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由 讀書悟道123 發表于 遊戲2021-10-03

簡介月亮和夕陽在唐詩中是詩人常用的激情載體,而在宋詩中,詩人們更多喜歡的是連綿的雨

傳世寶在文中指什麼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月亮在唐詩宋詞中都是常客,雖同是客人,月亮在這兩朝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他在唐詩中有一種質樸的美,但到了宋詞中,它變得妖嬈了,總感覺它從一個男人變成了一個女人,或者說從一枚女漢子回到了深閨之中,變成了淑女一枚,不再喜歡在外面浪了。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唐朝的月亮不在家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山水詩人王維的名句,直白簡潔的表達,都是大實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喝多了,想把明月請來做客,骨子裡的浪漫,明月都奈何他不得,只好下來,與他共飲幾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在邊塞詩人王昌齡的眼中,月亮有了立體空間,它可以從秦朝穿越到大唐,還可以從大唐再返回大秦,很強的空間感。再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明月天山出,蒼茫雲海間”,等等。

唐詩中的月亮,有時安靜,有時浪漫,還經常外出,遊走在自己喜歡的廣闊天地中。在唐月身上,總有一種男性的狂傲不羈與坦蕩。那麼唐詩中的明月如何形成這樣的氣質?這又不得不說到唐詩的發展。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唐詩的風格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初唐時期的唐詩基本延續的是前代的風格,詩歌的基地大多數時候都被禁錮在宮廷,詩風也沿著南朝詩歌的特點:柔靡纖弱。直到有一天,一位站在宮廷外的詩人,寫下了一首氣勢雄渾蕩氣迴腸的詩: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位詩人就是陳子昂,他以更堅決的態度反抗齊梁詩風的統治,讓唐詩變得更加充實、剛健,將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丟進了垃圾桶,並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從唐玄宗的先天元年到天寶十四年的盛唐時期,唐詩得到空前的繁榮,將唐代詩歌推向了一個頂峰。在這一時期的詩人們沐浴在盛世的陽光下,充滿了生於盛世的自豪感,因此,這一時期的唐詩很有風骨,氣勢宏大,將盛唐氣象的宏偉壯觀書寫殆盡。

中唐時期由於唐朝國力的衰退,安史之亂造成的影響,此時的唐詩中多了幾分沉實的深刻。如果說盛唐的詩是炎熱的夏日,那麼中唐的詩則如蕭瑟的秋天,兩者之間在風格上已然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到了晚唐,唐朝逐步走向沒落,其詩歌多為詠史懷古,揭露社會弊端,已然沒有太大的氣勢了。

由此可見,唐詩從宮廷出走後,逐漸進入了它的巔峰時刻,漫遊在大唐各處。邊塞詩、山水詩,進一步擴大了唐詩的地域空間,上九天攬月,還是下五洋捉鱉,空間上的突破,更加激發了唐朝詩人的浪漫情懷,月圓的時候再喝點酒,想象力也更加的豐富了。所以,月亮在唐朝很難呆在家裡不出門。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宋朝的月亮老難圓了

日本已故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在《宋詩概說》中,對唐詩宋詞進行了一段有趣的比較,他說,唐詩是激情發揚的,而宋詩則顯得冷靜,對激情加以了抑制。

月亮和夕陽在唐詩中是詩人常用的激情載體,而在宋詩中,詩人們更多喜歡的是連綿的雨。以宋詩豪放派詩人陸游為例,在他的近萬首詩中,寫到月亮的不多,反而雨才是陸游感興趣的景物。比如“詩君白日飛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再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宋朝有一首著名的月亮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這首詞中,明月是惆悵的,陰鬱的,代表著思念,同時也寄託著詩人期待賢主的情懷。這種情調顯然與李白筆下的明月有著極大的差別,缺少了豪邁,浪漫被束縛,倒是多了幾分陰柔的氣息。

月亮在婉約派詞人的筆下,基本都是殘缺的,寄託得更多的是個體的孤獨情懷。

比如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再比如李清照的詞:“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還有“何處今宵孤館裡,一聲徵雁,半窗殘月”。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而且在宋詞中,殘月倒是也不那麼孤獨,通常還與夕陽、落花、流水等意象,一起表達作者心中的淚、愁、恨、怨,將悲涼的氣氛渲染到極至。

由此,可以發現,月亮在唐朝是豁達的,是個直腸子,即使有哀怨,那悲涼也有種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感覺。而宋朝之月,情感細膩,藉助其它物象,營造出一種令人心碎的悲涼氣氛,挖掘出人性深層次的心理。

那麼,同是一個月亮,為何唐宋之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又與唐宋兩朝的文化政治環境相關。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唐宋文化差異大背景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及焉者也。”

提起詩歌,莫勝於唐,魯迅更說過,一切好詩至唐已被作完。唐詩作為古典詩的集大成者,不僅名家薈萃,而且在取材上也十分廣泛,反映的社會內容極為豐富。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用“上窮碧落下黃泉”來形容也不過分,正是這樣的廣泛取材,從而使得唐詩全面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是唐詩的一大特點。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同時,唐詩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體制十分完備,形式多樣化。唐朝的詩歌在形式上大體包括了後世幾乎所有的詩歌形式,唐朝之後詩的體制基本沒有什麼變化,直到現在,唐詩的形式仍然是古典詩詞愛好者的至愛。

唐詩的發達離不開背後寬鬆的文化政治環境,唐太宗李世民不只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還是初唐時期詩壇的中心人物。而且他所作的詩胸襟豁達,俯視千古,剛健雄渾。在璀璨的唐詩名家中,李世民雖然擺不上桌面,但他的特殊地位,在詩風上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詩人們的創作風格。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到了開元時期,唐玄宗也是一位有造詣的藝術家,他不僅將唐朝再一次送上了歷史的巔峰,唐詩在這段時期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詩人的文化自信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唐朝兩大歷史高峰也把唐詩擺到了一個至高無尚的境界,在這種氛圍當中,詩人也是五花八門,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使唐詩的形式和內容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但宋詞就不一樣了,民族的質樸、粗野與宏偉的氣魄沒有了,轉而走向一種女性的陰柔之美。嚴格說來,詞萌芽於隋唐之際,在唐代民間早已開花,盛唐、中唐已有文人染指填詞,到晚唐五代,詞已經相當成熟,並出現了詞史上第一位以詞著稱的大詞人溫庭筠,一度被稱為花間詞的鼻祖。

月亮在唐朝還是圓的,到了宋朝畫風突變,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

由此可見,詞的成長是伴隨著盛世,且由盛而衰,大環境的改變,使得詩人在文化上不 再那麼自信,轉而將更多的個人情緒輸入其中,逐漸演繹成一種文化孤獨,這種氛圍在宋詞上則達到了巔峰。

因此,宋朝的月亮很難夢圓,殘月成為寄託詞人文化孤獨的最佳意象,陰柔的氣息如同鎖在深閨的大家閨秀一般,很難邁出大門。

綜上所述,唐宋之月,雖形同但意已經相去甚遠了。

Tags:唐詩月亮明月詩人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