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由 五光秒旅程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1424年朱棣駕崩,他的兒子朱高熾繼位,這個皇帝厭惡鐘聲,且無心佛事,就再沒有敲響這座永樂大鐘,直到1573年萬曆皇帝登基,為了討痴迷佛教的生母李太后歡心,在京西修了座萬壽寺,1577年萬壽寺建成,就把這座大鐘挪到了那裡,這座沉寂了150多

鳴鐘有什麼功能

前兩期透過鍾韻洪鳴、敕建覺生、閱古鐘林幾個展廳,給大家介紹了關於覺生寺的建寺歷程以及中國古鐘的發展歷程的珍藏文物,今天繼續帶領大家遊覽這座千年古剎,瞭解背後的故事。

秒境梵音

覺生寺內有座藏經閣,不過閣樓內一沒武功秘籍,二沒經書卷軸,全是古代佛鐘,鍾一直是佛教禮儀中的重要法器,鐘聲深沉悠遠,可以召集僧眾和報時,不僅為寺院增添了幾分威嚴,還有驚醒世人的含義。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述(最多18字

展廳內的這座永泰寺鐘,鑄於康熙五十二年(

1713

年),鐘體上鑄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聲,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的頌詞。捐資鑄鐘的人是清康熙年間的一個山西巡撫,叫蘇克濟,不過他是個大貪官,他希望能夠透過捐鍾洗刷自己的罪惡,得到佛祖保佑,但是最終也沒能逃過去,在雍正初年的大規模廉政行動中,被罷官、罰沒家產,這也是也驗證那句話,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另一座較有名的鐘叫天寧寺鐘,現在天寧寺已經不在了,但是佛塔依然健在,就在北京的廣安門外,天寧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當時叫光明寺,隋文帝時期,相傳釋迦摩尼弟子,將一包釋迦摩尼涅槃後的真身舍利獻給了隋文帝,於是隋文帝就頒旨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光明寺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後來原本的佛塔倒塌了,遼代又重建了佛塔,定名天寧塔,可惜元末整座寺院毀於戰火,只剩下高塔,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重修,才改名叫天寧寺。

除以上兩口著名佛鐘,這裡還有柏林寺鐘、鶴紋鍾、保明寺鐘等等,也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有時間的話您可以親自來,聽一聽這裡的鐘聲和故事。

外國鍾鈴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在外國鍾鈴展廳內,展陳的全都是外國送給我國的鐘。首先介紹下日韓的佛鐘,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韓文化同屬東南亞文化圈,古鐘文化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因此日韓的古鐘,鐘口沿平直,和咱們唐代的造型很相似。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西方鍾基本都是教堂鍾,在歐洲教堂分佈各地,建築風格也有所不同,但是鐘樓是每個教堂不可缺少的,教堂鍾和中國的佛鐘相比,外形和功能大致相同,都是上邊小下邊大,主要功能是召集公眾和報時。西洋鐘上面還有紋飾,主要是貴族的徽章和鑄鐘工匠的標記,還有就是宗教人物的圖案。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展廳內最顯眼的是這一組大鐘琴,也是一種西洋樂器,是咱們國內博物館收藏的第一套歐洲鐘琴,它由

23

口鐘組成,可以透過手腳鍵盤人工演奏,也可添置電控程式進行機械演奏,現如今,大鐘琴正在成為成千上萬人娛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永樂大鐘

終於輪到壓軸的永樂大鐘了,它存放於大鐘寺的核心建築

——大鐘樓裡。大鐘樓有

上下兩層,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屋頂單簷攢尖頂,下面是歇山式,帶脊獸,牌匾是乾隆御筆的華嚴覺海,整座建築是建在了位於白石臺基之上,高大雄偉。

