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由 毒舌影視 發表于 遊戲2021-12-14

簡介下了專車直奔地鐵,跟地鐵上的貧民百姓談笑風生,瞭解他們對於英國未來走向的看法,每個乘客甚至小孩都表現出跟納粹德國戰鬥到底、誓不退讓的決心,這就成了丘吉爾面對政治危局時依然堅守主戰立場不動搖的信念來源,而且馬上舉一反三,離開內閣小圈子到政府外

見鬼去吧含義

文/列文

也許大家的目光都過於盯著那些宣傳聲勢浩大的好萊塢大片和華語大片了,所以很容易錯過一些真正的好電影,《至暗時刻》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也許丘吉爾的故事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並不感冒,也許非二戰迷和歷史迷也並不關心二戰期間丘吉爾領導英國度過的這段《至暗時刻》,但只要你坐進影院,靜下心來去欣賞這部影片,相信你會被深深地打動和吸引。因為本片有著十分出色的劇情和角色,還有加里·奧德曼扮演丘吉爾的大神級演技,以及導演喬·懷特對影片節奏感的敏銳把控,讓這部以對白為主的劇情片從頭到尾都不顯得枯燥。本片特別適合跟諾蘭的《敦刻爾克》結合起來看,更有相映成趣的效果。

下面這篇“分析影評”,毒舌君就來給大家好好評述一下這部影片,以及 加里·奧德曼光耀全片的表演吧!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毒舌君感覺,《至暗時刻》這部影片的看點其實跟斯皮爾伯格前幾年執導的《林肯》比較相似,都是展現大眾熟知的歷史事件之下那些不為人知而又精彩紛呈的歷史細節,《林肯》展現了美國議會透過廢除奴隸制的憲法第13修正案背後,林肯及其幕僚為了拉票所做出的充滿各種戲劇性的細緻努力。而《至暗時刻》則顛覆了人們心中丘吉爾當上首相之後,“換帥如換刀”帶領英國走向勝利的那種一帆風順的印象,展現了丘吉爾臨危受命卻被黨內“主和派”處處掣肘,面臨信任和倒閣危機的困境,這正是影片引人入勝的劇情張力所在。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調侃一句,《至暗時刻》其實完全可以改個名字叫《改變英國命運的XX天》,而影片從張伯倫下臺丘吉爾上臺開始,也不斷用大號字型直接在銀幕上強調日期和時間流逝,從而讓觀眾感受到丘吉爾那種內憂外患、時不我待的壓力。外部,希特勒的軍隊在歐洲所向披靡,英法聯軍節節敗退。內部,雖然張伯倫退位讓賢,但所秉持的“主和”立場絲毫未變,甚至聯合黨內大佬力圖將英國政策走向推回到“求和”的軌道上來,不斷在戰時內閣會議上給丘吉爾製造和談的壓力。同時,英國王室和法國政府對於丘吉爾這個新任首相也並不信任,美國總統更是以“孤立主義”為藉口不願對英國施以援手。在這樣的困境中,丘吉爾“主戰”的政策思路就顯得異常孤獨,一開始就連他在議會演講,本黨黨員都在黨內大佬的暗示下不為他助威喝彩,黨內大佬甚至暗中策劃要讓他下臺,可見丘吉爾面臨的形勢有多嚴峻。影片主人公深處困境之中,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讓觀眾牽腸掛肚的了。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影片也並沒有以高大上的歷史英雄形象來塑造丘吉爾,而是一上來就透過他對打字員的刁難,讓觀眾看到了他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的一面,後來還透過別人以及他自己的描述,把他的種種乖戾之舉歸結為家族缺乏自制力的遺傳基因在作祟,毫不掩飾丘吉爾性格和情緒上的缺陷。同時影片也讓觀眾看到,英國政界對丘吉爾的不信任和不靠譜印象並非毫無道理,而是因為他當首相前的一系列施政都堪稱敗筆,實在讓人無法相信他能夠把英國往正路上引。但是,也許丘吉爾無法成為“治世之能臣”,但絕對稱得上是“亂世之棟樑”。身處看不清未來的二戰亂世,他堅持信念、堅守自我、甚至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堅定立場,成為他有別於其他人的性格閃光點。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丘吉爾是堅定的主戰派,這在影片中他的多次演講中都有鮮明體現,也正是因為這一立場,才讓他成為了保守黨和工黨都認可的首相。影片一方面表現了他對於自身“主戰”信念的堅持,一方面也展現了他老練的政治手腕。在納粹節節勝利、政客人心惶惶之際,他對於主戰與勝利的信念仍然能夠異常堅定,堪稱照進“最黑暗時刻”的一縷陽光,甚至堅定到了“不顧現實”的程度——例如親自去歐洲大陸會見法國政客,告訴他們一定能打贏,例如在各種公開文告中發表對於聯軍的各種必勝信念。而他心裡其實也明白,英法聯軍的潰敗已成定局,但他就是寧肯說假話,也要營造出積極、樂觀、必勝的政治氛圍。那個對著鏡頭比出的反手V字更是堪稱神來之筆,而且正因為是彆扭的反手姿勢,反倒讓這個手勢生出帶有底層粗俗含義的“見鬼去吧”的意涵,接地氣的效果絕佳。也許正是因為他這種積極樂觀的主戰心態影響下,上至王室下至百姓才逐漸堅定了主戰的信念,讓丘吉爾逐漸變得不再孤單。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而另一方面, 丘吉爾深知黨內“主和派”勢力強大,自己無法拋棄他們,只能帶著他們進入戰時內閣一起玩,對於他們提出的“主和”提議也並不完全拒絕,而是採取能拖就拖、虛與委蛇的糊弄態度,以維持戰時內閣的穩定,集中精力挽救被德軍包圍的英法聯軍。但是,當他這種政治手腕被“主和派”逼入絕境之時,要麼留下允許和談的官方記錄,要麼內閣大員辭職讓他倒臺,丘吉爾經過反覆的掙扎依然堅定地站在“主戰”的立場上。影片對於他堅定立場的“信念來源”的設計十分精彩,也讓觀眾清晰地看到,在“主和”與“主戰”這種觀點的碰撞中,為何“主戰”才是真正正確的一方。雖說以後世回顧歷史的視角,“主戰”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回到當時那個前途莫辨的歷史環境中,納粹高歌猛進席捲歐洲、美國額岸觀火袖手旁觀,英國淪陷在納粹手中貌似也是遲早的事兒,“主和派”也許自認身上也肩負著讓英國免遭重大損失的某種責任感,對於“主和派”的兩位大佬前首相張伯倫和外交部長哈利·法克斯,影片也並未醜化二人,只是表現他們對於“主和”立場的頑固堅持。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影片著重強調了,真正在“主和”與“主戰”這兩種觀點中投下關鍵一票的,則是“民意”和“人民”。自稱平生只坐過一次地鐵的貴族大老爺丘吉爾,在被“主和派”逼入絕境時,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到群眾中去。下了專車直奔地鐵,跟地鐵上的貧民百姓談笑風生,瞭解他們對於英國未來走向的看法,每個乘客甚至小孩都表現出跟納粹德國戰鬥到底、誓不退讓的決心,這就成了丘吉爾面對政治危局時依然堅守主戰立場不動搖的信念來源,而且馬上舉一反三,離開內閣小圈子到政府外閣去發表演講,跟更多政客和官僚達成了“主戰”的一致信念,隨後他在下議院發表了那個留名青史的演講——“……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而主和派在這種民意洪流面前,也只得乖乖地投降認輸,隨後敦刻爾克大撤退大獲成功,丘吉爾得以帶領英國走過了這一段“最黑暗的時刻”。

