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由 旭日曆史 發表于 遊戲2021-06-23

簡介詞的上片寫的是離開自己家鄉然後遠行的人在路途上的所見所感,明媚的春景,雖然很受行人喜愛,但它卻容易勾起行人的離愁,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平荒盡處是春山什麼意思?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古往今來,關於離別的詩詞有很多,想必大家也聽過不少吧,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是歐陽修的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迎賓館舍前的梅花早已凋殘,小溪旁長出了不少細柳,暖風吹著春草,散發出片片芳香。將要遠行的人用力搖動著馬韁,趕著馬兒行路。真的是越遠離愁越濃,沒有窮盡,就像那連綿不斷的春江水。

柔腸寸斷,淚水滴落在臉龐,登上高樓遠望也難解心中的愁苦。那平坦的草地邊界就是盡頭,盡頭那邊是重重的春山,行人呢?還在春山之外。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可以稱得上是歐陽修的代表作了,婉約派詞人所寫的所有表達離愁的小令中,這首詞無疑是一個情深意遠的好作品。詞的上片寫的是離開自己家鄉然後遠行的人在路途上的所見所感,明媚的春景,雖然很受行人喜愛,但它卻容易勾起行人的離愁,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這番芳春麗景,心中不免會想到閨中人的青春年少,又想到自己此時正在長途跋涉,不能和閨中人一起欣賞春景,很是遺憾。而“梅殘”、“柳細”、“草燻”、“風暖”等等物象似乎浮現出了別離的意思,所以第三句和第四句才會從描寫景色轉到描寫離情。因為離開的人是自己心中最愛的人,所以這份離愁不會隨著時間逐漸變淡,反而越來越濃。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隨著兩人相隔路程的長遠,離愁更是越來越重,越積越多,就像眼前的春江水一樣,連綿不斷。上片中曾提到“溪橋”兩字,說明路旁有一條小溪,這“迢迢春水”的比喻,十分精妙,真可謂是觸物生情,這是眼前所見之景和心中所感的安然神會。從這點看來,這要比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更自然一些。

下片寫的是閨中少婦對遊子的思念之情,行者自己突然發覺路途遙遠,心中的離愁越來越濃,簡直是無窮無盡,便想到了高樓之上的思婦,閨中少婦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她心中一定也有許多離愁,她必然會流淚,傷心不已。在那個時候,她只好登上小樓眺望遠方,想要找尋心上人的蹤跡。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結果呢?她能看見的不過是無邊無際的草原罷了,草地的盡頭,又是一重重春山,她牽掛的人呢?卻在春山以外,離她這麼遠她怎麼會看得見呢?詞人由自己內心的離愁,聯想到家中的女子,想到她的“寸寸柔腸”,然後登高遠望,結果望不見,愁反而更愁了,真可謂是層層深入。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詞的最後兩句重複了“春山”兩字,作者的用意是很深刻的,這春山是倚樓遠望的婦人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又是她能想象到的一個極限,遠處到底是什麼的,她無從得知。越過了春山之後,也就是越過了她的視線和想象力的極限,她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心上人。遠行的人如此替閨中人著想,可知兩人感情深厚,正因為如此,離別之苦更加濃了,這樣的結局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總的看來,這首詞寫的是早春時節的離別相思之苦,上片寫行人在行程途中的憂愁,下片寫家婦的離愁,兩個地點兩種相思,但卻是同一種情懷,整篇主題明確,就是離愁。這是一首寫旅人在路途中的感受,離別的愁緒,題材雖然常見,但手法很是奇妙,意境十分優美。

Tags:離愁春山閨中行人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