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由 歷史心發現 發表于 遊戲2021-12-08

簡介蒙古人的武器和戰術蒙古近戰騎兵最常見的武器是馬刀,他們使用劈砍流暢的彎刀較多,這是受到伊斯蘭世界影響的結果

金馬鎧怎麼裝備

在以往,蒙古騎兵被認為是古代騎兵機動力的巔峰,以精妙的騎射戰術贏取戰爭的勝利。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蒙古重騎兵天下無敵的謬論甚囂塵上,好事者還將其稱作撥亂反正。在某種程度上,舊觀點顯然更接近歷史的真相,並對蒙古騎兵的裝備和戰術加以還原。

蒙古騎兵的裝甲變化

蒙古人剛剛崛起時,他們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戰馬儲備,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養活了漫山遍野的馬群,但鐵資源卻很缺乏。蒙古高原雖然也有鐵礦,但埋藏很深,古代的生產力條件很難開採。當蒙古人不斷擴充套件他們的勢力範圍,將阿爾泰山等鐵礦產地納入疆域當中,鐵資源的欠缺才得到彌補。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早期的蒙古人身披皮質的輕甲,使用非常強力的複合弓,箭頭一般有兩種,輕箭頭小而尖,適合遠距射擊,重箭頭則適合近距離破甲。他們一般每個騎兵擁有四五匹備用馬,可以輪換使用。

隨著不斷的征戰,蒙古軍隊中衝擊騎兵的比例有所上升。著名歐洲軍事史研究者阿徹·瓊斯認為,第二次蒙古西征時蒙古軍隊中的重騎兵比例達到40%,但這裡的重騎兵是指近戰騎兵,其中大部分都是雖然具有衝擊或格鬥功能,然而盔甲薄弱的輕裝騎兵。

蒙古帝國建立之後,盔甲受到與之交戰的金、宋和中西亞穆斯林的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與較為沉重的宋金馬鎧不同,蒙古人一般使用皮質組合馬鎧,而即便是皮質馬鎧在蒙古衝擊騎兵當中普及度也非常有限。《出使蒙古紀》作者普蘭諾·加賓尼聲稱“領兵者挎著精美的彎刀,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少數士兵的馬也有護身甲”。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在於蒙古人對於機動性的追求,二在於蒙古人征戰時往往需要自己負擔裝備,而大部分蒙古牧民負擔不了太精良的裝備。

一般認為,蒙古騎兵大多使用鐵質札甲或鱗甲,但事實上,皮革甲一直是蒙古甲冑的最主要的型別。在與阿拉伯世界的接觸中,蒙古人也變得偏好輕便而相對堅固的布錦甲,由其衍生出的布面甲對後世明清影響巨大。

就單兵而言,蒙古重騎兵從裝備和戰術上說,並不能超越金、宋、西夏及花剌子模、庫曼的重騎兵,其騎兵裝甲也一般更輕。但蒙古人可怕的馬匹儲備量,提供了驚人的機動性和騎兵數量,才是蒙古人得以急速擴張的關鍵。

蒙古人的行軍

一味強調蒙古人行軍的急速是不科學的。以蒙古第二次西征為例,1235年西征開始,經過對四分五裂的庫曼部族和羅斯公國的5年征戰,1240年才攻克基輔。

這是由於在長途行軍的過程中,蒙古人不光需要攜帶大量馬匹,還要驅趕著成群的牛羊行進,在路上往往不得不停下讓牛羊休養繁衍。這種行軍速度當然說不上快,甚至可以說慢如蝸牛,但是其續航能力卻很強大,只要有草場就可以從容行動。幾千年來,遊牧民族都採用著這種遷徙方式。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但是在短期內,蒙古騎兵也可以保持極快的行軍速度。1241年,速不臺指揮的蒙古軍隊只花了3天時間就從魯斯卡山口越過喀爾巴阡山脈,來到多瑙河流域的格蘭附近,行程180英里,沿途不但多崇山峻嶺,大部分還有很深的積雪。無疑,這種急速行軍難以補給,無法持續太久,但可以對敵人起到出其不意突然打擊的效果。在面對蒙古人的神兵天降時,匈牙利人就不知所措,來不及做出充分的戰爭準備。

