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這話劇首演時引起轟動,導演卻有遺憾?這回只上演“傑作”部分

由 北晚新視覺網 發表于 遊戲2021-09-28

簡介牟森認為這部小說是“一部超級中國社會史詩”,在首演版的創作中,他選擇將《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完整的收納進來,並“希望儘可能的在舞臺上呈現一個長篇小說應該有的容量和品質”

話劇分上下半場的嗎

去年4月,牟森導演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的話劇《一句頂一萬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演出在戲劇圈乃至文化界引發熱議。今年4月12日至14日,《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觀眾帶來更細膩的故事,更豐滿的演出。

這話劇首演時引起轟動,導演卻有遺憾?這回只上演“傑作”部分

《一句頂一萬句》原著小說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名為《出延津記》,下半部名為《回延津記》。牟森認為這部小說是“一部超級中國社會史詩”,在首演版的創作中,他選擇將《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完整的收納進來,並“希望儘可能的在舞臺上呈現一個長篇小說應該有的容量和品質”。原著小說含納百餘個人物,跨越七十載時光,完整改編的難度很大。2017年10月,牟森完成劇本初稿,共計86000餘字,後七易其稿、反覆精簡,最終得以將演出總時長控制在三個半小時之內。

《一句頂一萬句》寫的是百姓,是中原大地上的每一個人。他們為一口痰生恨,為幾張餅生恨,為一記耳光、一次催賬、一場通姦,生恨。他們拔刀,無數次殺心起,又無數次殺心落,終是淚落、刀藏,孤身離去,獨自奔走。《一句頂一萬句》說的是傷心人的“出走”。在牟森看來,吳摩西的出延津,是中國人的出埃及記,是一種英勇的壯舉。許多作品裡都描寫過流離失所的受苦人,他們被迫遷徙是因何?無非是天災與人禍,如災難,如戰爭,如經濟波動、政治迫害。但在《一句頂一萬句》中,人們背井離鄉,為的竟是孤獨,是傷心,是一句話,是一個人。心事築成一座奧斯維辛,直逼得人落荒逃離,浪跡千里,尋往心安之地。

劇目公演後,牟森對原著小說的提煉方式、對劇本結構的掌控能力,獲得了認可,也引起了熱議。爭議的焦點之一,便是下半場的《回延津記》是否存在嚴重的不足。文藝批評家李靜認為:“《一句頂一萬句》文字和舞臺呈現的精神體量龐大,深厚,是這個薄情和碎屑時代‘不合時宜’的宏大而深情的作品。”李靜點出了演出的不足之處:“上半場精彩紛呈,下半場稍遜。”北師大影視傳媒系田卉群教授同樣認為上半場的演出堪稱傑作:“上半場至結尾處,幾乎可以認定這是一部傑作。”

牟森曾說:“我自己就是最嚴格的觀眾。”對於下半場的不足,他一直有著清晰的認識。去年首演後的第二日一早,牟森發了這樣一則朋友圈:“首演了,但對我來說,仗沒有打好,也沒有打完,回延津記處理的不盡人意,劇本折騰七稿,主要是因為回延津記。

為將演出調整到最好的狀態,主創團隊反覆權衡,最終決定把上下半場分開,以《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與《一句頂一萬句之回延津記》為名進行獨立演出,卸下控制總時長的包袱,從容的為劇中人加戲,讓故事更細膩,演出更豐滿。因此,這次上演的《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正是在上輪演出中被譽為“傑作”的部分。在近兩個小時的“出延津記2。0”中,老汪的故事得以舒展,若干小角色與細節也得以被新增進來。

牟森希望,能透過《一句頂一萬句》讓正典敘事重現於當代舞臺。學者吳稼祥稱:“牟森以‘抵達’與‘拯救’作為他敘事藝術總綱,想復興亞里士多德詩學。這部話劇,是他實踐自己詩學的一個範例。”導演陳潔認為:“《一句頂一萬句》在內容上深刻成熟地表達了中國社會最廣大人群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缺失,在形式上借鑑了古希臘悲劇的壯美之風。歌隊、神父、劇中人物身上與神性相接的本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都讓人想起古希臘悲劇,想起荷馬史詩,導演的借鑑我以為正是他恰到好處的安排。”

流程編輯:tf011

Tags:一萬句延津記牟森一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