有三團螭紋。這件太白尊造型輕靈秀美,色調淡雅宜人,因釉面上點綴著深紅色斑點,就像剛採摘的紅豇豆的顏色,所以得名豇豆紅。

中國人對紅色偏愛的民族心理十分久遠,其淵源可追溯到古代對太陽神的崇拜。中國的太陽神為鳥形,它的形象是紅色的,太陽中有一隻三足的鳥。古人相信火是日之氣,太陽和火對人類的生存都有極重要的意義。他們不僅帶來光明和溫暖,太陽促使萬物生長。火能燒熟食物和驅避猛獸,而太陽與火的色彩都是紅色,因此崇日、拜火必然與紅色相關聯。

春秋戰國時的楚人,他們認為自己是炎帝的遠裔,火神祝融的嫡系子孫,他們崇日、拜火,因此尚赤。《墨子公孟》記載“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治其國,其國治”。絳衣博袍就是紅色的寬袖大袍。不僅在史書上,從出土的楚地漆器、絲綢和服飾都可以看出楚人尚紅的特點。

雖然瓷器的發現時間很早,但紅色瓷器的出現卻比較晚。人們一直想把這美麗的顏色呈現在瓷器上,可就是這一抹火紅的色彩曾經是陶瓷史上的一個難題,它的演變呈現出中國製瓷人一千多年的探尋之路。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北宋晚期,河南禹縣的鈞窯窯工在1300攝氏度的高溫下燒出了舉世聞名的鈞紅,鈞紅的橙色雖屬紅釉範疇,但它只是在青色釉面上表現出塊狀或放射狀的紅色與紫紅色,並非通體純一的紅色。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純正的高溫紅釉瓷器是在元代景德鎮燒製成功的紅釉瓷器,以顏色鮮紅為上品。然而這種瓷器對燒製溫度要求非常嚴格,當時沒有溫度計,窯工只能憑眼睛來判斷窯火的溫度。嚴格的溫度限制使得紅釉瓷器的燒造非常困難,所以在元代燒製成功的紅釉瓷器數量十分稀少。

紅釉瓷在明代初期有了較快的發展,燒製出的紅釉瓷器的數量比元代有所增加。這一時期紅釉瓷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是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首先,紅色在五行學中指南方,朱元璋是在南方發跡的,其次朱元璋姓朱,而朱就是紅色,洪武的年號又跟洪諧音。再加上朱元璋曾經參加反元的紅巾軍,所以導致他對紅色乃至紅色瓷器都非常喜愛。

而他的這種喜好也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後來的幾位皇帝身上。據記載,公元1430年左右,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紅瓷。

幾個月裡,景德鎮徹夜通明,但燒出來的紅瓷都沒有達到皇帝的要求。為此宣德皇帝龍顏大怒,嚴厲的懲治了當地的督窯官,不少窯工也為此賠上了性命。後來,一位窯工的女兒為救自己的父親竟跳入窯中,以身祭窯,終於燒出一種猶如鮮血般的紅色瓷器。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人們說是瑤宮女兒的鮮血染紅了陶坯,因此就把這種鮮紅的釉色叫做祭紅。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祭紅釉瓷器的珍貴。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這件鮮紅釉描金雲龍文碗便是宣德時期祭紅瓷的代表。他通體施紅釉,口沿一週成白色,內外壁均以金彩描繪二龍戲珠紋,可以想象當初金彩與鮮紅釉交相輝映的不凡氣度。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這件紅釉盤高4。2釐米,口徑20釐米。它通體施紅釉,盤撇口,弧壁圈足,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盤造型規整,胎薄體輕,釉色純正,也是宣德紅釉瓷中的精品。

明宣德皇帝去世後,祭紅釉瓷器就停止生產了。由於這種瓷器燒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術失傳,就很難復燒。直到二百多年後的清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才開始大規模仿製宣德祭紅釉瓷器。而就在仿製的過程中,意外的誕生出了另一種紅釉瓷器。

公元1705年,十分喜歡精美瓷器的清康熙皇帝對宮廷的收藏缺少祭紅很不滿意,下令御窯仿製宣德祭紅。這個任務落到了江西巡撫郎廷吉的頭上,他親自到景德鎮督瑤,每天看著窯工配製釉料,點火燒窯。在郎廷吉主持下,釉料進行了無數次調配試驗,加進各種金屬元素,甚至加入了黃金寶石。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雖然試驗了上百窯,仍沒有得到祭紅,但是卻意外的得到了另一種紅色釉瓷。由於當時郎廷吉監管整個景德鎮瓷業,所以燒製出的新的紅釉瓷器就被稱為郎窯紅。這種郎窯紅釉是仿製宣德祭紅釉燒製的成功品種,他比祭紅更加鮮麗,光澤強烈。

由於這種紅釉的燒製難度很大,需要嚴密的工藝技術,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鎮流傳著“若要窮燒郎紅”的諺語。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這件郎窯紅釉觀音尊是康熙時郎窯紅瓷器的典型作品。他撇口短頸,外施紅釉,裡口和底部施蘋果綠釉。由於這種瓷器的釉汁很厚,在高溫下會產生流釉現象,因此製成品往往在口沿處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而在瓷器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呈現出黑紅色。為了讓留下的釉汁不堆積到器物底部,工匠常常會用刮刀在圈足外側刮出一個二層臺,以阻擋釉汁流淌下來。這是郎窯紅瓷器製作過程中一個獨特的技法,叫做“脫口垂足郎不留”。

這件郎窯紅釉觀音尊器型秀美,風格樸實,造型端莊規整,釉色紅豔光亮,彰顯出康熙御用瓷器的精美與大氣。不過由於成本過高,郎紅瓷燒製了近數十年,後來也停止了。

紅光溢彩,中國古代的紅色瓷器

從元代到清代,雖然大紅色的瓷器一直沒有被燒造出來,但人們探尋紅瓷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直到20世紀末,中國科學家攻克了陶瓷大紅色又不耐高溫的難題,燒出了色澤鮮豔、表面純淨的大紅色瓷器——中國紅。

中國紅釉色鮮紅均勻,色澤鮮豔,沉穩,光澤內斂而不失華麗氣度,雍容華貴,堪稱瓷中珍品。

Tags:瓷器釉瓷紅色燒製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