蒙古人的武器和戰術

蒙古近戰騎兵最常見的武器是馬刀,他們使用劈砍流暢的彎刀較多,這是受到伊斯蘭世界影響的結果。蒙古人的長槍比一般重騎兵所用的騎矛要短一些,鐵頸上有一個或兩個鉤,即中國傳統的單鉤或雙鉤槍,適合將敵人從馬上拖下後剝取武器盔甲。精銳蒙古武士也擅長使用骨朵一類的打擊武器,它們對被征服者造成了嚴酷的心理震懾。

不過,按照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的說法:“馬上惟利輕捷鋒芒,他如斧、鉞、錘、撾、大刀、鉤鐮之類,膽大藝精,能獨馬出入陣中者,間或有之,不可以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根據這種說法,使用長柄戰錘作戰的蒙古戰士應當不會太多,他們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一般擁有良好的護甲,擅長近身格鬥。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仍然是出自13世紀中期的一手史料《出使蒙古紀》——“如果能夠避免的話,韃靼人不喜歡進行肉搏戰,而是用射箭來殺傷和殺死敵人的人和馬,他們只是在敵人的人馬為箭所傷,削弱了戰鬥力時,才向前迫近。”

顯然,機動性極高的騎射確實是蒙古人制敵的關鍵,而近戰騎兵用於最後圍殺敵人,其中訓練精良的具裝騎兵發揮重要的決定打擊作用。

而在持矛衝擊上,蒙古人就不是那麼強悍了。宋軍和金軍重騎兵的牆進衝鋒都給蒙古人帶來很大的威脅,而在西征時,裝備不佳的波蘭騎兵也能憑藉“站立式夾槍衝鋒”戰術令蒙古人承受不小的壓力。對此,蒙古人常常發揮強大的機動能力,以“假撤退”等戰術牽扯對手陣型,不斷試探尋找突破口來破局。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顯然,要改變數百年來的民族作戰體系,建立成規模的騎兵長矛衝擊訓練機制,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黑韃事略》記載:蒙古騎兵“每以騎隊輕突敵陣”,這些用於試探攻擊的輕裝騎士顯然不是長矛重騎兵。當然蒙人也有極少量精銳的長矛騎兵,如野狐嶺之戰時木華黎“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但類似記載非常少。

因此,蒙古人常常依賴於其他民族的衝擊騎兵。在南宋端平入洛時,蒙軍先鋒,漢人劉亨安率領漢軍為主體的衝擊騎兵,以數百人衝鋒,加上後方的數千蒙古軍跟進,就打垮了楊誼部1。5萬宋軍;而塔察兒率領全部蒙古軍2-3萬人與徐敏子部1。3萬人作戰,竟一度只和缺糧的宋軍打得不分勝負,宋軍【殺四百餘人,奪團牌三百餘,至午不解】。

遊牧一波接一波,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天下無敵?

在艾因賈魯之戰時,蒙古軍也依賴強悍的高加索山地的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騎士作為前鋒與馬穆魯克鏖戰,一度壓制了馬穆魯克人,但在高加索騎士被馬穆魯克瘋狂的反撲打垮之後,蒙古軍隊也在馬穆魯克戰團的浪潮中轟然崩潰,幾乎全軍覆沒。

小結

蒙古騎兵的驚人機動力是他們決勝的關鍵,騎射是他們作戰的根本,但重騎兵同樣不可或缺,他們往往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然而我們並不必神化蒙古騎兵的戰鬥力。蒙古帝國的成功,或許更多要歸功於蒙古人的各式各樣僕從軍,像來自北中國的長矛騎兵,來自高加索的重甲騎士,來自阿拉伯世界的配重投石機部隊,來自南中國的水軍等等。蒙古人在政治整合上的成功比起軍事更加重要,但這需要一系列具備天才政治手腕的領袖。當蒙古人建立的各個汗國衰落之後,被征服民族不可避免地對蒙古人發起致命的反噬。

Tags:騎兵蒙古人蒙古穆魯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