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由 伯虎42 發表于 遊戲2021-08-03

簡介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皇帝大婚,在順治帝生母昭聖皇太后的安排下,順治帝長舅科爾沁和碩卓哩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孟古青(又名娜木鐘,真實名字叫額爾德尼本巴)被指定為順治帝的皇后,在八月十三和順治帝行合巹禮,孟古青也成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位中

索特是哪裡的人物

蒙古科爾沁部,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合撒兒)的後裔,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就汗位,封哈布圖哈薩爾以呼倫貝爾湖及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流域作為領地,成為“東道諸王”之首,這就是日後東道蒙古中“兀良哈三衛”、“科爾沁部”的起源之祖。

嘉靖

二十六年(1547年),東蒙古豁爾辰部首領、哈布圖哈薩爾第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諾顏(國主)為躲避蒙古高原的內戰,率本部從呼倫貝爾草原出發,越過大興安嶺東遷至嫩江、松花江、西拉木倫河流域,佔領了今天內蒙古東部、吉林、遼寧西部的廣大區域。“豁爾辰”後來在漢譯文中被寫成了“科爾沁”,所以奎蒙克.塔斯哈喇的後裔所在部族就被稱為“科爾沁部”,也叫“嫩科爾沁”。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因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崛起後不斷擴充實力、感到自己部族受到了威脅,便故意向建州提出土地歸屬要求,以便激怒對方,然後趁機出兵。努爾哈赤果然拒絕了葉赫部的無禮要求,於是納林布祿便聯絡海西女真輝發、烏拉、哈達三部,並邀請東蒙古科爾沁、錫伯、卦爾察各部,合計九部聯軍進攻建州,意欲一舉消滅努爾哈赤,瓜分其地。其中科爾沁部諾顏翁果岱率領其堂兄弟莽古斯、明安等自西拉木倫河遊牧地出兵,配合葉赫部進攻建州,準備戰勝努爾哈赤後將牧場向遼東一帶擴充套件。

可是戰爭的結果大大出乎聯軍意料:建州女真在渾河岸邊的古勒山一戰中大破各懷心思的九部聯軍,當場殺死葉赫部貝勒布塞,俘獲烏拉部首領布佔泰,納林布祿狼狽逃竄,幾乎被擒,九部聯軍分崩離析、一敗塗地。

大潰敗中,科爾沁部首領翁果岱和堂兄莽古斯也被建州兵馬擒獲,只有明安趁亂逃走。為了打擊海西女真各部,同時分化其他蒙古部族,努爾哈赤在戰後將俘獲的科爾沁部首領翁果岱、堂兄莽古斯賜給衣物馬匹、倍加優待後放還回科爾沁部。第二年,回到科爾沁的翁果岱向努爾哈赤派出使者致敬,感謝建州國主對自己的優待和賞賜,請求以後互通有無、通好結盟,努爾哈赤大喜,立即同意了翁果岱的請求,禮待使者,並親書盟詞交由使者帶回。從此,建州女真和蒙古科爾沁部關係逐漸緊密,往來不斷,從敵人變成了密友。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五十二歲的努爾哈赤為了更好的掌控科爾沁部這個友鄰,於是向科爾沁諾顏翁果岱提出聯姻請求。翁果岱也需要建州女真這個強援來抵抗東蒙古汗庭察哈爾部的進攻壓力,於是同意努爾哈赤的聯姻請求,宣佈將堂弟明安之女嫁給努爾哈赤為側福晉。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月,明安親自護送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前往建州,努爾哈赤出迎三十里,禮儀隆重地迎接科爾沁送親隊伍,並在赫圖阿拉(遼寧新賓)舉行盛大婚禮,以慶祝和科爾沁部的聯姻。而明安這個沒有留下名字的女兒,就是科爾沁部第一位嫁到建州(也即是日後的清朝)的后妃,她的出嫁,揭開了日後滿蒙聯姻的序幕。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明安的女兒嫁給努爾哈赤後兩年後,其兄莽古斯的長女、十五歲的額爾德尼琪琪格也奉命和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洪太(即日後的清太宗皇太極)成婚。皇太極率迎親隊伍從赫圖阿拉出發,跋涉三百餘里到達扈爾奇山城(吉林輝南縣),在此迎接到了送親的科爾沁部諸人,然後就地殺牛宰羊、廣建大帳,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婚禮。額爾德尼琪琪格,又名哲哲,她就是將來第一位擁有皇后(國君福晉)名號的蒙古科爾沁部女子。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二月,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孔果爾(莽古斯和明安的弟弟)之女再次聯姻建州,嫁與時年已經五十六歲的努爾哈赤,給自己的堂姐額爾德尼琪琪格當了婆婆。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遼東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努爾哈赤就是後來被子孫追尊為皇帝的清太祖。

