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美食2023-01-29

簡介《大理寺日誌》劇照目標觀眾的定位上,《大理寺日誌》除了希望能吸引熱愛探案型別的觀眾之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吸引不常看動畫和漫畫的觀眾,“做線下的時候,真的有很多公務員,或者從中國香港過來的老阿姨過來說是我們的粉絲”,尚遊表示

b站豆腐腦是什麼意思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記者 | 戴天文

編輯 | 李芳

1

不論是周排行還是月排行,於7月3日完結的國產動畫番劇《大理寺日誌》第一季,都在B站的國產動畫排行中排名第一。豆瓣8。6的評分,B站9800萬的播放量,對好傳動畫創始人尚游來說,這是一部能夠稱之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4月10日開播的《大理寺日誌》,由R·C創作的同名條漫改編改編而來。故事背景設定在唐朝武則天統治時期,李氏家族中的一員李餅(此處有伏筆)因某種經歷,變成了一隻保持人類體型的白貓,需要每日吃藥才能維持其人類本性,不會被貓的天性所控制。而主人公陳拾進入首都洛陽後,機緣巧合與李餅相遇,進入大理寺任職。他們與大理寺的其他同仁共同協作,破獲了不少懸案,也被捲入了複雜的宮廷鬥爭當中。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如何創造“大理寺”

直到開播當天,導演槐佳佳依然不敢相信《大理寺日誌》能夠獲得觀眾如此強烈的反饋,我“開玩笑說,4月10日開播,給我找個盆,觀眾要是把我罵化了,直接潑了得了。這麼多孩子跟我幹這麼多年,如果真的七點幾分,我怕對不起孩子們的努力。”

相比其他漫畫改編的動畫來說,《大理寺日誌》的漫畫受眾並不算太多,尚遊表示,“原作粉絲沒那麼多,我們粉絲基數很小,可能要傳播好幾輪才能達到破圈。所以《大理寺日誌》的原作底子很好,但群眾基礎沒有熱門作品高。如果口碑很高,但播放量特別尷尬,會很傷製作人的心。付出了這麼多錢、時間和熱情,如果市場不給反饋,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事做的特別沒價值。萬一《大理寺日誌》叫好不叫座,第二季怎麼做?”

漫畫《大理寺日誌》2014年開始連載,好傳動畫在2016年底開始動畫改編。為什麼看中這部粉絲並不太多的作品?槐佳佳表示,他並不喜歡那種有些精美到做作的作品,“R·C的造型很簡單,對鏡頭和故事都有理解,一個條漫還是有分鏡感和構圖的。我特別喜歡這種看著不打眼,實際上很有內涵的好作品。而且後來有了一定積累,畫得真是越來越好。當時故事剛剛進入主線,挺有意思。”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而在尚遊看來,當時在好幾個改編動畫的備選專案中,《大理寺日誌》確實最受公司團隊的喜歡,“(作品裡)還有貓,從側面證明群眾基礎不錯”。為了測試市場的反饋,正式立項之前,好傳動畫還為《大理寺日誌》發起一個眾籌,眾籌名單在第一季第12集的片尾全部出現。“眾籌裡有一個選項,是‘給製作組買一包泡麵’,兩塊錢,最後居然籌了十幾萬,當時我們覺得是有這麼多人支援的,而且不論從微博還是B站的反饋,這個專案最接近普通觀眾。我們已經做過《大護法》了,公司如果做著做著成一個獨立文藝片公司,也不是我們本意。”

對12集的動畫來說,三年半的製作週期不算短,主要是因為過程中,除了要做《大護法》、《昨日青空》以及其他外包訂單,還要去在前期嘗試,找到《大理寺日誌》獨特的定位及氣質。

從故事角度來說,《大理寺日誌》的動畫相比漫畫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動,只進行了一些順序的調整,更大的變化正是氛圍和氣質。漫畫原著的開端更加輕鬆搞笑,而動畫加入了一些沉重和驚悚的部分。主要原因,是作者R·C對作品的規劃和理解,也是隨著連載發生了變化,在後期做了一些更改。為了保持整體性,動畫主創決定跟她商量後,對氛圍及故事進行一些重新編排。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護法》劇照

槐佳佳表示,“前期我們做的時間很長,包括採風、劇本、設定,我們要想做得多長、多好。因為沒有參照,不管美學體系、表演,我們都得找到目標在哪裡,我們都得試。試一下不行就改,改起來時間就浪費很多,因為像分鏡,改一點就得全改,因為鏡頭之間是有邏輯的得整個換掉。就像第一集,至少改了三遍,每遍起碼50%以上是重做。那段時間是最痛苦的。還要想著把地基打牢,把唐朝氛圍還原好。至於真正製作,無非是幾千個人物,一個個畫。”而真正的製作,是從2018年之後開始,相對順利,用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最終確定第一季只有12集,也是考慮到整體體量正好能讓故事進入主線,把各個人物介紹出來,讓觀眾能夠在第二季中,與他們建立同理心和認同感。槐佳佳表示,“第12集就是展現團魂,前11集人物都介紹後,在12集讓他們解決一個問題,也能看觀眾的反應怎麼樣。”

