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由 羽昕 發表于 遊戲2021-08-07

簡介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十三行”名稱的含義也沒有什麼特別,只是因為洋貨行的產生而隨之出現的一個由習俗和給以特有命名而定的用於區別其他行口的名稱,也就是僅僅是對廣州專營對外貿易的洋貨行的另一俗稱

行商貿易是什麼意思

明朝洪武年間

,由於沿海經常受到海盜與倭寇的侵擾,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實施禁海,雖然這一政令由於鄭和航海曾取消,但由於倭寇猖獗,仍然再次恢復,

直到清朝康熙盛世

,才徹底取消了這一禁令,轉而實行開海通商政策。隨著這一政策的實行,

一個特殊的機構——廣州十三行——應運而生。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設立在

廣州口岸

的特許經營進出口貿易的洋貨行,是半官半商性質的外貿壟斷組織。

1757年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宣佈實行

“一口通商”

的政策,即禁止除廣州外的沿海各關對外貿易,因此廣州十三行成為了當時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中國和世界的交易往來全部彙集與此。那麼,十三行究竟有何含義,又為何能得到如此之特殊的待遇?

我們來從清宮檔案中一探究竟。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一、 來源

一直以來,對於廣州“十三行”這個名稱的

由來

,人們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認為,“十三行”僅僅是因為該行商在成立之初時恰好只有十三家行商,因此得名

“十三行”

而已,日本學者根岸佶就是持這種觀點;但也有觀點認為

“十三行”

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明朝已有,清朝只是沿用而已。這個觀點的主要依據在於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所著的

《廣東新語》

中記載的

《廣州竹枝詞》一詩:“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因此可以就此確定至少在康熙二十六年以前即

《廣東新語》

出世之前,廣州十三行的名稱就已存在。另外在清朝

《粵海關志》

中還有記載:

“國朝設關之初.....令牙行主之,沿明之習,命曰十三 行。”

這又進一步佐證了十三行名稱是從明代沿襲下來的。但由於現在仍未發現有

記載十三行

的明代文獻,這個觀點仍然是飽受爭議。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十三行”名稱的含義也沒有什麼特別,

只是因為洋貨行的產生而隨之出現的一個由習俗和給以特有命名而定的用於區別其他行口的名稱,也就是僅僅是對廣州專營對外貿易的洋貨行的另一俗稱。

清印光任、張汝霖《澳門紀略》

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

支援這個觀點的代表學者

彭澤益

先生人文此書比

《粵海關志》

早九十多年,距離洋貨行建立時間較近,且記載的大多為親歷親聞,所以更加有可信度,這也是支撐這一觀點的

主要依據

。還有第四種觀點認為以上的三種觀點都缺乏足夠說服力的證據。

以第一種觀點為例

,在十三行商的全盛時期,其數量其實不止13家。雍正時甚至達到了四五十家,到乾隆時雖然減少了些許,

但仍有26家之多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後來,

數量也一直在變化

,最少時只有四家,而正好是十三家的時間反而很少。因此,認為十三行的名稱與行數並無關係。至於第二種沿襲明朝的觀點,

證據也不夠充分

,因為明代商業行商只有“三十六行”,並沒有“十三行”的名稱。

上述幾種觀點支援的人都不在少數

,每家都各抒己見而且能自圓其說,很難說清楚到底哪個觀點更加接近事實,其真相還在等著我們不斷去

挖掘。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二、 含義

由於“十三行”的來源有多種觀點,其含義也有了多種理解。

1984年6月3日,《廣州日報》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為

《十三行得名新考》

,對於十三行的含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凡研究十三行的人,都熟悉上文提到過的清代廣東一著名詩人屈大均的《廣州竹枝詞》。學術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描寫的是洋行十三行的繁華景象,但是新考認為,詩人寫這首詩時,粵海關還未設立,那是廣州也也沒有洋行。

詩中的“十三行”並不是指哪個清代外貿機構。據檔案記載:“粵海關設立於康熙二十四年,此後才陸續設有洋行”。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而《廣州竹枝詞》雖然沒有明確的寫作年代,但裡面第一首描繪了當年廣州降雪的情形。一般而言,廣州降雪是非常難得一見的,甚至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在詩人屈大均一生中,只有在公元1684年廣州才降過雪。因此可以得知,

《廣州竹枝詞》

寫於

1684年

,比粵海關的設立還要早上一兩年,所以那是廣州還沒有洋行,因此,詩中的

“十三行”,

就不是指之後幾年才出現的洋行。那麼詩中的十三行究竟指什麼?我們可以在

《廣東新語》

中發現一絲端倪。

《廣東新語》

十五“黷貨”條說:

“東粵之貨,出於九郡者曰廣貨;出於瓊州者曰瓊貨,亦曰十三行貨……”

明代廣東共十郡,九郡指除瓊州以外各郡。

瓊州府共領十三個州縣

,各州縣均設推銷瓊貨的行棧於此。所以瓊貨亦稱十三行貨,此地也就被稱為十三行。那麼就此推測的結果而言,十三行的得名,是來源於瓊州府的十三個州縣在廣州設立的十三個瓊貨棧,這也就是十三行的

原始含義。

商業文化史:何為廣州十三行?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的含義

後來由於粵海關設立,

准許洋商進口洋貨

,由於十三行瀕臨江 邊,

便於卸貨

,清政府也就在這裡設立洋行,這樣,十三行也就變成了清代洋行的名稱。這只是對於十三行含義的

一種理解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清朝洋行行商數量一直在變化,

並非一直十三家

,但清朝是有限制行商數量為十三這種規定的,所以認為十三行名稱的含義與行商數量無關,而是指規定的行商數量為13家這種制度。

三、 結語

十三行因其在清代對外經濟中的特殊地位,

引起了後來許多專家學者的

濃厚興趣

,對於十三行名稱的由來以及含義,直到今天也得不出來一個確定的結論,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加增添了十三行的神秘色彩,讓人們能夠有更大的興趣去繼續探究,我想,

這也就是研究歷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廣州“十三行”從何得名》林華軒

【2】楊宏烈.廣州“十三行”地名文化的考究與利用[J].熱帶地理,2013,33(06):737-747

【3】章榮玲.從清宮檔案探討“十三行”名稱的含義[J].嶺南文史,2018(03):56-60+67.

Tags:十三行廣州觀點行商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