天命

二年(1617年)正月,科爾沁部聞報努爾哈赤建國後來朝,依舊由明安出使。努爾哈赤出迎赫圖阿拉一百里,在諸富爾簡岡設宴慰勞岳父明安(明安其實比努爾哈赤還要小几歲。)這是後金建國以來,第一個來朝的部族(或者說外藩)。

天啟

四年,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科爾沁部諾顏奧巴(翁果岱之子)與後金汗

努爾哈赤

會於伊克唐噶哩坡,殺

白馬烏牛

祭天,宣佈正式結盟,第一個公開歸附後金。投桃報李,後金汗努爾哈赤在明

天啟

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冊封歸附的

奧巴

為土謝圖汗(圖什業圖汗),科爾沁部擁有了和察哈爾汗庭並列的汗號。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在此前後期間,明

天啟

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將聯姻手段演繹得爐火純青的後金再次向科爾沁部求親,這一次是莽古斯長子宰桑的女兒、額爾德尼琪琪格的親侄女布木布泰出嫁,同樣嫁給了

努爾哈赤

第八子洪太(皇太極),姑侄同時嫁給了一個人。布木布泰,在後世有一個著名的名字、或者說諡號——孝莊文皇后(即某部電視劇內的“我孝莊”)她也是第二位擁有皇后( 皇太后、太皇太后)名號的蒙古科爾沁部女子。

天啟

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和科爾沁部結盟半年後,後金汗

努爾哈赤

薨逝,年六十七歲。經過一番權力爭奪和平衡後,

努爾哈赤

第八子——額爾德尼琪琪格和布木布泰姑侄的丈夫皇太極成功登上汗位,成為後金第二任大汗。額爾德尼琪琪格被封為汗王

大妃

,俗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則被封為西

側妃

,俗稱西宮

福晉

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宰桑的另一個女兒、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在兄長、宰桑長子吳克善的親自護送下來到盛京(遼寧瀋陽),進入皇太極後宮,成為第三位嫁給皇太極的科爾沁部女子,姑侄三人都成為皇太極的妃子。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正月,因上一年後金平定蒙古察哈爾部(東蒙古正統所在),取得察哈爾林丹汗保有的“北元玉璽”,所以後金群臣延請皇太極“早正尊號”,科爾沁等部也積極參與此事。皇太極於是在當年四月十一在盛京舉行祭天儀式,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宣佈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為“滿洲”,追尊努爾哈赤為清太祖。群臣奉皇太極尊號“寬溫仁聖皇帝”,而科爾沁等蒙古外藩則尊奉其為“博克達徹辰汗”。皇太極就是清太宗。

皇太極稱帝后,晉封大福晉額爾德尼琪琪格為中宮皇后、授予皇后冊寶,居住於清寧宮,冊封海蘭珠為宸妃,居住於關雎宮,冊封布木布泰為莊妃,居住於永福宮。三位科爾沁后妃,佔據著皇太極後宮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額爾德尼琪琪格是中宮皇后,所以其他妃嬪都尊稱她為“哲哲”(姐姐),這也是額爾德尼琪琪格又名“哲哲”的由來。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此時科爾沁土謝圖汗奧巴已死,科爾沁沒有實際首領,於是皇太極冊封奧巴之子、科爾沁濟農巴達禮為科爾沁圖什業圖親王,罷去此前科爾沁部所擁有的土謝圖汗、科爾沁濟農稱號。同時,皇太極將科爾沁各部劃為十個旗,分左右兩翼,各自冊封札薩克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外藩爵位以掌本旗,合十旗為哲里木盟,以圖什業圖親王、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薩克巴達禮為盟長。

