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由 通吃幫 發表于 美食2021-05-21

簡介毫不意外,在吃麻辣燙和缽缽雞時,他們發出了靈魂拷問:火鍋、串串香、麻辣燙、冒菜、缽缽雞、熱鍋串串、冷鍋串串等等,到底有啥區別

串串怎麼形容

前段時間,帶一群外地朋友到樂山尋味。

毫不意外,在吃麻辣燙和缽缽雞時,他們發出了靈魂拷問:

火鍋、串串香、麻辣燙、冒菜、缽缽雞、熱鍋串串、冷鍋串串等等,到底有啥區別?

我用椒鹽川解釋半天,說得舌頭打卷,他們點點頭,似乎懂了。

可過了幾分鐘,又有人發問:那缽缽雞算不算冷鍋串串呢!油炸串串算不算串串?

一口老血噴濺出去。

不能怪他們,就算是四川人,對這些也是分得清、說不明。

難在哪裡,因為這當中有些叫法有交叉且各自又在不斷變化升級。

缽缽雞≠冷鍋串串

表面看都是竹籤穿菜,但缽缽雞並不屬串串香一脈。

缽缽雞都是冷吃,把煮熟穿成串的原料放在味汁裡,浸泡十來分鐘就可以吃,跟冷鍋串串沒有一毛錢關係。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紅油味缽缽雞)

冷鍋串串是相對於客人在桌上自煮自吃的熱鍋串串而言的。客人在開放式菜架選好串串品種,再由廚師統一在料桶裡燙熟,然後浸在料油盆裡上桌。

冷鍋串串跟冷鍋魚一樣名不符實,一點都不冷,而是熱氣騰騰的。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冷鍋串串是統一在料桶底裡燙熟,其優勢在於廚師能更好地掌握火候)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冷鍋串串,並不冷)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自己煮的,叫熱鍋串串,其優勢在於溫度和氛圍)

缽缽雞,起源於樂山。其名字來源於一種口大底小、黃色花紋的褐色陶缽狀盛器。把紅油、雞湯等調成的麻辣味汁,裝在這個陶缽內,再把煮熟的雞肉切成片,浸在其中。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過去的缽缽雞,名符其實,它真的只有雞肉)

大膽設想、小心推理,我覺得缽缽雞應該和樂山棒棒雞有淵源。

以前樂山碼頭的小販叫賣紅油雞,是按片出售。為了每片厚薄一致,所以斬雞時,往往需要兩人配合:一人持刀柄,將刀口放在煮熟的雞肉上,另一人以木棒敲擊刀背,斬出來的片厚薄一致,皮肉骨相連,客人買時不至於挑挑揀揀。後來人們發現用竹籤穿著雞肉浸泡,取食更方便,就演變成了缽缽雞。

缽缽雞原來真的只有雞肉或雞內臟,而現在則是五花八門,葷素兼備,所以,當你吃缽缽雞見不著雞肉時,請不要驚詫。現在裝缽缽雞的盛器,同樣五花八門,粗獷的用大不鏽鋼盆,精緻的用高腰陶缽,並不拘泥於傳統的陶缽。

最初的缽缽雞,只有紅油味(沒錯,去掉竹籤,它就是紅油棒棒雞)。

後來,當藤椒(關於花椒和藤椒的區別,見https://mp。weixin。qq。com/s/9midU00P7n0OKCx3DMtBCA)大行其道後,才演變出了藤椒味。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藤椒缽缽雞)

前者醇厚,麻辣味重;後者清爽,鮮辣幽麻。

油炸串串≠串串香

油炸串串也是樂山特色,但它和串串香沒有一毛錢關係。它是把醃碼並穿成串的原料,放進滷油裡炸熟而成,成品更接近燒烤。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重慶火鍋VS成都火鍋

火鍋,大家認知上應該沒有疑問。很多人不解的是重慶火鍋和成都火鍋到底有何區別。

川渝之間,關於火鍋的紛爭由來已久,重慶說火鍋是重慶人最早發明的,這點大多數成都人都承認;成都說火鍋是成都人發揚光大的,有些重慶人就不服了。

“成都那些火鍋店,為啥子招牌前面大多要加‘重慶’二字呢”?

