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由 百里慕芸霞 發表于 遊戲2021-09-02

簡介2.當廷文化政策保障樂舞文化蓬勃發展唐代樂舞在前朝的發展基礎上,又融合了佛教、道教、西域龜茲樂的風格特徵,達到成熟和完美的作品,也成就了《霓裳羽衣》在盛唐時期發展成為一部高藝術水平的經典歌舞大麴之作

霓裳羽衣曲是誰所作

《霓裳羽衣》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麴之一,是經典之作,代表著歌舞最高藝術表現,更是我國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樂舞典範

。《霓裳羽衣》傳承演化已有上千年,但每當人們聽到霓裳羽衣,還會讓人們趨之若鶩,心曠神怡以及回味無窮,並且令人迷戀,彷彿能夠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大唐的盛世繁榮景象,這大概是因為《霓裳羽衣》代表著我國隋唐時期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能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盛唐燦爛的音樂文化,這也是《霓裳羽衣》享有盛名的原因吧,人們似乎對它的來源很感興趣,眾說紛紜。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一、創作溯源

關於《霓裳羽衣》的創作溯源有很多種說法。一是,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作。據《楊太真外傳》中記載:創作《霓裳羽衣》的人是玄宗皇帝,當他到達洛陽的三鄉驛時,登樓眺望女幾山,從而觸景生情引發了唐玄宗的靈感所創作的。

二是,據《唐會要》中的記載:公元 754 年,玄宗皇帝以太常刻石方式,變更了些許來自於西域龜茲地區傳入的樂舞

;其中,唐大麴《霓裳羽衣》就是基於西域龜茲地區的佛曲《婆羅門曲》所改編。

而我們從古人的詩詞歌賦賞析中得到的線索是:唐玄宗在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到達洛陽三鄉驛,登樓眺望女兒山時,觸景生情,引發了突然想去月宮裡欣賞樂舞的奇妙的想象,等唐玄宗游完回到皇宮,就想運用樂舞的形式把這個美妙的想象描繪出來。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早期玄宗皇帝已經創作了一部分,但還未全部完成其創作,也就慢慢擱置了,之後碰巧遇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貢了一支西域龜茲地區的佛曲《婆羅門曲》,玄宗皇帝賞析過後認為《婆羅門曲》與之正在創作的樂曲相得益彰,有許多契合之處,就運用了部分《婆羅門曲》作為《霓裳羽衣》的素材,從而二度創作完成了全曲。白居易對《霓裳羽衣曲》,最愛其開始散序的部分。那是在唐玄宗原來已經寫成的前半曲中間。

二、歷史沿革

自漢代時,漢武帝拓展了疆域,促進了東西經貿的發展往來,也促使了中原和西域之間的文化進一步地接觸

,再加之張騫通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東西交流要道—古絲綢之路,使得“馳命走驛,不絕與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 ”的壯觀景象。隨著西域與中原的密切交流,西域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不斷地滲入中原,既為東西各民族的樂舞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西晉時期,永嘉之亂也為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契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原與西域各民族之間的樂舞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與融合。

當然,樂舞文化的傳播途徑有很多種,如:進獻傳播、商貿傳播、宗教傳播、通婚傳播及戰爭傳播

,它的傳播途徑並不是單一的一種。

西域龜茲樂最早傳入中原的時間是 383 年,前秦大將呂光通西域,在從西域返回時,帶回了戰利品“龜茲樂”,386—403 年期間又統治了途徑的涼州地區,使之龜茲樂舞與漢傳統樂舞及西涼本土樂舞相交融形成了新的西涼樂。439 年後北魏統一了北部,之前具有“龜茲樂”元素的“西涼樂”得以繼續在中原內部流傳。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後主高緯特別鍾愛龜茲樂,還能夠親自譜詞曲、吟唱及彈奏樂器

,興致高亢,無一絲倦意;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與突厥勢力交好,聘娶了一位突厥皇后,並從突厥帶來了龜茲樂、疏勒樂和康國樂等西域最為出名的樂舞,最重要的是,隨之還帶來一位龜茲音樂家——蘇祗婆,為之後隋唐樂舞文化繁盛發展的局面做出了重要的奠基。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對於西域龜茲樂舞的傳入,除了豐富和繁榮了中原的樂舞藝術生活,更不斷地衝擊著中原樂舞文化

,加速了與其相互交融、發展。直至唐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西域龜茲樂在中原的發展與運用越來越常見,人們對西域龜茲樂的接納與吸收也越來越廣泛,這歸功於當時文化大開放的政策,同時也展現了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密切關係。

三、盛唐氣象

公元 383 年,北朝前秦大將奉命西征,西域三十多國歸附。第二年,

凱旋而歸的他,帶回了大量的西域產物以及一批西域龜茲樂藝術家

,這些藝術家把自己擅長的西域龜茲樂帶進了中原,之後又對這些龜茲樂進行了新的編撰和改編,以此變為了《西涼樂》,而隨著同樣的路線,《婆羅門曲》隨之傳入西涼,並隨著一步步的發展與演變被進獻給玄宗皇帝。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1.大唐盛世促進樂舞發展

後來唐玄宗執政時期“開元盛世”,國勢強大,政局穩定,經濟發達,市場繁榮,歌臺舞榭,百戲雜匯,觀眾湧動。唐朝開元盛世,國家經濟方面興盛富強,政治方面安定統一,各個民族團結和諧,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交融達到了空前的發展,極大程度地推進了樂舞藝術的發展,成就了歷史上華夏樂舞文化的“黃金時代”。唐代的樂舞逐漸呈現出規模宏大化,相容幷包的融合局面。

