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漢中的粉,為何叫麵皮

由 美食世界觀 發表于 美食2021-09-01

簡介漢中市十縣一區的麵皮各自有各自特色,有的在油辣子製作上下功夫,有的熬製獨門調味水,有的在米漿中加入其它澱粉來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

漢中麵皮是誰發明的

相傳漢中麵皮的歷史始於秦漢時期,做法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這不有點像我們的腸粉或沙河粉嗎?

漢中的粉,為何叫麵皮

口感上,軟糯香辣是漢中麵皮的主要味型及口感。因為是大米制作,熱食特別軟糯。漢中因地近川渝,故辣味是主角,但每家麵皮店又都有自已獨門的油辣子製作秘方配方,變化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有各自不同的擁躉。

漢中市十縣一區的麵皮各自有各自特色,有的在油辣子製作上下功夫,有的熬製獨門調味水,有的在米漿中加入其它澱粉來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配以黃瓜絲或滾水氽過的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胡蘿蔔絲等墊在碗底,和麵皮同時調味,爽脆感和軟糯香辣在口齒舌尖碰撞,讓人更加欲罷不能。漢中本地人人稱各種麵皮的配菜有一個專用詞,叫作“底墊子”

在漢中,城固麵皮、勉縣麵皮、西鄉面皮、洋縣麵皮、鎮巴麵皮、略陽面皮等各縣區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別代表了漢中麵皮的不同流派,極大豐富了麵皮的風味。

三個關鍵之處

①油辣子,這是麵皮最最最關建的元素,各家都有自己的絕招,製作時一般不讓人參觀,油辣子不但講究配方,還講究火候和各種調料加入次序。油辣椒是以辣椒麵為主,輔以八角、草果、花椒等香料製作。先將上述調料烘焙出味,然後將滾熱的菜籽油慢慢澆入辣椒和香料中,過程中輕輕攪動,待油溫自然冷卻以後使用辣椒油。

② 調料水,有的由多達幾十種調味香料熬製而成,令人歎為觀止。

③ 米漿中加入其它澱粉,主要是為了改善口感,例如,加入紅薯粉(本地人稱苕粉),麵皮呈淺灰,或淺黑褐色,可以使麵皮更軟糯但又不失筋道。也有加入蔬菜汁的,主要是為了改善麵皮的顏色和營養。

套餐搭配

常和麵皮搭配同食的是漢中另一名小吃:菜豆腐,這種搭配是當地早餐主角。此外,也常與花生稀飯、漿水拌湯、鍋貼、核桃饃,茶葉蛋,菜豆腐湯等搭配同食。

漢中的粉,為何叫麵皮

漢中麵皮與涼皮的區別

⑴陝西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一般是用麵粉洗出麵筋後製作,且一般都配有面筋同食,而漢中麵皮多用米漿製作沒有面筋。漢中麵皮在家庭製作中也有用麵粉直接調漿蒸成的,但不洗面筋,和涼皮口感覺完全不同,而且這種在漢中當地叫“面面皮”,特別多加一個 “面” 字以示區別。

⑵口感上漢中麵皮更軟糯,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更有韌勁兒;漢中麵皮對辣椒(油辣子)更為講究一些。

⑶漢中麵皮熱食在當地流行,最受歡迎的吃法也是熱食,而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普遍為涼拌食用,沒有熱食的。

⑷熱食時漢中麵皮切得較寬,而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沒有熱食的習慣普遍較細窄。

外地人初到漢中常大惑不解:明明是米做的叫“麵皮”,面做的反而叫“面面皮”?其實,這除了和它誕生時的原料有關外,還和漢字簡化有一點關係,漢字簡化時將表示臉面的“面”(獨體字)與麵條的“面”(左右結構,麥字旁)進行了合併。類似的情況還有,皇后的”後“與後面的”後“在繁體中原是2個不同的字,”後“並不是“後”的繁體字,只是漢字簡化後合併成一個字了。漢中麵皮中的“面”字最初也和原料並無關,而是指原料的形狀,和胡椒麵中的“面”字含義一樣,麵皮是指由“面”而成“皮”。漢中當地方言把很細的粉末一律叫“面面”、“粉粉”或“灰灰”,例如,把麵粉就叫“灰面”,糯米粉稱“元宵面面”。這可能和“鄭人南奔”保留了較多先秦語言習慣有關。

19:32

Tags:麵皮漢中涼皮熱食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