2018年的奧斯卡影帝,非《至暗時刻》的加里·奧德曼莫屬了!

加里·奧德曼在本片中扮演的丘吉爾,絕對是光耀全片的存在,讓丘吉爾有如還魂重生般出現在觀眾面前,你眼前已經看不到加里·奧德曼,那肥胖的身軀、那混沌的英倫口音、那時而抓狂時而睿智的神態,活脫脫就是丘吉爾本人,或者說加里·奧德曼已經讓你忘了丘吉爾原型的模樣,認定他的樣子和神態就是丘吉爾。只有透過那一絲狡黠的眼神,才能讓人依稀看到加里·奧德曼的影子。可以說,加里·奧德曼不是在演丘吉爾這個角色,而是徹底讓自己變成了丘吉爾,演員與角色已經完美地融於一體。本片中的丘吉爾,可謂是編劇導演主演塑造角色功力+特效化妝術的完美體現。他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臭脾氣和壞毛病,但本質上就是一個天真的老男孩,性格單純俏皮的一面給影片增添了不少喜感,老夫老妻之間相濡以沫的情感亦讓人看了十分暖心。同時他又是一個老練而深具城府的政客,知道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什麼時候說人話,什麼時候說鬼話,八面玲瓏之餘依然立場堅定。面對危局,他雖然也有孤立無援的驚惶與無助,也有急於求生的狂亂與囈語,但對於主戰立場以及必勝信念的堅持,依然讓他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這也堪稱加里·奧德曼得以影史留名的經典角色。如無意外,明年奧斯卡的影帝應該非加里·奧德曼莫屬了吧!(文/列文)

Tags:丘吉爾奧德曼影片主戰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