其一,宮廷中的雅樂與民間的俗樂珠璧交輝,共同發展;其二,

中原地區的樂舞藝術與各個民族、周邊國家的樂舞藝術呈現出融合的局勢

。《霓裳羽衣》就是在這樣一個具有背景優勢的情況下發展和誕生的,宮廷音樂為它提供了藝術創新的基礎和豐富的創造空間,加之民間對《霓裳羽衣》的流行與傳播逐漸加大,增強了此樂舞在唐朝社會中的影響力。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最主要的是玄宗皇帝自己對於西域樂舞的喜愛及精通,使之上由宮廷下由民間,出現了許多的,除了對中原地區樂舞文化的發展與繼承之外

,又融合了西域樂舞文化特徵的樂舞作品。唐朝從宮廷至民間、從南方至北方、從中原漢文化至各個民族的文化,都達到了充盈的交融,產生了別樣的審美意識。在這樣全面的交融時代,西域的樂舞文化被大量的輸入、容納、學習及創新。

2.當廷文化政策保障樂舞文化蓬勃發展

唐代樂舞在前朝的發展基礎上,又融合了佛教、道教、西域龜茲樂的風格特徵,達到成熟和完美的作品,也成就了《霓裳羽衣》在盛唐時期發展成為一部高藝術水平的經典歌舞大麴之作。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唐“大麴”是唐朝極為經典的樂舞形態,也僅有唐朝這般擁有強盛的國力及安定的社會現狀才可以呈現出這般宏大的樂舞演出;據史料記載,唐代記錄在冊的 46 首樂舞大麴中,最有名的就屬玄宗皇帝新創的《霓裳羽衣》。經過唐朝的創新與改編,奠定了《霓裳羽衣》的表演形式特徵與藝術風格,同系的樂舞在後續的發展中歷久彌新,併產生大唐獨有的表演形式。

唐朝樂舞種類之全,形式多元,分類之精細,由宮廷禮宴享樂舞由娛樂、欣賞之樂轉變而成,標誌著唐朝樂舞逐步成熟。

《霓裳羽衣》是唐朝極賦有高樂舞水平、高美學價值的宮廷舞蹈,至今流傳了數千年,是華夏樂舞史中影響最深遠的樂舞藝術。

《霓裳羽衣》是盛唐時期的代表作品,無論在音樂創作、樂舞結構、樂舞表演形式,還是在舞蹈動作、舞者服飾等方面,都是唐代樂舞的最高水平,稱為經典之作;唐朝樂舞文化的蓬勃發展,與朝廷的文化政策的舉措與主張是緊密相連的。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四、一體多元

唐代的樂舞藝術,自周、秦、漢、魏、晉、南北朝以來,可謂是樂舞藝術的頂峰,是在歷史長河積澱的基礎上兼收幷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透過融合及創新所形成中國音樂史上一個樂舞發展鼎盛的局面;

這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結果

。同時,唐代樂舞又廣泛吸收了西域各地以及其他國家與民族樂舞藝術的精粹,使之唐代樂舞具有一體多元的“異域風情”。

並且,在唐王朝統治者的親自參與之下,比較前代有所發展與突破,成為我國古代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長安城作為彼時的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具備了樂舞藝術發展必須且無與倫比的優越條件,從而成為當時全國乃至全世界樂舞藝術最為繁榮之地。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1.多元化社會體系

隋唐時期,因為政治穩定、統一,我國各族人民之間的關係更加友好、團結,各民族的樂舞藝術也得到更深一步的交流與融合。周邊各民族的樂舞藝人大量遷移到內地,中原地區的傳統清商樂不斷地傳入邊疆各地,各民族音樂人相互學習、共同協作,並促進了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融合和繁榮興盛。

各民族的交融、團結與社會經濟的興盛發達,使之唐代初期在邊疆開展的守衛國境的爭鬥取得了凱旋的勝利。這些爭鬥在某種角度上推動了中原漢樂文化與西域民族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2.海納百川現經典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隋、唐以來,我國成為全球經貿、文化最有發展前途的國度,當時有許多亞洲國家派優秀的人到中國留學,學習樂舞文化,並且,我國民眾對外來的樂舞文化與樂舞藝人也非常歡迎與尊敬,虛心及用心的從別樣的樂舞藝術中汲取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再加之唐朝國土廣闊,政局穩定,社會祥和,民眾的眼界寬廣,生活情趣豐富多彩;所以唐朝可以創作出別樣的、具有民俗風格的樂舞藝術,變文、曲子、燕樂等都是其成果。

唐朝樂舞在那時的東方星輝熠熠,也使唐朝時期的中國變成東方各國的樂舞藝術交流的聚集地。

由於國內各族音樂的大融合和音樂實踐的豐富累積,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了《霓裳羽衣》這樣的經典之作。

《霓裳羽衣》作為一部多元一體文化交融的唐代樂舞,其音樂兼有佛教、道教、漢族、西域龜茲樂的多元風格。樂舞藝術的審美意識轉化,並不是由樂舞本身決定的,可以決定其主要的因素為政局、文化與生活習俗等方面;當政治、經濟方面穩定、繁榮,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交流、發展與融合。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

結論

《霓裳羽衣》是唐代歌舞大麴藝術的最高水平,還是中原漢樂舞與西域龜茲樂舞的交融產物,其包含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內涵,是一部包羅永珍的樂舞作品,由此樂舞展現了唐代時期的美好生活狀態與人民對藝術的熱愛程度,有益於中原地區政權的統一,貿易的增長,各民族的團結,文化的相互學習與借鑑。

同時也得利於西域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局穩定,文化藝術的共享,使地區文化傳播至更遠的地方,讓世人所瞭解。

最終推動了唐朝時期的樂舞文化邁向了頂峰,促成了從古至今音樂的繁榮與發展,更是展現了絲綢之路對文化藝術、經濟發展的助推

Tags:樂舞西域霓裳羽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