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粵菜就是講究——兩千年前南越王就吃“烤乳豬”、有分餐制

由 文旅中國 發表于 美食2023-02-06

簡介▲ 展覽中展出的方形銅烤爐展覽分為“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絲路序章”4個單元,其中,“美食美器”重點展示了秦漢時期嶺南地區與飲食文化相關的日常生活、禮儀制度、藝術審美、精神信仰等內容

烤乳豬是哪裡菜

粵菜就是講究——兩千年前南越王就吃“烤乳豬”、有分餐制

▲ 陶鴞形五聯罐,東漢(公元25年—220年),2020年廣鋼新城出土,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盧 旭 攝

作為粵菜中的代表,很難想象,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南越王已經開始享用“烤乳豬”這道名菜了。1983年,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了3件烤爐,爐上均配備多種供烤炙用的配件,有懸爐用的鐵鏈,烤肉用的長叉(雙叉、三叉)、鐵釺、鐵鉤。其中一件的爐壁上有4只乳豬,豬嘴朝上,說明烤爐的主要用途應是用於燒烤乳豬的。這件銅烤爐在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展覽中出現。近日,“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南越王墓、南越王宮及廣州地區其他秦漢考古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330餘件(組),其中包括絲縷玉衣、璽印封泥、青銅勾鑃、組玉佩等珍貴文物。展覽的名字看似學術,卻為觀眾勾畫了一幅生機盎然、極富煙火氣的嶺南生活畫卷。

d50735fae6cd7b899e017ada7081b2afd8330ea3.jpeg

139033.jpg

▲ 展覽中展出的方形銅烤爐

展覽分為“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絲路序章”4個單元,其中,“美食美器”重點展示了秦漢時期嶺南地區與飲食文化相關的日常生活、禮儀制度、藝術審美、精神信仰等內容。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開啟了中央王朝對嶺南的首次經略,促進了嶺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南方海上交通線的開拓。漢武帝時期,嶺南地區再次成為中央王朝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域。經過秦漢帝國400餘年的積極經營與大力開發,嶺南地區的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空前繁榮。

飲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農業發展迅速,因此飲食資源較此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開發,這為嶺南飲食文化的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此時,嶺南人民已經開始運用水濡、火烹、烘烤、曝曬、煙燻、風乾、冰鎮、鹽醃、發酵等多種手段烹飪美味佳餚。諸般珍饈美饌雖早已煙消雲散,但透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各類飲食器具和相關遺蹟,依然可以感受到嶺南地區極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魅力。

除了這件銅烤爐,同樣令觀眾驚歎的還有銅姜礤,有觀眾直呼:“廣東人會吃原來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只見這件調料制器的上半部礤槽為方形凹槽,用以摩擦生薑,然後在漏孔處擠出薑汁。專家推測南越王可能對薑汁佐食有特殊嗜好,故而把它帶入墓中。

南越國時期墓葬中發現很多人工栽培的瓜果,經鑑定的有:柑橘、桃、李、荔枝、橄欖、烏欖、甜瓜、木瓜、黃瓜、葫蘆、梅、楊梅、酸棗等。展覽中還有從南越王墓出土的3個陶罐中發現的大量禾花雀碎骨骼,皆無完整骨架,同時還混有炭粒,應是經過南越國廚師加工處理後才放入罐中的。

漢代的嶺南人對吃很講究,更有儀式感。作為烹煮或盛食器,展品“蕃禺”銅鼎的蓋上有刻銘“蕃禺,少內”,腹部外壁刻銘“蕃禺,少內,容二斗二升。”“蕃禺”即番禺,初為秦時南海郡治,後為南越國都,是考察廣州建城歷史的重要物證。“少內”是秦漢時期管理宮廷府庫的官員。

嶺南地區2000年前就崇尚“分餐制”。染爐,是一種飲食器。中國古代稱調味品為“染”。食肉時常將醬、鹽等調味品放在耳杯中,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再蘸調料加味。漢代人習慣用較燙的調料,所以需用染爐不斷地給調料加溫。染爐的設計反映了漢代的分餐制飲食,餐飲時是一人一爐,隨涮隨吃,類似現代人使用的小型火鍋。

陶鴞形五聯罐是一種盛食器。這件五聯罐造型獨特而生動,廣州地區僅發現這一件。聯罐主要流行於西漢前期,有雙聯、三聯、四聯和五聯等多種形式,十分特別。東漢時期消失不見。除聯罐外,還有聯體盒,不過數量較少。此外,兩廣地區還出土過器內分割成若干格道的格盒、格盤,用途與聯罐、聯盒相近。

2021年9月2日《中國文化報》

第8版刊發特別報道

《文物透出的嶺南煙火油鹽》

↓ ↓ ↓ ↓ ↓ ↓ ↓ ↓

粵菜就是講究——兩千年前南越王就吃“烤乳豬”、有分餐制

責編:

陳曉悅

Tags:嶺南南越王烤爐展覽蕃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