創作動畫不能只看動畫,需要擁抱廣闊市場

品質確實不是尚遊最擔心的,他很清楚自己公司的團隊能完成什麼樣的作品,好傳動畫在此前已經出品過《大護法》這樣叫好的作品,他真正擔心的還是能不能“叫好又叫座”,而且在幾年前的中國動畫市場,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並不罕見。

尚遊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我認知定位問題,有很多作品是佳作,但也確實冷門,離普通觀眾太遠了。就像我們之前做的《大護法》,有一群人很喜歡,能解讀出各種我們沒想到的,但普通人看不懂。我們也在反思,像《大理寺日誌》,定位到底是什麼?一上來我們就要給定準了。如果是給豆瓣使用者這樣偏精英的人看,就不應該對結果不滿,因為沒有考慮到大多數人的觀感。所以做《大理寺日誌》,我們試圖往前再走一步,探案型別,大家一定想知道最後結果是什麼,所以我們的定位選擇了這個,我們希望能比之前的作品接觸到更多的人。而且至少有貓,大家都喜歡嘛。”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在創作中,尚遊都不會讓導演去看評論,無論好壞都會對創作產生影響,直到第一季完結進行復盤,才大量地看評論。尚遊最意想不到的有兩點,“首先我沒想到會有年紀很大的人在看,B站裡就有人說‘我今天又帶我媽媽來看《大理寺日誌》了’,還有一個是有的觀眾說平時壓力非常大,走入人生低谷很絕望,但因為看了《大理寺日誌》,裡面少卿有句臺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講的就是我們面對命運的態度,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不要急功近利,而且少卿的命運很慘,卻依然用正面的方式面對。確實有觀眾get到了。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他們看到的是搞笑、開心的,所以我們看到不多的人get到這句話,確實讓我們比較感動。”

在創作中,槐佳佳也完全沒有刻意去討好“二次元”,就連這個詞本身,在他們看來也已經是逐步被觀眾所淘汰的。槐佳佳認為,“‘二次元’已經是個老詞,以後就是過去式了。我們現在接觸的年輕觀眾,沒有所謂‘二次元’的概念。他們有一套新的語言和溝通方式,比之前的更好、更高階。我們現在覆盤,挺驚訝的,以前沒想到觀眾這麼猛,無論閱片量還是對事物的理解、對形式感的把握,都遠遠超過我們80後這一代。他們能知道創作者和觀眾溝通的模式,會在這個模式下去尋找東西。以後說‘二次元’可能會暴露年齡了(笑)。”

一定程度上,這也讓國產動畫從過去常說的“二次元”範疇內跳出來,在觀眾的眼中,與其他通俗內容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觀眾朋友不會用內容型別去區分,會在一個更高的標準上去看內容。過去‘二次元’是一個標籤,只要是符合就有一套討好他們的套路方式,但現在這麼玩一定不行,‘二次元’的套路已經被他們淘汰了。新來的觀眾不玩這個,老的人也羞於提及,大家對於好內容的追求越來越高。”槐佳佳表示。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目標觀眾的定位上,《大理寺日誌》除了希望能吸引熱愛探案型別的觀眾之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吸引不常看動畫和漫畫的觀眾,“做線下的時候,真的有很多公務員,或者從中國香港過來的老阿姨過來說是我們的粉絲”,尚遊表示。“這是我們《大護法》之後覆盤的一個結果吧,希望能站在更多普通人的視角進行創作,從群眾中去找那些點,我覺得現在做得還不夠。”

把自己框在動畫這個狹隘的領域,是尚遊認為過去不少動畫創作者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正是因為沒有去認識和理解更寬廣的內容領域,才導致許多作品始終無法出圈。“很多動畫導演,以前會把自己框在動畫圈裡,很多人只在很小的空間裡感受生活,接觸的都是做動畫的朋友,對世界的理解跟不做動畫的人不一樣。我們這一批70後、80後導演,像餃子(《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老凡(《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田導(《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包括我們公司裡90後的導演,感受世界的方式又不一樣。以前社交得走出去,現在在網上他們有一套溝通方式。中國現在也是一直在開放和發展,表達的東西肯定不一樣。”

