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由 說歷史的女人 發表于 娛樂2023-01-27

簡介李淵是個心懷奇志之人,有一統天下之雄心,他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絕不會很隨便的,事實上,他的雄心壯志全部都寄託在自己四個兒子的名字裡

申救甚至的甚至怎麼理解

中國人向來對起名字很講究,甚至出現了一門學問叫起名學,涉及到五行八卦等複雜的內容。比如魯迅筆下的人物“閏土”,他起名的根據是五行缺土。五行是中國古人樸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按民間的說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如果五行缺土,不吉利,就會採取補救的辦法,即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即便是不講五行八卦這些東西,起名也會有其他方面的講究。比如魯迅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都是很講究的名字,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或讓自己的人生有所作為、有所建樹之意。

古人一直都很講究起名字,

《儀禮·喪服》中說:“子生三月,則父名之。”

自古至今,兒女的名字大多都是父母給取的,尤其是父親,是給兒女命名的第一權威。父親給兒女起名時,往往會有一些寄託或者期望,比如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之類。當然,也有些父親,給子女起名時,不只是對兒女有所寄託,

甚至會體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志向。

比如唐朝的開國之君唐高祖李淵,他一生共有22個兒子,但其嫡子,即他同原配太穆皇后竇氏所生的僅有四個,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和四子李元吉。李淵是個心懷奇志之人,有一統天下之雄心,他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絕不會很隨便的,事實上,

他的雄心壯志全部都寄託在自己四個兒子的名字裡。只是他對起名學還不夠有研究,似乎一個疏忽,犯了個常識性錯誤,也給自己埋下了一個禍根……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大概有兩類,一類是白手起家的草根一族,像劉邦、朱元璋等。他們都是自小比較貧窮,又生逢亂世,但卻胸有奇志,抓住時機,起兵造反,從而稱雄天下。還有一類是有很強硬背景的人,出身大家族或者貴族,甚至同朝廷有密切的關係,他們會在適當的時機透過某種手段奪取帝位而稱霸天下。這一類要遠遠多於第一類,比如李淵、趙匡胤等。

相比草根起家的,那些擁有強勢背景而取得皇位的君王往往被人詬病。因為前者會被冠上討伐無道之君,順應民意的帽子,而後者則會有“篡權”的嫌疑。即便是後來被肯定和稱頌的明主李淵和趙匡胤——此二人的歷史功績無疑是巨大的,分別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典範大唐和大宋——他們的江山來的也多少有點不光彩。

趙匡胤的江山是從他的結拜弟兄柴榮那裡“竊取”的,來個“陳橋兵變”就把皇位弄到手了;而李淵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他本身就是隋朝的皇親國戚,他的母親獨孤氏和隋文帝楊堅的妻子獨孤伽羅是親姐妹,也就是說,楊堅是李淵的親姨父。如此,楊堅的兒子隋文帝楊廣就是李淵的表弟。

從表弟那裡搞來帝位,似乎比趙匡胤更狠一點。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不過,李淵跟趙匡胤都是歷史上公認的明君,因此,他們的帝位的來源大家就都不過於“追究”了;甚至,他們都被認為是心懷天下之士。也是,如果不心懷天下,他們也不會去冒險。因為,皇帝的龍椅可是個好東西,有多少人盯著呢,搶這個,一不小心就是掉腦袋的事啊。所以,如果不是有超強的實力,就別想吃這塊天鵝肉。

如果追根求源一下,李淵的家族背景和實力確實十分恐怖。

他是關隴貴族出身,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hao)的後裔。

李淵的祖父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後又成為北周的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也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祖父和父親都是位極人臣的人物。隋朝建立後,李淵又成了隋文帝的外甥,這樣的關係,李淵想不強大都難。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楊堅一稱帝,李淵便擔任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不久又連任譙(今安徽亳州)、岐(今陝西鳳翔)、隴(今陝西隴縣)

三州刺史

。當然,他也從父親那裡承襲了唐國公的封號。

到隋煬帝時,李淵更是很被器重,累官至殿中少監、衛尉少卿等,還當過全國的都督運糧草的長官。這些官職表面上不夠大,但絕對都是肥差,不是皇帝跟前的紅人,絕對到不了這個位置。擱一般人,有如此顯赫的背景,金錢、權力、美女、豪宅什麼都有,此生便滿足了。可李淵不,他有更大的目標。