事實如此,成都不少火鍋店,要麼前面有“重慶”二字,要麼後面有“重慶老火鍋”五字。重慶老火鍋的鍋底,主要是以牛油、餈粑辣椒、花椒等炒制而成,重麻大辣。要讓人對火鍋味道留下深刻印象,從傳播和經營角度考慮,老闆們肯定首選老火鍋。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重慶與成都火鍋的市場爭奪戰,以前常見諸報端)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熱盆景,曾經是成都火鍋的一杆旗)

成都火鍋的鍋底,多以混合油(菜油和牛油)、郫縣豆瓣等炒制而成,突出醬香味,更顯醇厚溫柔。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這二者之外,還有隻有純菜油炒制的清油火鍋。

牛油的凝固點低,哪怕夏天,滴在桌上也會凝固,但它的優點是黏稠巴味。清油鍋吃起更清爽,缺點是不如牛油巴味。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火鍋是成都報紙餐飲版長期的熱門話題)

就我的認知範圍,在成都數以萬家的火鍋店裡面,公開宣稱自己是成都風味的火鍋店,只知道有“錦城印象”。這麼多年只做清油火鍋且長盛不衰的,則只有“麻辣空間”一家。

火鍋 > 冒菜

火鍋和冒菜的關係,有這樣一句經典的總結:“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

對於冒菜,好些外地人也是黑人問號臉???甚至還鬧出過“冒菜是道什麼菜”的笑話。

冒菜也是成都草根飲食之一,出現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製售方式如下:

把葷素食材裝進一個底尖口大的竹簍裡,放入一鍋燒開的湯汁裡“冒”幾分鐘再倒入碗裡,舀一勺湯汁,加點調味料一拌,麻辣重口,味道不亞於火鍋。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冒菜和火鍋是有淵源的:都是把食材在麻辣紅湯(底料炒制方法類似,無非用量比例有差異,有些冒菜店的湯底就是直接用火鍋底料加工而成)裡燙熟而食,鮮香麻辣。

硬要說區別,除了麻辣味的輕重不同外,更多在於吃的方式和氛圍。

三五好友吃火鍋,圖的是熱鬧氣氛;一個人退而求其次吃冒菜,只為解饞填肚。試想一下,四周都是成群結夥地燙火鍋,一個人形單影隻地獨燙,估計這頓飯也吃不香。此時,一碗熱氣騰騰的冒菜,則以救星的面目橫空出世。油多味重、下飯,撇脫,所以冒菜是上班族工作餐優選。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除了數量眾多的冒菜店,成都大多數串串店都配有冒菜,兔腰、腦花、火鍋粉、牛肉、千層肚、土豆………無所不冒。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麻辣燙 = 串串香

成都的火鍋店,大都要在前面打“重慶”二字,以示正宗,但是串串店,卻都標榜自己是地道的成都味道。

串串香發源於成都,是蓉城最具代表性的草根飲食之一,這沒有什麼爭議。

從1994年開始,我開始看各種烹飪典籍,也注意收集各報紙雜誌的餐飲報道文章。奇怪的是,以前任何一本的烹飪典籍,裡面都沒有關於麻辣燙和串串香的名字和介紹。

1993年出版的《成都小吃》一書,由彭子渝大師撰寫,裡面提到有“麻辣串”。

“麻辣串分冷熱兩種,冷者為製作者將原料白滷上味改刀穿成串冷後出售,熱者即將原料改刀穿串供食者自行燙食。以上兩種麻辣串各有風味,成都習慣將熱吃稱為麻辣燙,冷吃稱為麻辣冷。”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這也許是關於“麻辣燙”最早的文字記錄)

據老成都說,麻辣燙在成都街頭出現,應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因為原料是用竹籤穿成串,因此又叫串串,或串串香。

麻、辣、燙,這是從味道觸覺來描述,(一)串、(一)串、香,是從形態和嗅覺來描述。從命名來看,少有如此貼切傳神的,比直白的原料+技法+原料(青椒炒肉絲),或者意會類的火山白雪(白糖番茄)高明。

剛興起那段時間,麻辣燙就等同於串串香,而且麻辣燙使用更廣泛。大概從2000年以後,串串香佔據上風,叫麻辣燙的反而極少。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每年成都串串香店用的竹籤連起來,要圍地球赤道無數圈)

