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蔣高明:傳統精耕細作農業模式為何基本消失?生態農業為何難做?

由 中國綠髮會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弘毅文明驛站經過了十五年探索,在堅持完全“六不用”(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激素與轉基因種子)嚴格條件下,實現了優質高產(實現了噸糧田),多樣性提高,口感更好,食物鏈中農殘消失,完全告別了農田面源汙染,且農民收入大幅度

什麼是精耕細作農業

傳統的精耕細作農業模式為什麼基本消失?生態農業為什麼很難做?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工成本的提高。

農業原本就是非常辛苦的,如果辛苦換不了鈔票收入,就一定不會有人幹,這就是農民紛紛撂荒進城去打工的原因。目前城市裡的人工每小時已達到三十元,而農民投入到土地的回報連其十分之一都沒有。

蔣高明:傳統精耕細作農業模式為何基本消失?生態農業為何難做?

農村中種地的年齡平均已接近或超過60歲,農村中務農的七零後以後的人很少,八零後稀有,九零後可以說鳳毛麟角。

老人和婦女幹活顯然是不如年輕人的,為什麼還能種地呢?原來目前農民種地辛苦的活也不多了,耕種收被機械代替了,除草殺蟲治病被農藥除草劑替代了,或者被生物技術(如轉基因)替代了,有機肥被化肥替代了。

這些替代,機械化還無可厚非,但化學替代或生物技術替代就會出現了問題,甚至很嚴重的問題。

首先是食物安全出了問題,病人增多了,醫院大樓越蓋越高,不孕不育、性早熟等原本很稀有的病爆發了;人體免疫力下降,過敏人群增多,易受病毒感染。

其次,環境問題出現了,農田面源汙染造成了地下水、空氣和土壤的汙染。

第三,全球生物多樣性在下降,尤其是栽培物種和馴化物種在消失。

第四,出現了氣候變化問題,尤其出現了極端天氣問題,最近不少國家出現的水患或高溫就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後果,而導致溫室氣體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工業化農業。

可見,人類在農業上變懶,其代價是巨大的,最終會影響人類的可持續生存。生態農業儘管很難搞,但一旦消費者覺醒,決策者推動,是從根本上解決健康疾病問題、環境保護問題、鄉村振興問題、人類可持續生存問題的。

蔣高明:傳統精耕細作農業模式為何基本消失?生態農業為何難做?

那麼生態農業能不能生產出人類足夠的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弘毅文明驛站經過了十五年探索,在堅持完全“六不用”(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激素與轉基因種子)嚴格條件下,實現了優質高產(實現了噸糧田),多樣性提高,口感更好,食物鏈中農殘消失,完全告別了農田面源汙染,且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健康的環境下,用健康的辦法是完全能夠生產出健康的食物的,其產量並不低。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原副秘書長)

綠會融媒收稿日期:2021-08-06

編輯:Littlejane

Tags:替代問題生態農業多樣性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