原因在於李淵看到了表弟楊廣的表現。隋煬帝楊廣這人,後人對他評價有很大爭議。首先,此人也是胸有大志,否則大運河也不會誕生。但此君太好揮霍,好大喜功,不知道節儉,生活驕奢淫逸;還非常好戰,不知道休養生息,一上位,便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弄得民怨沸騰。

說實話,隋煬帝是個昏君。於是李淵看到了機會。他明白,如果表弟如此胡搞下去,大隋朝肯定玩完。這時,擺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第一是,以表哥身份強諫之,讓楊廣懸崖勒馬,走上正道,成為明君。如此,李淵自己也將成為一代名臣——但這個難度很大。於是李淵便有了第二種想法,就是造反,取而代之。

當然,造反難度更大,風險更大。第一種做法,如果不成功,還能成仁,落個忠臣的美譽;而第二種做法,若不成功,不僅會掉腦袋,被抄家滅門,還會被罵成“逆子貳臣”,遺臭萬年。

但,李淵還是選擇了第二種做法。不過畢竟是自己的表弟,李淵也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因此他便動了腦筋。他先是以退為進,到山西太原擔任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成了太原的一方老大。他一邊經營太原,一邊觀察天下形勢,以伺機而動。這樣,他既避開了隋煬帝的監視,又偷偷地發展了自己的勢力。他在太原時,也派兒子李世民到外面廣結天下英雄,比如結交瓦崗寨諸好漢等,這都是為以後自己起事而準備的。

後來,當瓦崗寨等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把隋朝的國力折騰得差不多了,李淵見時機成熟,便“出山”收拾殘局。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公元617年,他從晉陽起兵,南下攻取長安。

這有點當年劉邦乘虛而入,巧取咸陽的味道。攻下隋朝國都之後,李淵先是擁立隋煬帝之孫,年僅12歲的楊侑(you)為帝,自領大丞相一職。李淵此招也夠毒辣,楊侑一個小屁孩,懂得什麼,朝中大事還不是他這個大丞相說了算。一年之後,李淵在得知表弟楊廣被人幹掉後,又逼迫楊侑禪位於自己,於是唐朝建立。

李淵稱帝似乎順理成章,但後世史家普遍認為,李淵其實很早就有稱帝的雄心或者是野心了。這從他給自己的四個嫡子的取名中便可窺出端倪。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李淵的長子名李建成,這個名字很明顯,就含有

“建功立業,成就大事”

之意。

李建成出生於589年,那年,隋朝統一中國。當時李淵看自己的姨父統一天下,很可能自己心裡就癢癢了,夢想著自己哪天也會建成這樣的功業。

李世民出生時,隋朝已經統一10年,基本上天下太平了。李淵給兒子起名“世民”,無疑有

“經世濟民”“濟世安民”

之意。然而,什麼人可以“濟世安民”呢?當然不是一般人了,恐怕只有天下之主能這樣做了。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李淵的第三個兒子出生比李世民晚一年,此時,隋朝正以穩定的步伐向前發展。李淵將兒子命名為李玄霸,說明他的“野心”更加確定了。“玄霸”二字更加霸氣,暗含

“天地玄黃”“稱霸天下”

之意。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到四子出生時,有人說,李淵對這個兒子不太重視,只是起了個比較隨意的名字,圖個吉利,讓自己大吉大利,讓天下人

安吉順昌

罷了,因此取名為李元吉。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當時天下形勢已經大變。隋煬帝楊廣雖剛剛登基一年,但已兇相畢露,他同其父楊堅治理天下的策略迥異,李淵已經看到了隋朝的問題了。這時,李淵便有取而代之的雄心了。

李元吉名字中的這個“元”字,儘管看起來不是那麼霸氣外露,而事實上是非常霸氣的。“元”即“一”,老大的意思。比如一年的第一個月叫“元月”,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一個國家的老大叫“元首”;科舉考試中,第一名叫“狀元”;領兵打仗的叫元帥;開國功臣叫元勳等。

還有一個詞叫“上元”,也是很霸氣的存在。古代的歷法中,以六十年為一甲子,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週,稱其中的第一個甲子為“上元”。上元也有上天的意思。比如唐代詩人車緬的《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上元甚至還特指皇帝,

比如張居正的詩作《壽嚴少師三十韻》裡有如此說:“握鬥調元化,持衡佐上元。”

“元”字自古都是很高貴、大氣、霸氣的字眼,比如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朝代叫“元朝”,元朝官方編纂的《經世大典》是如此解釋其朝代命名的: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盡之,而謂之元者,大之至也。”

歷史上有不少牛人名字裡就帶“元”字。北魏的孝文帝改革之後,乾脆把自己的姓氏拓跋改成“元”,拓跋宏變成了元宏,他的後代也都姓元了;西夏開國君主叫李元昊;還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紅樓夢裡最牛的女人,即當了皇帝老婆的賈元春;清朝武術大師霍元甲等。即便是在隋唐英雄裡,還有個不可一世的英雄叫裴元慶。

其實還有一個很大氣的成語叫

“一元復始”

,它本指一年的開始,後引申為一切的重新開始。

因此李淵把四子叫李元吉也是有所想的,他真的想要天下的一切重新開始!

