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無需染料,透明水滴也能產生“彩虹色”

由 科技工作者 發表于 遊戲2021-09-14

簡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模型,可以在特定的結構和光學條件下預測液滴產生的顏色

雨點是什麼顏色的

無需染料,透明水滴也能產生“彩虹色”

透過調整尺寸、光照角度和曲率,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在透明水滴中“製造”出了絢麗的顏色。

《自然》雜誌2月27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的工程師們發現,在適當的光照條件下,材料表面上尺寸相同的普通透明水滴可以產生明亮的顏色。這個過程不涉及油墨或染料的使用。

這種虹彩效果的產生是由於“結構顏色”,即物體產生顏色的原因僅和光與其幾何結構的相互作用方式有關。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模型,可以在特定的結構和光學條件下預測液滴產生的顏色。這種模型可以作為設計指南,用於生產石蕊試紙、變色粉末和化妝品等。論文作者、MIT機械工程助理教授Mathias Kolle表示:“用於製造絢麗顏色的合成染料,可能並不像它們宣傳的那樣健康。並且,由於這類染料的生產已經開始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企業和學界都在思考,是否能用結構性顏色來替代可能不健康的染料?”MIT研究人員Sara Nagelberg的建模和賓大研究人員Amy Goodling、Lauren Zarzar等的仔細觀察為此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

去年,Goodling和Zarzar研究了由不同密度的油混合物製成的透明乳液。當他們在透明的培養皿中觀察液滴間的相互作用時,發現液滴呈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藍色。因此,他們將拍攝的樣片傳送給Kolle,詢問產生顏色的原因。起初,Kolle認為這種顏色可能是由於彩虹效應產生的——陽光被雨滴重新定向,不同的顏色按不同方向區分。在物理學中,這種現象可以用Mie散射理論解釋。但Goodling和Zarzar觀察到的液滴並不是球體,而是在平面上的半球體。Nagelberg說:“最初,我們按照彩虹效應模式進行建模工作,但得到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她指出,半球形液滴破壞了對稱性,而光在半球形和球體中的表現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半球的凹面可以產生在完美球體中不可能產生的光學效果:全內反射(TIR)。

事實上,Nagelberg發現一旦光線進入水滴,它可以沿著不同的路徑“運動”,在光線以另一個角度離開之前,它會產生多次反射。光線射出時的疊加方式決定了水滴是否會產生顏色。即顏色的產生是干涉效應的結果。在小尺寸液滴中,干涉效應更強。Kolle說:“這與小孩在泳池裡玩水很類似,如果他們是隨意嬉戲,那麼形成的波浪是隨機模式。而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協作,就會製造出大波浪。對光而言,如果能得到相位一致的波,你就會得到更明亮的顏色。”

除光照條件外,液滴產生的顏色也與其尺寸、曲率和折射率等有關。Nagelberg將所有引數整合到了數學模型中,以預測水滴在特定結構和光學條件產生的顏色。Goodling和Zarzar隨後在實驗室中用實際產生的水滴測試了模型的準確性。除了液滴,研究人員還利用3D列印技術和聚合物材料製造了多種微型圓蓋,並觀察到了類似的色彩效果。色彩也可透過Nagelberg開發的模型來預測。Kolle希望該模型能用於變色液滴和顆粒的設計。他說:“你可以透過調整水滴的尺寸、形態和觀測條件來創造想要的顏色。”

編譯:雷鑫宇 審稿:三水 責編:唐林芳

期刊來源:《自然》

期刊編號:0028-0836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2/190227131833。htm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Tags:顏色液滴水滴產生Ko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