最早的街頭麻辣燙,腳踏車是主要工具,後架一側掛著盛有底料的銻鍋(下面是小蜂窩煤爐子),一側掛穿好的各種串串,流動售賣,常夜晚出沒於春熙路一帶的電影院門口,屬於典型的“鬼飲食”。更有甚者直接提個蜂窩煤爐子和銻鍋,內裝各種串串售賣,美其名曰“手提式串串”。沒有油碟,幹碟子裡裹一裹就吃。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串串香開始由遊商變為進店經營,店小,環境差。為了省錢且多安點位子,從那時起,就奠定了串串店低桌子矮板凳的風格。

那時,成都的火鍋市場開始興旺,串串香的味道也開始往火鍋靠,有的乾脆直接打出“小火鍋”招牌,燙的品種增多,燃料也從蜂窩煤改為煤油,再進化到罐罐氣,再也不怕燻得眼淚花兒直流。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對串串香的報道,各報紙也是樂此不疲)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每隔幾年,成都串串江湖就會冒出些名店,各領風騷兩三年。哪怕現在有些已經淡出了江湖,但江湖中仍然有其傳說。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2011年4月,《成都晚報》當時評選的串串江湖百強榜)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結子串串、王梅串串香、六婆串串、康二姐串串香、廁所串串、瓜串串、冒椒火辣、鋼管廠五區、馬路邊邊等等,在串串江湖榜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們有的開創一個品類,有的開創新吃法,有的帶動了整個串序列業。

(有空,專門寫篇我吃過的那些串串店)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十多年前記者的預測,大家覺得實現了幾樣)

麻辣燙≠串串香

上面才說了麻辣燙=串串香,這裡又說麻辣燙≠串串香,這不自相矛盾?

並不是,從穿籤籤這個形式感來說,大家都一樣,麻辣燙=串串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從風味來說,現在卻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派別。一派趨火鍋化的火鍋串串香,油多,重麻辣,蘸香油碟,味道已經和火鍋沒有多少差別。如果去掉籤籤兒,可以說很難吃出跟火鍋啥區別。再說了,串串店亦有不少盤菜,即以盤裝的毛肚、午餐肉、海帶芽、金針菇等不宜穿串的原料。有些店直接打出了“火鍋串串香”的招牌,這也是讓外地人黑人問號臉的原因。

而一些火鍋店裡,也有用籤籤穿的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外地人分不清是情有可原的。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另一派就是傳統麻辣燙,堅持老傳統味道和吃法。鍋底少油,重用香料。絕不蘸香油碟,而是原湯+幹辣椒麵+花生粉+黃豆粉,味道香醇,麻辣味輕,香味濃郁。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麻辣燙≠串串香。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現在的麻辣燙品牌,非馬路邊邊莫屬。除了重振老成都麻辣燙的做法和吃法,還透過3D牆繪還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成都的生活場景,把過去路邊的場景“畫”到了室內,從而在生理和心理上讓人穿越,回味那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除此之外,川內有兩個地方的麻辣燙,跟現在的流行的串串香更有明顯區別。

第一個是樂山麻辣燙,湯底油少味淡,相比之下,簡單就是清湯寡水。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它主要靠蘸碟提味,而其蘸碟和成都傳統麻辣燙也不同,是用鮮小米辣、辣椒麵、香油、蒜泥、香菜等調成的。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第二個洪雅的麻辣燙(具體到品牌就是學街秀蘭麻辣燙,該鍋底香料味特別明顯,甜味突出。這種味道跟一般的麻辣燙串串香差異特大,第一次吃的時候讓我大跌眼鏡,但多吃兩次,也能接受。

吃串串、數籤籤,燙清楚、講明白

(看湯底就知道這兩種麻辣燙跟現在偏火鍋化的串串香的區別)

這兩類麻辣燙,跟現在主流的串串香區別很大,有專屬名字,把它們叫做串串香,當地人多半不得認。

至於北方興起的張亮麻辣燙、楊國福麻辣燙,不在討論之列,跟四川麻辣燙沒多大關係。

Tags:麻辣燙串串香串串火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