《大理寺日誌》主創團隊,也正是按照這種看待世界的角度去體會和創作的。尚遊表示,看熱播影視劇、看攝影和藝術作品,都是現在動畫人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我跟他們說,一定要多出去感受、觀察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基本很少看動畫,現在熱播的電影電視劇我們都會看,當然動畫電影也會看,但不是說只看動畫,我們也玩遊戲,也去參加出去的活動,視野不斷開闊。現在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都是拓展創作的特別好的路徑。如果只學別人做完的動畫,永遠突破不了的。以前我們很多學美術的都說宮崎駿畫的特別美,我們要學他。現在這個階段過去了,我們能學三分樣,再往上提升,比如我們就要去看看攝影作品,學他們的構圖,去看藝術家的畫作,這些作品對色彩的控制、對構圖的講究,一定比動畫裡要好。包括臺詞,戲劇裡的一定會比動畫牛。”

“這些東西直接搬過來很尷尬,我們現在正在慢慢轉化的過程中,最終的形態,希望我們這些製作人對整個世界的認知能夠越來越豐富,收集到的東西越來越多,轉換能力越來越強,最終出來的作品,不能說一定更好,但會讓更多人去接受。”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槐佳佳在創作中,就非常注重角色的表演。“我平時看動畫很少,《火影》、《海賊王》也沒怎麼看過。我們更多的是從電影和戲劇上(尋找靈感)。我個人特別喜歡看默片,會更注意演員的表演。我會更在意讓這些角色都成為優秀的演員,而不是說只是長得好看或者穿得很華麗,更注重他在做事時的小動作的處理。我想透過表演細節去提高,而不是隻透過鏡頭的處理。可能觀眾get不到,但我相信積累下來,觀眾潛移默化會看到我們在細節上的處理,潤物細無聲的地方。”

每次開發都給IP做增值

2012年成立的好傳動畫,擁有150人的製作團隊,公司總部位於天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擁有分部。

尚遊表示,公司更傾向於吸納創作層面的人才,“其實簽約的導演特別多,希望每一個合作伙伴都有前進的心。就像上色、中間製作的東西,都好找外包。如果我們的人都能hold住前期,能擁有透過表演或者其他方面把片子提高的能力,我覺得是最好的。因為片子好壞並不是手工部分有多強,而是需要一個團隊動腦子把前期hold住了,才能把質量提升。”

槐佳佳認為,這些在前期下的功夫,主要是進行自我的升級。“觀眾先自我升級,倒逼行業。他們不看動畫,不是不喜歡,可能就是因為不好看。說白了他們吃過更好吃的,再讓他們吃豆腐腦,可能老的會因為情懷去懷舊一些,這些新的不會買的,所以一定要追求更好看的東西。”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這些前期開發中所消耗的時間與成本並不小,回報週期也很長。對好傳動畫來說,不同規劃的專案,都需要透過不同的途徑來獲取利潤。

尚遊認為,如果是短期的專案,免不了追求短平快,追逐流行。而《大理寺日誌》在好傳動畫的規劃中至少是10年+的專案,“如果是做這樣有生命力的專案,必須要放棄一些財務上的收益。”尚遊表示,如果他們願意將版權出讓,那第一季就會獲得利潤,但他們更希望考慮到角色的生命力以及專案的商業空間,確保每一次開發都能為這個IP增值。

“如果版權賣給B站,或者讓他們投進來,就會投一大筆錢。但如果只賣給B站第一季的播放權,那這筆錢是不足以覆蓋製作成本的。現在動畫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不斷提升,比我們當年做《大護法》已經翻倍了。我們給《大理寺日誌》做的簡單的財務測算,不賣授權,順利的話兩季,不順利三季,能夠平掉成本。只要觀眾和市場認可,其實不用太擔心會賠錢,但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扛過(前期)。”

《大理寺日誌》叫好又叫座,跳出“二次元”的動畫人更想破圈

《大理寺日誌》劇照

除了番劇之外,《大理寺日誌》正在進行的IP開發,是動畫大電影和真人劇集兩個方面。目前這兩個專案已經進入劇本創作的尾聲。尚遊表示,“真人劇集談不上顛覆,但還是要注意演員如何展現,比如少卿該怎麼演?演員貼毛,還是CG來做?目前我們現在最核心的還是把故事講好。而且真人劇,比動畫做角色的空間更大,這五個主角如果都找到特別合適的演員,在一起一碰,戲就很有意思。動畫大電影劇本已經有好幾個方案,美術方面的升級也已經完成。”

優異的市場表現,並不會改變《大理寺日誌》目前既定的開發走向,槐佳佳及團隊已經準備好了完整的六季劇本大綱。槐佳佳表示,“細節還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但因為漫畫結局我們都知道,所以早就把大綱備好了。它不是一個《七龍珠》一樣無限下去的故事,在該結束的時候,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李餅、陳拾這些角色的命運,都會在一個點結束。我們的規劃是平均兩年做一季。”尚遊開玩笑表示,第一季收到這麼多好的反饋,未來可能進行的細微調整,或許是把每一集的時長都增加一些。

Tags:動畫日誌大理寺尚遊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