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男友說我不再期望你改了,我該怎麼辦?這些話女人都應該聽聽. . .

由 簡單心理 發表于 娛樂2021-05-27

簡介你要滿足我所有需要 我們總是希望伴侶能滿足我們所有需要,而當對方無法滿足的時候,我可能就會感到憤怒,失望,為了避免讓自己嚐到失望的痛苦,我們會降低對對方的期待

不抱希望什麼意思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在很多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會對伴侶有不同的期望:

期望TA對自己好

期望TA能記住自己說過的東西

期望TA會為自己而努力改變

......

然而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說,

她已經厭倦“期望”

感覺了

這兩年來,她和男朋友總是因為同一個問題吵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吵架到最後,男友都說會改。一開始她相信了,可是後來又吵了好幾次,精疲力盡之餘,她感到心灰意冷。

她實在架不住一次次的期望之後又一次次失望的沮喪,

最後她

男友說

算了

,我

不再期望你去改了。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她確實也這樣做了,

為了避免

自己

失望,她故意把

自己的

期望值調到最低

並且提前在腦海裡一遍遍地預演最壞

結果

而當男友再次犯了同樣的錯後,她心裡依然擺脫不了那種失落的心情:“果然跟我想的一樣,他就是改不了了。”

都說“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然而你卻發現,

使

放下了期望,也很難擺脫內心

失望感覺

這也讓很多情侶在關係中陷入了兩難:當一段關係中堆積了太多的失望,是否應該抽身離開?

如果不該,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真正地不失望呢?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不

去期望

背後的期望

你要知道我心裡怎麼想

我們總是希望伴侶能猜中我們的心思。

比如,你快過生日了。伴侶問你想要什麼禮物,你說什麼都不用。那伴侶就果然什麼都沒準備。結果生日那天,你還是滿懷期待,但看到對方毫無表示,感到有些落寞。於是,你在心理暗暗告訴自己:看吧,他果然不愛我。我下次再也不會期待了。

為了避免感受到“

拒絕”

“不

被愛

痛苦

你說服自己“不要去期待”

試圖用這種方式推開對方

但是,你似乎把對方不主動為你生日籌備,和不愛你,劃上了等號。你認為對方不為你過生日,就是不愛你。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但是,當你試著去和對方溝通,直接問對方:你怎麼不給我買禮物,你為什麼不給我過生日?對方可能還會委屈的說:是你不要我給你買禮物的呀?你會發現,並不是他不愛你,而是他以為你說的不用,是真的不用。

而你以為你不說,

也會知道

心裡

想法

但事實是,

如果我們不告訴

的真實

想法,對方並不會知道

畢竟每個人都是成長於不同的環境,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認知世界,“我知道你怎麼想的”,也是建立在不斷衝突和磨合之後,才建立的默契。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你要滿足

所有需要

我們總是希望伴侶能滿足我們所有需要,而當對方無法滿足的時候,我可能就會感到憤怒,失望,為了避免讓自己嚐到失望的痛苦,我們會降低對對方的期待。

我有一位來訪者,她的先生外出應酬的時候,總是希望帶上她,但是她不太願意去出席這類活動。一次,她又拒絕了先生的要求。先生摔門而出,說:“我下次再也不會要求你了,反正說了也沒用。”

先生感到自己的需要無法被滿足的時候,產生了失望,而失望轉化成了憤怒。

“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

背後,

似乎

也隱藏著失望後

憤怒和被動攻擊。

這種不去期望的方式,讓你從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感到對整個局面更有掌控感。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不去期望

不會失望”背後的防禦機制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

“防禦機制”

(defense mechanisms)這個概念,他認為,人們可以透過一些防禦機制,來緩解內心的衝突和焦慮。

那“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的人,可能具有哪些防禦機制呢?

