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由 味美天下 發表于 美食2023-01-25

簡介網上還有一個說法,三國時代,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湅河之間,將士飢餓難耐,諸葛亮便讓人將銅鑼至於火上,用水和米麵攪拌為漿,倒在燒熱的銅鑼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攤出了香噴噴的煎餅,煎餅也由此發明流傳

煎餅卷大蔥的樣子怎麼描寫

故鄉的記憶可能是一段時光,一個場景,一些親人,也可能是一種味道,對於很多山東人來說,煎餅卷大蔥就是他們舌尖上的故鄉。記得一位臺灣老兵多年後回到山東老家,第一頓吃上了煎餅卷大蔥,一口下去,兩行熱淚…… 無論天涯海角,提起煎餅卷大蔥,山東人總會咽口水,常年漂泊在外,如若能吃上一頓,就會更加想家……這樣一種簡單的食品,為何有如此功能,因為它濃縮著山東人對故鄉的記憶和情感,就像東北人愛吃豬肉酸菜燉粉條,山東人都愛吃煎餅卷大蔥。其實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大家各有所好,不必一樣,記住故鄉,記住鄉愁,別忘了我們的根,才是最要緊的。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如今是一個吃貨遍天下的時代,雖然垃圾食品很多,但各種特色名吃也很興盛,無論你祖籍何方,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家鄉名吃,那些親切的食物不僅好吃,還帶著對故鄉的眷戀。現在,煎餅卷大蔥也能在不少城市的飯桌上見到,而且花樣翻新,煎餅捲進了很多東西,什麼肉呀菜呀木耳雞蛋等等,但萬變不離其中的還是傳統的煎餅卷大蔥,蔥香,煎餅香和醬香糅合在一起,再加上一點蔥的辛辣,味道十足。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有記載顯示,煎餅卷大蔥至少起源於南北朝,因為那時已經有攤煎餅的鏊子了。網上還有一個說法,三國時代,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湅河之間,將士飢餓難耐,諸葛亮便讓人將銅鑼至於火上,用水和米麵攪拌為漿,倒在燒熱的銅鑼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攤出了香噴噴的煎餅,煎餅也由此發明流傳。此吃說有點懸,沒查到諸葛亮在山東帶兵打仗的資料。但是後續的傳說是,赤壁大戰前,諸葛亮來到東吳,孫權設宴款待,周瑜作陪,席面上南北大菜齊備,開宴時周瑜將江東的特色菜歸置在孫權面前,以示固守江東之意,孫權會意地笑望諸葛亮,諸葛亮命從人取來煎餅,將其餘菜餚卷而食之,周瑜大驚:“先生欲席捲天下乎?”,諸葛亮笑答:“江東獨存”。孫權也取一張煎餅捲入除川菜以外的菜餚而食,並與諸葛亮會心的哈哈大笑。自此,雙方聯合大敗曹兵。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雖然很多民間傳說難以考證,但規律表明,在一種傳承久遠的食品背後往往是悠長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煎餅卷大蔥也不列外。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曾專門為煎餅做賦,名曰《煎餅賦》,他在文前的序中說,“則煎餅之裨於民生,非淺鮮也,因為之賦。”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另有一個民間故事則帶著喜感和老百姓的智慧。傳說古代一位窮書生與美麗的民女相愛,丈母孃欲刁難書生,將其困於書房,不給食物,只許送紙和筆。美麗的女孩把糧食磨細,攤成極薄的餅,裁成方形,看起來像紙,再把大蔥去掉頭尾,偽裝成筆,瞞過把門人,送入書房,丈母孃偷窺見書生大吃紙和筆,深以為神奇,心生敬畏,逐遂了年輕人的心願。後來書生高中狀元,有情人終成眷屬,而煎餅卷大蔥也因之流傳,沒想到煎餅卷大蔥還與美麗的愛情有關。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好這一口——煎餅卷大蔥

現在山東鄉村很多地方,新媳婦娶進門,婆婆會讓她攤煎餅,考驗她是不是勤勞會做家務。煎餅卷大蔥不僅是食物,也是鄉村間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在鄉村,攤煎餅得先磨面,再用鏊子,攤煎餅時熱氣騰騰,大人孩子都喜氣洋洋,特別是困難時期,煎餅的香味飄到鄰家,飄到街上,會引來不少孩子……與煎餅大蔥相關的生活細節也大都有滋有味,很多年過去了,縈繞在心頭。

Tags:煎餅大蔥諸葛亮山東人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