而和清朝皇室聯姻最多、又是皇太極本人雙重外戚身份的科爾沁莽古斯、宰桑這一系,則被皇太極加恩冊封為扎薩克

和碩

達爾漢親王,成為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以宰桑嫡子滿珠習禮為本旗札薩克、達爾汗親王。宰桑長子、滿珠習禮長兄吳克善則冊封為和碩卓哩克圖親王,但不授予札薩克稱號,沒有旗屬,從屬於於弟弟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達爾汗親王滿珠習禮。達爾罕親王和卓哩克圖親王都擁有世襲罔替資格。

當年第一個和清朝聯姻的科爾沁貝勒明安一系後代,則成為

科爾沁左翼後旗

札薩克,明安之孫彰吉倫被冊封為多羅郡王,成為第一代

科爾沁左翼後旗

札薩克,並世襲罔替。關於這一系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突然在盛京皇宮駕崩,年五十二。因為生前沒有公開立下皇儲,所以在他死後圍繞著皇位的歸屬在清朝內部展開了激烈的對峙和爭鬥,主要的皇位爭奪者是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為了爭奪皇位,叔侄間矛盾尖銳、彼此毫不退讓,幾乎到了公開火併的地步。

最後,在其他王公大臣的居中調和下、以及豪格關鍵時刻的退縮下,最終清朝內部才達成了一致:豪格和多爾袞都不再對即位提出要求,皇位由皇太極第九子、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之子福臨繼承,用明年為順治元年,以平息內部紛爭。隨著福臨的繼位,科爾沁成為了清朝新帝的外家,地位在外藩中扶搖直上,成為清朝最顯赫的蒙古藩部,沒有之一。福臨是清朝第三代皇帝(含追封的努爾哈赤),即清世祖順治帝。

順治帝繼位後,尊嫡母哲哲為中宮太后(稱額真太福晉),但並沒有正式文獻表示被她曾經被尊為皇太后,現代影視藝術作品中她“母后皇太后”的稱呼,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根據現有的史料,哲哲在世時,順治帝對她的稱呼是“母親(訥訥)國君福晉”。

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清太宗正妻、“國君福晉”額爾德尼琪琪格(哲哲)因病在京師紫禁城去世,年五十一歲。順治帝穿孝服為嫡母服喪,下詔其葬禮典儀和皇父清太宗完全相同,實際上是遵循了皇太后薨逝的典儀制度。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順治帝給嫡母上諡號為: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並將她梓宮送出關外,和皇父清太宗皇太極合葬於

昭陵

中。此後經過雍正、乾隆兩朝的累加,額爾德尼琪琪格最終的諡號為: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也即後世人所熟知的孝端文皇后。這是聯姻清朝皇室的科爾沁部中,第一位得到皇后稱號(含追尊)的後宮女子。

清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因墜馬去世後,十四歲的順治帝終於等到了親政這一天,之後順治帝開始清算叔父多爾袞擅權的“罪行”,並在順治八年(1651年)初正式執掌清朝國政。在外朝大政獨攬之後,在內廷中年輕的順治帝也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始治理宮闈,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入關八年的順治帝終於可以按照漢家制度制定內宮禮儀,他依照漢制,尊奉生母布木布泰為“昭聖慈壽皇太后”,清朝由此第一次迎來在位的皇太后(孝端文皇后沒有正式尊號,不算)。布木布泰經過兒子數年內屢次追加尊號,在順治朝的徽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皇帝大婚,在順治帝生母昭聖皇太后的安排下,順治帝長舅科爾沁和碩卓哩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孟古青(又名娜木鐘,真實名字叫額爾德尼本巴)被指定為順治帝的皇后,在八月十三和順治帝行合巹禮,孟古青也成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位中宮皇后,同時也是科爾沁部第三位擁有皇后稱號的女子。

但是這樁婚事是攝政王多爾袞生前所定(多爾袞原配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孫女、莽古斯的侄女、孝端文皇后堂妹、孝莊文皇后堂姑),所以順治帝成婚時就極不情願,和皇后沒有感情。同時皇后孟古青性情善妒、喜好奢華,在後宮中飛揚跋扈,不能曲意承奉順治帝,有時候連姑姑昭聖皇太后的面子也敢駁斥,更加讓心性簡樸、孝敬母后的順治帝討厭和疏遠,帝后成婚不久就開始失和,長久之下,順治帝極度討厭皇后,於是決心廢后。

