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晚潮|打糖記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美食2022-12-30

簡介打糖的第一步,在柴灶上把糯米煮熟

糖怎麼放不容易化

□戎國強

桐廬的山裡比杭州市區更冷,杭州今天下雪了,鳳聯村山上的雪應該更大吧?從微信裡看到,文勇他們又在打糖了,便想起去年打糖的情景來了。

文勇、峋榮、立新幾個人都在山上搞種、養殖,因為捱得近,大家常在一起吃飯。那天吃過晚飯又聊上了,不知怎麼說到小時候過年,就說到了打糖。那個年月日子艱難,小孩子平時沒什麼零食吃,就盼著過年打糖解饞。有的人家比較困難,不可能一次打幾十斤糯米,就兩三戶合在一起打。我沒見過打糖,他們一邊說一邊比劃給我看。最神奇的描述是,糖快熬成時,糖水會立起來,像一塊玻璃一樣。

晚潮|打糖記

說著說著,不記得是誰提議:今年我們打糖好不好?大家都說好。於是確定到峋榮家裡打糖,因為峋榮的爸爸有經驗,可以請他把關。那麼多年不打糖,峋榮家裡的打糖工具找不齊了,就向鄰居去借。一來二去,全村裡人都知道了:峋榮要打糖了!

過了幾天,氣溫要降到攝氏5度以下,可以打糖了!攝氏4度到5度之間,糖液的凝結度最適合打糖。這天,凌晨三點多就起來,從山上開車到半山腰的峋榮家裡。

打糖的第一步,在柴灶上把糯米煮熟。峋榮爸爸前一天就把五十斤糯米淘好,浸泡在水裡了。糯米煮熟了,把事先發好的麥芽與糯米拌勻,蓋上鍋蓋。這時灶堂裡已經不添柴了,但溫度足以讓鍋裡的糯米發酵。

晚潮|打糖記

到了晚上七點多鐘,我們又來到峋榮家裡。這時,峋榮家堂前已經很熱鬧了,大家說說笑笑,等著看打糖。

這時,糯米發酵已經完成。開啟鍋蓋,把糯米倒在竹匾裡,攤勻,然後用一塊木板壓在糯米上,用力擠壓,糯米汁就從竹匾的小孔洞裡流出來。再把米湯倒進鍋裡點火煮。

這時候峋榮爸爸的經驗就派上用場了。他用一個大銅勺攪拌鍋裡的糖液,時不時地把糖液舀起來,又慢慢倒回去,藉此觀察糖液的顏色變化和濃度變化。這時糖液已經呈琥珀色了。

晚潮|打糖記

景寧畲族自治縣英川鎮英川村,村民吳耀將在煎熬麥芽糖水。CFP提供。

冬天裡,在灶頭後面燒火是個美差——一邊烤火,一邊往灶火裡丟個番薯、芋頭,一會兒扒出來,掰開,香味冒出來,引得大家搶著吃。忽然人們歡呼起來了:“立起來了!立起來了”。我趕緊站起來,擠到灶臺前面,只見峋榮爸爸舀起一勺糖液,舉到離灶臺約兩尺高,然後稍稍傾斜勺子,糖液就滿溢位來,慢慢流下來。這時周圍的空氣要比糖液冷,糖液一邊流下來,一邊凝結,從勺子邊沿掛下來,像一片透明的玻璃,所以叫“立起來了”。

到“立起來”的時候,糖液的熬煮得差不多了。這時候,要兩個人把糖鍋抬到堂前的一根立柱下——這裡比灶間冷,糖液更容易凝結。圍在灶臺前的人都跟著湧到立柱前。

立柱齊腰高處,已經釘進去一個鐵鉤,這時峋榮上場了。他用雙手把半凝固的糖液捧起來,掛到鐵鉤上,然後拉長,像麵點師拉麵團,再把拉出來的一頭掛到鐵鉤上,把一根木棍插到彎折處,再把糖液拉長。這時,糖液已經進一步凝結,拉起來比較費力了,就換一個人繼續打。圍觀的人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往朋友圈裡發。

晚潮|打糖記

景寧畲族自治縣英川鎮英川村,村民吳耀將請來親戚幫忙打糖。CFP

拉長,對摺,掛上,再拉長……不知反覆多少次,原來琥珀色漸漸變成白色,成了一個大面團,被放在大方桌上,又分成一個個小麵糰,再拉成細條,切成白色的小糖塊——這就是麥芽糖。湊近細看,能看到糖塊表面佈滿一條條細紋——這是多次拉伸的結果;因此也叫“線板糖”。

這邊糖還沒有切完,大家手機裡,錢打過來了,跟著郵寄地址發過來了;天南海北的,有快遞公司,有的是嫁到那裡,有的在那裡讀大學。說得的話都一樣:想家了!想嚐嚐家鄉的味道!粗略一算,今天這一鍋糖不夠分!有的就說了:明天到我家來打!

後來我再上山時,他們告訴我,後來又在好幾戶人家家裡,打了好多次,一共用了一千斤糯米。還把縣裡文化局招來了,說打糖技藝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來,縣裡有個活動,他們又去活動現場表演打糖。

在群裡問他們,今年準備用掉多少糯米?他們幾個都說,像去年這樣接連打,太累了,吃不消。如果有年輕人想學,他們願意教。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Tags:打糖糖液糯米起來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