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由 蘇先說史 發表于 娛樂2023-01-28

簡介”由此可以看出蝗災發生後造成的破壞力有多大,蝗蟲一旦肆虐成災,那麼田裡的農作物就會被其吞食,農作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最終會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而導致糧食短缺,發生饑荒,而蝗蟲是一種極其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因此蝗災往往又會伴隨著嚴重的旱災,有所

明代為什麼滅亡

對於明朝的滅亡,許多人內心一直有一種可惜的感覺,這也許是出自於對後來的清朝晚期給中華民族帶來各種恥辱而發出的感慨。而明朝為何會滅亡,後世的學者都有從各種史書資料中去分析,得出了許多不同的見解,小編在此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經查閱,小編髮現了一首明代詩人郭敦的一首蝗災詩,它還原了當時蝗災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滅亡

這首名為《飛蝗》的蝗災詩是這樣描述蝗災發生時的情景的:

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垂血。

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

去年拖欠鬻男女,今歲科徵向誰說。

官曹醉臥聞不聞,嘆息回頭望京闕。

這首詩所呈現的情景,可以說貫穿於整個明朝,幾乎明代的歷代皇帝在位期間都曾遇到過,而且蝗災發生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作《除蝗疏》中也曾說到: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徐光啟

“國家……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

由此可以看出蝗災發生後造成的破壞力有多大,蝗蟲一旦肆虐成災,那麼田裡的農作物就會被其吞食,農作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最終會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而導致糧食短缺,發生饑荒,而蝗蟲是一種極其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因此蝗災往往又會伴隨著嚴重的旱災,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明代蝗災分佈圖

而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交替出現的大旱大澇和現實社會中的內憂外患,每次蝗災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崇禎皇帝在位期間,蝗災幾乎每年都有發生,而且達到了巔峰時期,明朝最終也在蝗災的陪伴下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特別是那場開始於崇禎九年(1636年),發生在陝西東部、山西南部及河南開封一帶的蝗災,隨著乾旱的加劇,次年蝗災向西擴充套件到關中平原,向東擴充套件到以徐州為中心的山東及江蘇北部,然後擴充套件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廣大地區。第三年,蝗災區形成東西上千公里、南北400—500公里,並開始向長江流域擴散,第四年,蝗災又向北擴充套件到山西和陝西兩省北部,第五年,向南擴充套件到江漢平原,黃河長江兩大河流的中下游和整個華北平原都成為重災區。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明代蝗災發生次數

“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野無青草,十室九空”,這些當時官員上述給朝廷的景象彷彿歷歷在目。

可以說,這場持續五年之久、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的蝗災給整明朝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危害。因為糧食的短缺造成了饑荒,當時的陝北官員馬懋才在《備陳大飢疏》記載中,曾描述到延安府的大饑荒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整個大明王朝已經民不聊生。而隨著食物的匱缺,人的身體素質開始下降,間接地引發了瘟疫。

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還原了當時發生的情景,更預見了明朝的滅亡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入北京

最終流民開始相聚,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也就得到廣泛的支援,緊接著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率先從陝北爆發,1644年3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持續了276年的明朝滅亡。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蝗災明朝滅亡發生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