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在無可忍受之下,順治帝傳諭禮部及內三院,詔書說:“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後以資內助。然皆慎重遴選,使可母儀天下。今後乃睿王於朕幼衝時,因親定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志意不協,宮閫參商,已歷三載。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於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毅然冒著天下百官萬民的非議,把皇后兼表妹的博爾濟吉特氏廢黜為靜妃,遷居別宮。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順治帝廢黜皇后之後,原本想選立自己所喜愛的妃子為新皇后,但是昭聖皇太后堅決不允許順治帝立科爾沁部之外的女子為皇后,母子發生了激烈衝突。最後還是順治帝退讓求全,同意了母親的意見,繼續從外家科爾沁部選立皇后。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初三,經過禮部群臣的商議和挑選,最後選定了科爾沁部鎮國公綽爾濟的長女、十四歲的阿拉坦琪琪格為繼後人選,同時綽爾濟的次女也作為陪嫁一同被選進宮中。另外,為了不使孟古青被廢導致科爾沁各系心中不安,科爾沁

和碩

達爾漢親王滿珠習禮的女兒也一同入選,進入順治帝的後宮中。

綽爾濟,是莽古斯的孫子、宰桑的次子察罕之長子,吳克善、滿珠習禮、孝莊文皇后的侄子,所以,阿拉坦琪琪格姐妹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帝廢后的堂侄女,順治帝本人的表侄女。另外,一起被選進宮的滿珠習禮的女兒,是順治帝廢后的堂妹,阿拉坦琪琪格姐妹的堂姑。這也是清初時期清朝皇室和科爾沁部聯姻的顯著特點。

阿拉坦琪琪格入宮後,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冊立為妃,六月正式行禮,立為繼任皇后。其妹則一同冊封為妃,其堂姑(滿珠習禮之女)因為年紀太小,沒有立即冊立,而是養育宮中,以待後來。但是在順治十五年(1658年)滿珠習禮之女還沒有成年就因病薨逝,順治帝追諡表妹為妃,賜號“悼”,葬於

薊縣

黃花山

,後來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遷葬孝東陵,祔葬於姑母孝莊文皇后陵旁。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阿拉坦琪琪格是第四位得到皇后封號的科爾沁部女子,但她雖然有皇后之尊,卻從未得到過丈夫順治帝的寵愛,順治帝對這個表侄女皇后從來都是不聞不問,冷淡至極。尤其是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內大臣

鄂碩

之女

董鄂氏

入宮後,得到順治帝的萬千寵愛,先冊為賢妃,然後在九月晉封為皇貴妃,幾乎成為事實上的副後。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能獲取順治帝歡心,又被順治帝挑剔說侍奉皇太后禮節疏闕,有違孝道,在順治十五年(1658年)被停用中宮箋表,順治帝甚至於再次下詔,命諸王大臣議論廢后的事宜。

因昭聖皇太后和皇貴妃董鄂氏本人的強烈反對,所以順治帝再次廢后之事沒有實施,同時皇貴妃董鄂氏在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去世,順治帝本人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駕崩,這才讓危如累卵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躲過了和堂姑一樣被廢的命運,被即位的皇三子玄燁(即康熙帝)尊奉為

仁憲皇太后

,成為第二位當上皇太后的清朝科爾沁部后妃。同時其姑祖母、順治帝生母昭聖皇太后被康熙帝尊為昭聖太皇太后。

仁憲皇太后

年輕時不受丈夫順治帝寵愛,朝不保夕,皇后之位岌岌可危,但是順治帝駕崩後,

仁憲皇太后

卻苦盡甘來,被嫡子康熙帝尊崇恩養了數十年,享盡人間富貴榮華,歷經五十六年安寧。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陽曆是1718年1月7日),七十七歲的

