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由 霸王彎弓 發表于 遊戲2021-06-26

簡介從史書典籍中瞭解到,宋代的宮廷從皇帝、權臣武將到上流社層,甚至還有到訪宋廷的外國國王及使臣都熱衷於參與蹴鞠活動,不僅僅出現了專用的商品球和蹴鞠行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發展繁盛,蹴鞠運動在這時期到達第二個發展高峰,鞠的製造發生了根本的

古代足球蹴鞠怎麼讀

蹴鞠,又稱踏鞠或踢圓,是我國古代用腳踢球的活動,也是中華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傳統運動專案之一

。“蹴”就是腳蹴、蹋或踢,這個動作可追溯到原始狩獵用腳踢石球來獵物,而“鞠”則是最早用皮革外包、內充米糠的球。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運動就是起源於2300年前的“蹴鞠”。

蹴鞠,又稱踏鞠或踢圓,是我國古代用腳踢球的活動,也是中華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傳統運動專案之一

蹴鞠是可玩性強的團體運動,不受場地的約束,活動起來靈活不受限制,所以誕生之初就很受歡迎,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消遣活動。

蹴鞠的起源

關於蹴鞠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說黃帝在戰勝蚩尤部落後,將蚩尤擒獲並把他的胃取出,塞入毛髮給士兵當球踢;此後,戰役勝利,就將敵人的胃割下來當球踢,作為娛樂專案彰顯軍隊戰鬥力;但黃帝屬於上古傳說中的人物,無法證實事件的真偽,所以這個說法只能當作是傳說。

2006年5月,蹴鞠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文史記載,這時期蹴鞠主要在齊國都城盛行,被稱為“蹋鞠”,鞠的構造簡單,多用動物毛髮糾結成球狀。因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場合,街巷裡就可以進行,人人參與度高,是平民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活動。

漢代蹴鞠:第一個發展高峰

而根據史料記載,蹴鞠早在戰國時期,在富裕的齊國都城臨淄民眾中已廣泛開展,是一項風靡社會的娛樂活動

戰國時期

隨著動亂時局的結束,漢代經休養生息後,經濟文化迅速發展,迎來古代蹴鞠運動第一個發展高峰

。皇家成員也變得喜愛蹴鞠運動,將鬥雞和蹴鞠當做是平常的娛樂專案,以蹴鞠鬥雞為樂。就如漢武帝也是喜愛蹴鞠之人,他不僅熱衷於參加蹴鞠運動中,還非常愛看蹴鞠表演,在皇宮中養著一群蹴鞠技術過硬的門客。

隨著動亂時局的結束,漢代經休養生息後,經濟文化迅速發展,迎來古代蹴鞠運動第一個發展高峰

。舞者穿長袖,隨著音樂用腳把球做出不同的花式動作,鞠球在數人的合作下靈活遊動,類似於現在花式足球,是純粹娛樂性欣賞活動。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因漢代常受邊境匈奴的長期騷擾,隨時防備其入侵,所以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重視軍務訓練。而蹴鞠正好可以作為鍛鍊手足的一項運動,可以提升士兵們的柔韌度、靈活性、速度以及耐力。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北征匈奴時,就用蹴鞠運動訓練將士。

蹴鞠風尚從民間踢進了宮廷

,一個方形場地,兩側有六個球門,比賽雙方各有六名球員和六名守門員,競技員的球場素養和賽場禮儀要好。場上還配有兩名裁判,出現了最早的足球裁判員,根據比賽規則公正無私的判定輸贏。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但是出於軍事練兵目的,比賽的過程中,蹴鞠運動的對抗相當激烈,允許競賽雙方推拉拽打,身體直接衝撞就如戰場上衝鋒陷陣打仗一般。

唐代蹴鞠:第二個發展高峰

蹴鞠風尚從民間踢進了宮廷

。漢代的鞠整體是實心的,表面用動物皮毛或內臟製作,裡面用羽毛或者毛髮充實,球體簡單粗劣。而唐代的鞠出現了不同於之前的八片皮革拼接成的球體,這種皮革縫製使球體更為圓潤,球身內有動物膀胱做成的充氣球膽,發展為一個充氣球。這種制鞠技術的革新,使球結實但又輕巧,能夠讓蹴鞠運動員更好的發揮實力。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由於宮廷中貴人的喜愛,甚至發展出蹴鞠舞

