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由 小小地名大乾坤 發表于 美食2022-12-27

簡介重疊詞和兒化現象比較多,一方面和語言使用的傳統相關,另一方面則可能反映出了成都人的某種性格特點,溫文爾雅、不疾不徐

貢菜怎麼做出來的

成都享有全國休閒之都和美食之都的美譽,這與成都平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有關,與成都人的性格相契。成都人熱愛生活,精心雕琢平凡的日子,這點在飲食上可見一斑。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三合泥”是成都風味小吃,以大米、糯米和大豆三種原料製成而得名。其製作方法是:大米和糯米、黃豆分別炒熟後磨成粉,在開水中加入適量白糖熬化倒入三合粉中攪拌成泥狀,再將三合泥放入有化豬油的鍋中翻炒,同時加入花生、核桃、橘餅、冬瓜粒和芝麻等製成。

“春捲兒”成都風味小吃,因多在春季吃而得名。春捲兒做法是在烙熟了的圓形薄面皮上放適量涼拌好了的各種時令菜蔬,卷好即食。亦可以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瀝出即食,又叫油炸春捲兒。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串串香”亦稱“麻辣燙”,成都風味小吃名。用竹籤把葷菜、素菜分別串在一根根竹籤上而得名。串好的食材放入配製好的湯鍋內煮熟後將串串在放有幹海椒面及食鹽的作料的盤子裡蘸下即食,入口有麻、辣、燙的感覺,“麻辣燙”亦因之得名。

串串香是成都人對重慶火鍋的一種創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除了以上的成都風味小吃,成都人還按照食材原料和食用方式的不同將成都菜主要分為米食、麵食、肉蛋、炒菜三大類。每類之下品目之多、命名之怪。讓人眼花繚亂、思緒飛揚、樂不思蜀。

米食類:帽兒頭、吹吹兒稀飯、牙牙飯、三合泥、餈粑、醪糟兒、葉兒粑、梆梆糕、夾生飯、賴湯圓兒、挨刀飯、豆花飯等。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麵食類:水葉子面、甜水麵、宋嫂面、臊子、麵疙瘩、紅糖鍋盔、鍾水餃、痣鬍子龍眼包子、擔子春播、擔子抄手等。

肉蛋類:渣渣肉(切剁成細末的肉)、粉蒸肉、嘎嘎(肉)、絞絞肉、拱嘴兒、保肋肉、二刀肉、寡蛋、黃黃、白白、翻沙等。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成都人的思維性格,既有相容幷包的創新意識,又心思細密,追求雅緻。即凡事都想得比較細緻周全,對於一種食物的名錄、所屬關係、差別都分得很清楚;另外,成都飲食方言詞彙中出現的疊詞與兒化較多,從某種程度也能夠見成都人溫文爾雅的氣質;最後,這些食物的名稱背後能反映出一個階段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的心理素質。

和飲食文化相關的材料和詞彙有很多。與口味和佐料相關的以及與司廚人員相關的方言詞彙,如:椒鹽味、魚香味、蒜泥味、二流芡、清芡、炊二哥、鍋兒匠、火二等。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不同的飲食方言詞彙其文化含義各不相同,每個名稱都代表了成都人民對於生活的一種態度,這集中體現為成都人的飲食民俗。

重疊詞和兒化現象比較多,一方面和語言使用的傳統相關,另一方面則可能反映出了成都人的某種性格特點,溫文爾雅、不疾不徐;同時,長詞語與貶義色彩詞較多,這在反應成都人閒適緩慢的特質時,也流露出其直接、尖刻、潑辣的豪放性格,因為貶義詞多產生於或爭吵、或市井之中,而在後面的意義擴充套件中往往具有了警醒和教化的作用。

成都地名故事:從“三合泥”等美食看成都飲食習俗

Tags:成都風味小吃三合即食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