仁憲皇太后

薨逝,康熙帝親自赴寧壽宮為嫡母奠酒致祭,並在蒼震門內住了一個月,為嫡母守孝,追諡嫡母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皇后。此後歷經雍正、乾隆朝加諡,最終諡號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即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是清朝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得到過皇后尊號(含禮尊皇帝正妻,及皇帝生母)的科爾沁部後宮女子,在她於康熙五十六年薨逝後,由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主掌清朝後宮的九十二年曆史就正式結束了(自清太宗正妻哲哲被立為中宮大福晉開始,至孝惠章皇后去世結束。雖然日後清宣宗道光帝的孝靜成皇后也是博爾濟吉特氏,不過一來她不是科爾沁部出身,二來她也沒當過皇后,只是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當過幾天皇太后,所以不計算在內。)此後雖然也有科爾沁部女子入選清朝後宮,但再也沒有入主中宮皇后者,蒙古科爾沁部女子在清初執掌後宮的風雲歷史,就此劃上了句號。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此外還有一個番外故事:之前所說的科爾沁部貝勒明安一系所在的世襲

科爾沁左翼後旗

札薩克郡王,在清朝中前期都是默默無聞,沒有出過什麼大人物 ,和本部盟長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薩克、圖什業圖親王,及清朝皇室幾代聯姻家族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和碩達爾汗親王、和碩卓哩克圖親王相比,一直微不足道。直到第九代札薩克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在位時,因為迎娶了清仁宗嘉慶帝第三女和碩莊敬公主,成為嘉慶皇帝的女婿,才稍微擴大了一點本旗的門楣。

不過索特納木多布齋一生無子,他在道光五年(1825年)去世後,因為沒有直系後代承襲郡王及

科爾沁左翼後旗

札薩克之位,由此引起旗內諸親屬臺吉們的王位爭奪混戰,局勢一片混亂。為了平息爭鬥,道光帝下詔親自為妹夫索特納木多布齋挑選嗣子,並有意摒棄其近親,從遠支族人中挑選。最後道光帝選定了哈日額日格蘇木百興圖嘎查四等臺吉、家境貧寒的

布和德力格爾

十五歲的長子為索特納木多布齋嗣子,承襲

科爾沁左翼後旗

札薩克、多羅郡王爵位,這就是清朝晚期外藩蒙古的第一重臣——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承襲郡王后,先後授

御前大臣

正白旗

領侍衛內大臣

正藍旗

蒙古

都統

鑲黃旗

領侍衛內大臣,受命統領

健銳營

、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等軍,是朝廷最為倚重的柱石之臣。咸豐三年(1853年)八月,僧格林沁率軍和太平軍北伐部隊交戰,歷時一年半,到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徹底擊敗北伐的太平軍,咸豐帝大為欣喜,數次嘉獎名義上的表兄僧格林沁,並在咸豐五年(1855年)二月晉封其為博多勒噶臺親王,世襲罔替。科爾沁部因此也獲得了又一個科爾沁世襲親王爵位,

科爾沁左翼後旗

自此和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左翼中旗平起平坐。

世代聯姻、滿蒙一體——科爾沁部和清朝皇室的故事

此後僧格林沁先後在於咸豐九年(1859年)在大沽口堅決抵抗來犯的英法聯軍,獲得勝利,但是在咸豐十年(1860年)的八里橋之戰中慘敗於英法聯軍,導致咸豐帝“秋獮”避暑山莊,京師失陷,圓明園被焚。再後來僧格林沁長期和北方捻軍交戰,互有勝負。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率軍冒進,在山東

曹州

(山東菏澤市)高樓寨被捻軍包圍,陷入重圍。當其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時,於曹州西北吳家店重傷墜馬,被捻軍斬殺在

麥田

內,終年五十五歲。僧格林沁陣亡訊息傳到京師後,清朝中樞一片震驚,兩宮皇太后及同治帝均以“失我國家柱石”而痛心。

僧格林沁是最後一位敢於親自統兵上陣作戰的滿蒙王公貴族,在他之後,再也沒有滿蒙王公能夠率軍上陣出征。僧格林沁用自己戰死沙場的結局,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他的死,也標誌著煊赫了二百年的蒙古科爾沁部從此走向衰落和式微的歷史終點。

Tags:科爾沁順治帝努爾哈赤皇后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