唐代鞠球的發展,讓蹴鞠在形式也發生了於漢代不同的變化,不再是在地上挖洞作球門,以進球多者為勝;而是設計發明了用兩根竹竿,中間拉有一網,類似於現代足球網門的球門。球身的輕巧讓更多的人群參與到蹴鞠活動,這對蹴鞠活動的開展以及技藝的推陳出新有重要意義,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踢法,例如雙球門踢法、單球門踢法、打球、白打和趯球等等。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隋唐時期經濟昌盛,社會開明,婦女受社會約束少,社會地位提升,因著球體變輕,

此外,還有一種對抗性的蹴鞠比賽

,以踢得高、踢出花樣為本事,俗稱“白打”。主要有用肩、背、拐、打、膝、拍等十餘種打法。

宋代蹴鞠:鼎盛時期

漢軍中的蹴鞠比賽已經有了完整詳備的競技規則,還有專門的球場“鞠城”

。從史書典籍中瞭解到,宋代的宮廷從皇帝、權臣武將到上流社層,甚至還有到訪宋廷的外國國王及使臣都熱衷於參與蹴鞠活動,不僅僅出現了專用的商品球和蹴鞠行話,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發展繁盛,蹴鞠運動在這時期到達第二個發展高峰,鞠的製造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宋代政局較為穩定,國民力量雄厚,加上政府取消了坊市制度,人民生活自由度高,商戶用心經營,有力的促進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繁榮。因此,更多的人從農耕經濟中解放,在城鎮中有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項事。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根據史料中記載,南宋臨安城有十多個娛樂行會,蹴鞠赫然在列,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齊雲社,又稱“圓社。齊雲社是一個全國性的民間組織,各地來的子弟在社中切磋蹴鞠技法、交流蹴鞠經驗、定期舉辦各種蹴鞠盛會。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發展繁盛,蹴鞠運動在這時期到達第二個發展高峰,鞠的製造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唐代時期的蹴鞠是世界上使用充氣技術製成的球類,據世界體育歷史的記載,即便是號稱足球發源地的英國,是也只在十一世紀發明出充氣球,比這個蹴鞠晚了三四百年

。宋代皇帝以及男性貴族的蹴鞠服選用圓領窄袖袍,同時將前襟用絲帶繫住,袍的下襬在右胯進行掖扎,以便在進行蹴鞠運動時,充分活動肢體。其次,設計“V”字形的交領以及將團領開敞翻折,還能有助於進行劇烈運動過程中的散熱。頭部則用幅巾等帽式配飾包裹起來,用來固定頭髮,防止其散落阻礙蹴鞠運動的進行。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而在參與貴族宴會的男性蹴鞠競技者的則身穿紅藍或紅黃搭配,鮮明的顏色競技服,類似於現代足球各球隊有不同的制服,來達到衝擊觀眾視覺的效果,活躍球場中氣氛,提升觀眾欣賞蹴鞠運動的興致。

至於,民間及皇宮女子蹴鞠時,她們會將頭髮高高向上盤纏起來,高盤高髻,利於蹴鞠時轉身以及用頭、肩頂撞蹴球等動作。通常情況下,女子在蹴鞠時會穿著敞開式的蹴鞠服飾,直領且對襟,具有非常窄細的下襬,衣服下襬一直留到膝蓋以下甚至到了足踝,腰身呈直線。有些還會配有一種縷金羅帶,與蹴鞠服裡上衣衫子相互搭配。夏日的時候,宋代女子蹴鞠便穿著一種袖子比褥襖短的衫。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女子蹴鞠活動在唐代更為廣泛

到了宋代,蹴鞠發展得更為普及和迅速

。在進行切磋技藝的瓦舍,蹴鞠藝人靠精湛的的蹴鞠表演獲取酬勞,平日成立蹴鞠班收取培訓費。此外,蹴鞠還出現了規範的神崇拜儀式。蹴鞠行會中會祭拜德高望重的蹴鞠先人的現象,表示崇拜。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到了宋代,蹴鞠發展得更為普及和迅速

。蹴鞠時,無論什麼地位的人都要以禮相待,和氣為貴,因而蹴鞠者更加重視集體,競技間火藥味不再濃重。這就給這項冒險性、競爭性的體育專案加上了厚重的倫理色彩,極大程度的抑制了這類競技性強的體育專案的發展,制約了蹴鞠運動的發展。

