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瀛奎律髓36·卷12 秋日類,方回選吟秋七律,不選杜甫名作

由 老街味道 發表于 美食2023-02-02

簡介前言在《瀛奎律髓》秋日類的七律中,方回選錄了杜甫的七首詩,不過沒有著名的《登高》、《秋興八首》等名作

江村是杜甫什麼時候寫的

前言

在《瀛奎律髓》秋日類的七律中,方回選錄了杜甫的七首詩,不過沒有著名的《登高》、《秋興八首》等名作。

我們看看方回眼中,杜甫哪些七律符合他的喜好。

一、秋盡

秋盡東行且未回,茅齋寄在少城隈。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盃。

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猶阻北人來。不辭萬里長為客,懷抱何時得好開。

方回點評說:

讀老杜詩,開口便覺不同。“獨看西日落,猶阻北人來”一聯不勝悲壯。結句更有氣力。

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杯。上聯是主語和謂語倒裝,陶潛菊-(在)籬邊老卻;下聯則省略了主語:(我在)江上徒逢——袁紹杯。袁紹杯,袁紹欣賞鄭康成,比喻權貴愛才好客。

這首詩取前2字為題,關於秋景的描寫,只是用了“陶潛菊”的典故而已,主題自然不是吟秋。

瀛奎律髓36·卷12 秋日類,方回選吟秋七律,不選杜甫名作

二、秋夜

露下天高秋氣清,空山獨夜旅魂驚。疎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步簷倚杖看牛鬥,銀漢遙應接鳳城。

方回注意到“此詩中四句自是一家句法”,意思是指中間二聯,是一種特殊的4-3組合。

其實這兩聯雖然都是4-3結構,但是相似並不代表完全相同。例如頷聯是兩組主謂結構:

疎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頸聯則是主謂+主謂賓結構: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更細一點,南菊-再逢,其實是謂語賓語(再逢南菊)的倒轉,和“北書-不至”還是不同,這也可以看出古人句法的靈活。

不過,方回沒有分得這麼細,他歸納得更簡單些,關於這四句的相同點是:

蓋上四字下三字本是兩句,今以合為一句。而中不相粘,實則不可拆離也。試先讀上四字絶句,然後讀下三字,則句法截然可見矣。《瀛奎律髓》

而且,方回也舉例了其他詩中,這類4-3句法的使用:

千巗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空 。杜甫《憶昔行》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蘇軾《泗州僧伽塔》

滄江鷗鷺——野心性,隂壑虎豹——雄牙須。 黃庭堅《次韻子瞻以紅帶寄王宣義》

除了句法的特點,這首詩通篇有關於秋景的描寫,或單寫景,或情景相融。可與《秋興八首》之“玉露凋傷”這首一起欣賞,有異曲同工之妙。

瀛奎律髓36·卷12 秋日類,方回選吟秋七律,不選杜甫名作

三、黃草

黃草峽西船不歸,赤甲山下行人稀。秦中驛使無訊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萬里秋風吹錦水,誰家別淚溼羅衣。莫愁劍閣終堪據,聞道松州已被圍。

這也是一首取前2字為題的詩,和李商隱的《錦瑟》類似,這類詩差不多就是無題詩。

這首詩作於766年,杜甫已經離開成都客居夔州,前一年成都叛亂,杜甫此詩不在於寫秋景,而是為西川叛亂而擔憂。

四、吹笛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鄉楊柳今揺落,何得愁中卻盡生。

這也是766年秋季作於夔州的七律。這首詩更像詠笛,因為有了秋山二字,被方回拿來放入了秋日類。

慷慨悲怨,自是一種風味。李太白謂“江城五月落梅花”,此亦以指《楊柳》。蓋笛中有此二曲也,吹笛本是著題,今以附之秋類。《瀛奎律髓》

故鄉楊柳今揺落,江城五月落梅花,都是指曲子名,杜甫詩指《楊柳曲》、李白詩句指《梅花落》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也是兩個和吹曲相關的典故。劉琨守城“吹笳退敵”, 馬援南征,門生吹笛,馬援以歌和之,名曰《武陵深》。

這是一首詠物思鄉的作品,和秋的關係其實也不大。

瀛奎律髓36·卷12 秋日類,方回選吟秋七律,不選杜甫名作

五、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

其一

高棟曾軒已自涼,秋風此日灑衣裳。翛然欲下陰山雪,不去非無漢署香。

絕闢過雲開錦繡,疏鬆夾水奏笙簧。看君宜著王喬履,真賜還疑出尚方。

其二

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承家節操尚不泯,為政風流今在茲。

可憐賓客盡傾蓋,何處老翁來賦詩。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這是

767年(唐大曆二年)

杜甫在夔州,收到終縣令的邀請而作。第二首的尾聯,對於圍棋這個棋類活動的影響非常大,後人作關於圍棋的詩句,常常化用杜甫的這句“清簟疏簾看弈棋”。

關於這兩首詩,方回評價說:

前詩人所不及,後詩謂之吳體,惟山谷能學而肖之。餘人似難及也。《瀛奎律髓》

所謂吳體,是一種拗體律詩。如後一首中:“終軍棄繻英妙時;承家節操尚不泯 ”都不合律。而頷聯與頸聯、頸聯與尾聯均失黏。

瀛奎律髓36·卷12 秋日類,方回選吟秋七律,不選杜甫名作

六、宿府幕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首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所作,當時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入其幕府。杜甫居所太遠,所以他經常在幕府獨宿。

這首詩,前二聯寫秋景,後二聯抒情,表達出心中的苦悶。方回評價說:

此嚴武幕府秋夜直宿時也。三、四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同一聲調,詩之樣式極矣。

所謂同一聲調,並不是平仄相同。而是句法的類似: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另外,這首詩和《登高》很像,八句皆對。

結束語

方回選錄杜甫的這七首詩,雖然寫於秋季,但是並非都在吟秋方面很出色。這幾首詩大多作於夔州,抒發的是飄零他鄉、前途未卜的苦悶。

至於為什麼不選秋興八首呢?方回解釋說:

老杜別有秋興七言律八首,在夔州懷長安而作,不專言秋,以多不能備取。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七律一首為今天作業,《秋日小麥島》:

海畔長堤竹杖閒,風搖麥島碧波灣。系欄輕舸殘陽外,翻影沙鷗礁石間。

秋草漸稀人漸少,華燈如夢月如環。人間何處堪歸隱,前有滄溟後有山。

@老街味道

瀛奎律髓35·卷12 秋日類,唐宋詩僧筆下的秋日詩

Tags:方回杜甫這首句法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