進入內部,這座巨大的古鐘幾乎擠滿了大鐘樓,鍾高

6。75米,鐘口直徑3。3米,總重量46。5噸。話說明成祖朱棣篡奪了侄子的皇位後,比較心虛,

就命

收集民間兵器

鑄成

了這口

大鐘,

希望用這口佛鐘宣示自己受命於天的正統,鐘體內外

鑄滿經文,

據說

每敲響一下,

相當於誦

了一遍

經,聽到鐘聲臣民

啊,

變得

心平氣和,也就無心造反了

1420年左右,大鐘鑄成之後,放在了紫禁城旁邊的漢經廠裡,

每逢節日,就命文武百官穿上袈裟誦經拜佛,敲鐘,從此

整個京城就時常響起從

漢經廠

傳出的悠揚悅耳的鐘聲了。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1424年朱棣駕崩,他的兒子朱高熾繼位,這個皇帝厭惡鐘聲,且無心佛事,就再沒有敲響這座永樂大鐘,直到1573年萬曆皇帝登基,為了討痴迷佛教的生母李太后歡心,在京西修了座萬壽寺,1577年萬壽寺建成,就把這座大鐘挪到了那裡,這座沉寂了150多年的永樂大鐘,才再次被敲響,這一敲就是50年,到了明熹宗朱由校當皇帝的時候,民間傳聞說,京西有鐘聲會招來災難,結果又是一道聖旨,大鐘又被打入冷宮,直到100多年之後雍正十一年,修建這座覺生寺的時候,有位學士就向雍正報告了永樂大鐘的事,雍正大喜命人四處尋找,就在一條河底發現了這座大鐘,以前聽老人講,這座大鐘有靈性,懷念舊主,不願侍奉新朝,自沉河底,當然這只是傳說,不過確實是從河底發現的這座大鐘,為了運送這口46。5噸重的佛鐘,專門等到冬天,在路面上潑水結成冰之後,再一點點的挪動到覺生寺,從發現大鐘到運到覺生寺,前後共花費10年時間啊。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介紹完永樂大鐘的來歷,再說下它的五大特別之處,人稱五絕。第一絕是它的體積,此鍾高

6。75米,鐘口直徑3。3米,鐘壁厚9。4釐米,鍾裙18。5釐米,總重量46。5噸,相當於30多輛小汽車或者4輛公交車;第二絕就是它的懸掛裝置,它的樑架採用了

三層重疊縱橫架構的方法

分散了主樑所承受的重量。這裡目前還保留了當時的八根貼金盤龍立柱,向內傾斜。這是傳統建築施工中的側角技術。懸掛大鐘的雙

U型環是靠一根長1米,高14。5釐米,寬6。6釐米的穿釘懸掛起來起的,據計算和論證,穿釘的強度達到了較高的標準,在大鐘極端的擺動下,也不會斷裂

;第三絕是它的鑄造工藝,永樂大鐘採用的是

泥範鑄造

,簡單說就是先做一個大鐘外形的模子,把外面的花紋和銘文全部刻好,然後再做內模,合模之後再將銅水灌入其中,一次性鑄造完成,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要保證銅水一次性全部填滿,不能有空隙,否則鐘體紋路模糊不清,同時還要保證灌注時的溫度平衡,如果冷熱不均會導致鐘體碎裂,這個工藝在現代也是不好完成的,據說當年俄羅斯也用這個工藝仿製過,不過失敗了;那第四絕呢就是鐘體上的銘文了,鐘體的裡外都鑄有各種佛經,分為漢文和梵文,一共是

100多篇,23萬多字,可謂是世界第一;最後一絕,就是鐘聲,因為鑄造工藝的精湛,

它有低音訊率

非常豐富

,餘音可以延遲

將近

3分鐘,還有拍頻現象,鐘聲有大小起伏的節奏變化,讓人聽起來時遠時近,鐘的下方有一個八角散音池,能使聲音向上

傳遞

鐘聲可以傳播

的更遠,聲音聽起來悠遠。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除了以上五絕,敲鐘也頗有講究,

每次

先要

緊敲

18下,

慢敲

18下,

然後

不緊不慢

再敲

18下,這樣重複兩遍,一共

要敲

108下

,關於這

108下鐘聲

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

出自

《格致鏡原》

中,

“凡撞鐘一百零八聲,以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5天

就是

一候

啊,這些加起來

一共

108,

象徵著一年

輪迴,過去

咱們是

農耕社會,

大家都

希望

神佛

來保佑

,一年的風調雨順、

豐衣足食

啊;敲鐘

108下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就是

佛教認為人有

108種煩惱,鳴鐘108下

可以

除盡人間煩惱

現在這座永樂大鐘依然會被敲響,每年的

12

31

日,這裡都會舉行辭舊迎新鳴鐘祈福活動,作為一名遊客,您也可以來這裡親自敲響,這座經歷了

600

年風霜的大鐘,聽一聽它發出的渾厚的歷史迴響。

經歷六百年風霜的“永樂大鐘”是怎麼來到覺生寺的?

好了,大鐘寺的故事就到這裡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北京的故事,請持續關注我們五光秒旅程。

Tags:大鐘鐘聲這座覺生佛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