蹴鞠還成為一種社交禮儀,該項運動在中國歷史上的達到了鼎盛時期

宋代的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弱之風盛行同樣使蹴鞠的競技性下降,當時的人們更加熱衷於趣味性和娛樂性遊,蹴鞠運動逐步淪為技巧性的遊戲,最終成為展現女子美感的肢體表演。後來,元明清時期的外族文化對漢族文化的壓迫,對宋代蹴鞠賽制和球門的改變使蹴鞠向表演方向發展,導致蹴鞠運動從興盛走向衰亡。

元代蹴鞠:在官場遭到排斥

如此一來便形成了行業,競賽制度因此更加詳盡,既有十禁戒和十不賽的比賽規定,又有專業的比賽裁判和工作人員

。元武宗仍愛看近臣表演蹴鞠,曾大賞錢財,但時常有大臣進諫,說蹴鞠是奇技淫巧,使人玩物喪志,不務正業,國將不國;地方官也常發通告,指責蹴鞠與擊球、射彈、粘雀等都是遊手好閒之輩的作為,不值得推崇。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所以,到了元代,蹴鞠已不及宋代盛行,變成了雜技性質的表演活動,女子踢球反而成為社會風向,出現了蹴鞠女藝人,在雜劇、散曲、詩詞與話本里都有所見。這些女藝人大多都是青樓女子,為招攬客人顯示其高超技藝,為前來玩樂的紈絝子弟獻演。

元代明人關漢卿曾邀請朋友到謝館秦樓散悶消愁,作曲讚賞秦樓女子蹴鞠踢打溫柔順暢自然,最為風流,猶如蝶飛燕舞,低不墜地,蹴之陡高。

宋代社會蹴鞠業的發展十分成熟,為此還出現了不同階層的蹴鞠服飾

二是出現了家庭內家庭內男女混踢。據傳世的元代“蹴鞠紋銅鏡”,兩個官宦人家的青年男女正在同場踢球,一對僮婢在旁邊觀戰,還配有鼓樂,說明此時男女混合踢球也很普遍。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明清蹴鞠:逐步衰亡

蹴鞠運動的發展,使得宋代蹴鞠服飾已經基本上具備了現代體育及休閒運動服飾的部分基本特點,並且它在色彩以及區域性造型上的創新與現代比賽的服裝隱隱有一脈相承的地方

。踢鞠是主要靠技術技巧得分,仍然有一定的競技性,動作豐富,需要有設計感,所以有較高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屬於花式鞠球表演。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多女子也熱愛這項可以表現身姿的活動。而蹴球是一項競賽性比較弱的無對抗隔網活動,對場上的位置均有很專業命名和制定了詳細的比賽方法和規則。

宋代還出現了專門靠踢球維持生計的蹴鞠者,蹴鞠藝人

。隊伍內各人員分工明確,對不同位置的球員有明確的、固定的動作要求,不再適合蹴鞠的普通愛好者,減少了這項活動的普遍性,失去了大量群眾基礎,蹴鞠的傳播性更加減弱。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宋代盛行的儒道思想對蹴鞠產生了深厚影響

。朱元璋稱帝后,嚴禁軍中任何蹴鞠行為,若有蹴鞠者則斬斷雙腿;朝廷宮宴上也不再舉行蹴鞠表演,蹴鞠藝人也漸漸失去原有受追捧。到了清朝,滿人喜愛騎馬打獵,射箭摔跤,對中原體育活動進行改造和嚴格的限制,順治帝甚至親下口諭禁止八旗兵、蒙古、漢軍踢石球,使得蹴鞠運動的開展範圍急劇縮小。

使蹴鞠向表演專案轉變,社會地位逐漸降低

。乾隆皇帝是冰上蹴鞠創始人,但是冰上蹴鞠受氣候和場地極大限制,作為一項盛大的觀賞儀式也只能由皇帝一人觀賞。此外,這項活動只有蹴鞠技術精湛的滑冰好手滿人較為符合要求,少有平民能夠掌握,所以在民間也難以開展。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蹴鞠運動在元代民間依然盛行,卻在官場遭到排斥

參考文獻:《我國古代蹴鞠的演變》《古代蹴鞠服飾研究》《蹴鞠》《我國古代蹴鞠研究綜述》《蹴鞠運動對古代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研究》

Tags:蹴鞠運動宋代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