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娛樂2023-01-24

簡介(資料圖片)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排程辦主任胡銘表示,福州市整合交通、城管、氣象、水務、地鐵、在建工地等多方資源,打造集“風情、雨情、水情、工情、警情”於一體的排水防澇“一張圖”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事前預警預報、提前佈防,事中輔助決策、

截流井屬於什麼工程

原創 劉春沐陽 經濟日報 收錄於合集 #深度調查 56個

今年南方入汛以來

福建經歷了一次“超長待機”降水過程

自4月底到6月下旬

連綿近兩個月的雨水幾乎不曾停歇

經歷了長時間密集降雨

福州沒有發生重大汛情事故

城區也未出現大面積內澇

福州是如何做到的?

這得益於福州在全國率先創新建立的

水系聯排聯調工作機制

↓↓↓

福州透過設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一套預案、統一排程,實現了城區內河水系治理和內澇防治從“九龍治水”向“統一作戰”的轉型。

透過水系聯排聯調,福州能夠在臺風暴雨來臨之前騰空水體,提前佈防;雨中統一排程,控制內河水位,加強人員值守,組織現場積水強排;雨後及時恢復庫湖河景觀水位,並反饋評估排程結果,最佳化智慧排程系統……

一中心管全城

福州位於閩江下游,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季節多臺風,高強度降雨頻發,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60毫米。在地貌上,福州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區河網密佈,有107條內河、49條支流,總長度超過244公里,匯水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是國內水網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特殊的地形地貌導致福州在汛期常出現山洪入城、閩江漲潮頂託及地面雨水入河“三碰頭”的現象,河湖水系空間被擠佔,河道排澇能力、城區滯洪空間嚴重不足,城區內河淤積嚴重,排水管網標準低,城市內澇難排和水體黑臭汙染現象比較嚴重。

多年來,福州始終堅持治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在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水庫、湖泊、調蓄池等各類要素分屬建設、水利、城管三大部門,導致福州水系治理力量分散,協調難度大,應急處置能力不足。

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院內停放著高壓沖洗車、吸汙車等排水搶險裝置。(資料圖片)

2017年,福州市創新開展城區水系聯排聯調工作,將原隸屬建設局、水利局、城管委等部門的涉水機構整合,成立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聯排聯調就是對城區內所有的庫、湖、河、閘、站、網、廠等水系要素進行統一管理和排程,實行多水合一,庫湖河網廠站一體化管理,執行一河一策、一點一策、一閘一策和一區一策的管理方案,統籌負責城區水系管理與排程指揮,實現防洪、排澇、調水、汙水治理由一箇中心統管。“水系聯排聯調解決了‘誰去幹、誰監督、誰裁判’的根本問題。”

透過機制創新,系統、智慧管理,統籌、精準排程,福州市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了50%,庫湖河調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總移動排水能力達到76000立方米/小時,初步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積澇。2017年以來,福州經受住了多次颱風和上百場短時強降雨的考驗,城區逢大雨必澇的形勢得到有效改善。

一平臺集智慧

每到汛期,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的指揮大廳總是異常忙碌,這裡是福州水系科學排程平臺的“中樞”。

“5年多來,聯排聯調中心堅持數字賦能,運用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結合工業4。0最新成果,打造城區水系科學排程系統,變‘治水’為‘智水’。”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科技資訊處副處長劉晶告訴記者,聯排聯調中心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浩院士團隊,研發出“福州版”城市級水系科學排程系統,建起“眼、腦、手”三大體系。

劉晶解釋,首先是透過感知監測預警打造“眼”。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在城區佈設了85個雨量站、390個水質水位監測點、750個路面積水監測點、1604個管網水位監測點,共享整合氣象、水文、水利、交警等部門資料,結合AR巡河、無人機、無人船聯動等手段,建設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掌握福州全市重點水系要素執行狀況,為排水防澇排程決策提供資料支撐。當強降雨來臨時,這些遍佈全城的監測器就像眼睛一般,能夠實時監測水位,即時發出預警。

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排程人員在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指揮大廳內值守。(資料圖片)