分裂

分裂的防禦機制意味著,我們看待這個人和世界的方式,只有好和壞,全或無,沒有中間地帶。

當我們認為伴侶做出了一件讓我們失望

事,或

滿足我們

期待時

我們會感到焦慮

痛苦。

分裂

可以讓我們快速擺脫痛苦。

“期望”和“不期望”,其實同“有”和“無”一樣,是一個事物的兩極。當我們從“期望”變為“不期望”的時候,似乎就不那麼痛苦了。

但是,“分裂”的防禦機制,也容易會讓我們對身邊的人和事,做出過於武斷的評判。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理想化和貶低

我們在戀愛一開始的時候,總是會對戀人和愛情本身,抱有很多理想化的想象,我們認為愛情和戀人,都應該是我們想象中的樣子。

但是一旦想象和現實不相符的時候,我們的理想化就破滅了,

伴隨著理想化破滅帶

來的

失望和憤怒

我們可能會轉而貶低愛

和這個愛

物件

既然愛情不能完美,那還不如不要。

既然給你說了也沒用,那還不如不說,反正你也做不到。

既然會失望,還不如不去期望。

也許,理想化破滅帶來感覺太痛苦了,

而貶低,是一種快速擺脫痛苦,讓我們重建

,找

回自我完整性

方式

貶低讓我們心裡暫時好受一點,而貶低到極致,我們可能會離開這段關係,去尋找下一段關係,但是依然擺脫不了理想化—貶低這個模式的迴圈,那可能永遠也不會對一段關係滿意。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我們該如何應對“失望”

調整你的

合理期望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麼,然後需要評估一下,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們的期望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那些不合理的期望,包括希望對方“猜中我的心思”,“無時無刻”,“全部都能滿足”等等。比如:

我希望每次下雨你都能來接我。(那如果對方加班或有其他事呢?)

我希望你在任何都能接我的電話。(那如果對方在開會或在飛機上呢?)

所以

,你需要

觀一下你的期望

否合理,如何

理的

,就去和對方溝通

如果

不合理

的,

那就需要調整

你的

期望了。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失望並沒

那麼可怕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段完美的關係。

美國婚姻專家溫格·朱利在她的書《幸福婚姻法則》中寫道:

“在這個

世界

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

,一

生中也會

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親密關係中

衝突無法避免

而衝突所帶來

失望也在所難免。

與避免衝突相比,更重要的是去容忍衝突所帶給我們的絕望、焦慮和憤怒等情緒,並在有了衝突後,及時和對方溝通,化解衝突。

心理學家在研究母嬰關係的時候發現,

即便是最好的母親

,也

會平均每19秒對嬰兒做出

一件

事。

但是這並不導致母嬰關係的損害,因為好的媽媽,會在關係破裂的時候主動地,進行情感溝通,化解衝突。修復了關係的母子,依然能夠保證很好的親子連線,孩子依然會對母親產生信心。

親密關係也是如此。只要是一段能被修復的關係,就是好的關係。而溝通,是修復親密關係的一劑良藥。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溝通

期望背後的願望

我們的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上的動機和需要。所以,與其告訴對方你的期望,

如直接跟

方溝通

期望背後的情緒和需要

比如:

我想你陪我外出應酬,只是希望在我喝醉時會有你的肩膀和照顧。

我想生日時收到你的禮物,只是希望感到你是愛我的。

……

當對方真正明白了你的想法和心意,才能理解你心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期待,才有可能去滿足你。

如果你

“期望”

那一方

嘗試放下無效

自我

保護

。如果你是“被期望”的那一方

嘗試

瞭解你愛

的人

心裡

念頭和想法

個世界上並

存在一個完美的戀人

,能夠時時瞭解我們的需要,無時無刻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透過有效的溝通,我們可以無限接近那個地方。

【為保護來訪者隱私,文章中涉及來訪者的部分,已經過改編,請勿對號入座】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心理公開課”,已獲得作者授權

— END —

為了不失望,我學會了不抱期望

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有一些困擾,點選原文連結,和諮詢師聊聊:

Tags:期望失望對方我們防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