再把李淵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看,“建功立業、成就大事”,“經世濟民、濟世安民”,“天地玄黃、稱霸天下”,“一元復始、安吉順昌”,足以看出李淵稱雄天下之雄心或者野心。

不過,李淵畢竟對起名學沒有特殊的研究,只顧寄託自己的雄心壯志了,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造成了一個常識性錯誤,最終為自己埋下了一個禍根。

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這四個名字,你連起來讀,如何?再把姓氏去掉: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你再讀,發現什麼不對勁沒有?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起名學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如果一家人有兄弟或者姐妹多人,那麼每個人名字都不能亂起,特別是從老二開始,他的名字必須要同老大有所照應或者聯絡。依次類推,後面所有的弟、妹的名字都要遵循這個規律。通俗地說,

就是兄弟姐妹中都要有一個字是重複的。當然,名字是單字的除外。

這樣有兩個用意。一是,在儒家文化裡,很注重長幼有序,一輩人有一輩人的特徵和標誌,不可亂來。在一個家族的家譜裡,你很容易發現,每一輩分的人,他的名字中必有一個字是相同的,比如“福”字輩,這輩人中,不管有兄弟幾人,他們的名字中必帶“福”字。姐妹中也是如此。這樣做,除了禮儀上的用意外,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為了便於“認祖歸宗”。

比如因某種原因,一個家族的兄弟們失散了,後來在外地,這個家族的人就可以憑著自己的名字,去認自己的本家兄弟或者親人。一打聽對方是什麼“字輩”的,就可以判斷出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這也是中國人尋根的一種方式。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兄弟姐妹的名字中重複一個字,能起到加強和密切感情的作用,

這個重複的字成了一種感情紐帶,可以把兄弟情、姊妹情緊緊地連在一起。

比如魯迅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一聽就是兄弟,一聽就感覺很親切。宋氏三姐妹也是如此,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她們儘管在政治主張,在信仰上有分歧,有嚴重差異,但她們之間的姊妹情永遠都在,姐妹仨,三個“齡”字,一下子就把她們聯絡在了一起。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趙匡胤,趙匡義(後來才改為趙光義);曾國藩、曾國荃;陳果夫、陳立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梁思達、梁思忠;嚴彩韻、嚴蓮韻、嚴幼韻;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等,他們兄弟姐妹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覺親切,就是一家人。

再看李淵給自己的四個兒子起的名字,建成、世民、玄霸、元吉,單看,每個名字都很牛,但每個名字都自成體系,各自“為政”,誰跟誰都沒有牽連,你是你,我是我,一看都很生分,根本體現不出兄弟情分來。

李淵的三子李玄霸死得早,正史上記載不多,但從演義上提供的資訊來看,此子頗有武力,跟李世民有一比。如果不早夭,肯定是一員超強的猛將,即便沒有演義上渲染得那麼誇張,也肯定很了不得。如果他正常活下去,根據兩兩組合的原則,很有血性和武力的他很可能跟李世民成為一夥,同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抗。如此,在後來的皇位爭奪戰中便會有更加激烈的角逐。屆時,他們兄弟之間的互相殘殺勢必會更加激烈,那就讓李淵更加頭大了。

起名要講究,李淵將雄心藏在4個兒子名字中,卻犯了個常識性錯誤

可以說,李淵雖為一代雄主,對歷史貢獻很大,但在教育兒子方面是很失敗的,沒有對眾多兒子中建立穩固的感情,以至於惹來血光之禍。也許他後來有所醒悟,自第五個兒子李智雲之後,從第六子李元景開始,後面的17個兒子的名字中,除第15子李鳳外,其他都帶有一個“元”字。然而,為時晚矣。

當然,教育子女後代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給兒女起個好名字只是其中的一環,取名講究點還是有好處的。

(文/說歷史的女人)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民俗大典》等。

Tags:李淵名字起名兒子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