其次是透過資料分析打造“腦”。在建立城市高精度地表豎向高程模型和地下排水管網三維的基礎上,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透過數字模擬手段搭建福州市中心四城區內澇、水質基礎模型,將近年的颱風內澇資料輸入內澇模型,並整合各類水文、水利資料,可模擬“十年一遇”至“百年一遇”降雨對市區的影響情況,有效輔助防汛防澇指揮決策。系統在接收到監測器發出的預警後,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大腦”資料分析。

最後是透過自動化改造打造“手”。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對福州水系工程要素進行自動化改造,並建立遠端監測與控制系統,可對福州各種庫、湖、池、河、閘、站進行遠端自動化控制。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大腦”的分析結果制定相應處理方案,也可透過遠端自動化控制系統,視水位情況提前啟動水泵進行排水,完成應急處置。

福州市透過打造城區水系科學排程平臺,實現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河、池、閘、站的智慧、精準管控,其“量身定製”的水系科學排程專案榮獲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賽區)能源和環境大獎。

一張圖統排澇

“當上遊有洪水或強降雨來臨時,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透過水系科學排程系統,採取城區水體預排預洩、沿江閘站只出不進等排程措施,可以迅速降低城區水系水位,提早騰出庫容應對洪水或降雨。”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庫湖處負責人林慶斌說,“以紅星排澇站為例,閘站只出不進,可使光明港上游和晉安河口水位更快降低。”

福州市6月份組織防禦持續性暴雨工作部署會,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加強加密與氣象部門會商溝通,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提前排程應對。高壓沖洗車、吸汙車等排水搶險裝置全數值班待命,城區水庫、排澇站、泵站、水閘等隨時做好排澇準備,應急排水隊伍和“龍吸水”等移動排水裝置也在城區各處易澇風險點值守。

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福州市晉安河紅星排澇站。(資料圖片)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排程辦主任胡銘表示,福州市整合交通、城管、氣象、水務、地鐵、在建工地等多方資源,打造集“風情、雨情、水情、工情、警情”於一體的排水防澇“一張圖”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事前預警預報、提前佈防,事中輔助決策、統一指揮,事後災後評估、最佳化系統”的全過程管控目標。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成立5年多來,共啟動城區排水防澇預案289次,累計出動人員達3。7萬人次。以“小雨不積水,大雨不積澇”為目標,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科學制定了“一點一策”個性化施治方案,使城區47個易澇點告別積澇。“龍吸水”大型抽排裝置、動力站、高揚程泵等裝置,也使福州的移動排水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啟動後,福州二環內區域可於半小時內、二環外區域可於1小時內完成積澇點現場部署,開展搶險工作。”胡銘說。

一體系護河湖

非汛期時,福州的內河大多呈現寧靜恬淡、詩情畫意的模樣。然而就在幾年前,水體黑臭汙染等問題還是困擾福州城市發展的頑疾。為還群眾一片水清岸綠,福州集中力量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攻堅。

胡銘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福州市用機器人對城區2500公里雨汙管網開展全排查、全修復和全建檔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建立“聯排聯調”指揮執行機制,承擔城區水系管理排程的指揮中樞職能,系統化、資訊化、智慧化開展水系智慧管理。對城區5個水庫、7個湖體、156條河、297公里截汙管、1011座截流井、76座調蓄池、7座分散式汙水廠、5座集中式汙水廠以及2500公里雨汙幹管進行“庫湖河網廠站”統籌排程和系統管理,確保“雨水排得出,河水不倒灌,汙水收得到、送得走、處理得好”,全面提升水安全、水環境。

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福州市應急排水隊伍在防汛一線工作。(資料圖片)

為暢通生態迴圈水系,福州在黑臭水體治理基礎上,創新開展閩江納潮補水。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排程辦工程師肖毅宏說,如今福州內河水位平均抬高1。2米至1。8米,主要內河流速達0。2米/秒以上,並實現最大可能、最長距離、最高水位的內河水景觀。

2021年,在實現城區水多水動的基礎上,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探索開展“一補給、兩排程、三聯動”的“水清行動”,透過精準排程,進一步提升內河景觀。目前,白馬河、五四河、瓊東河、安泰河、打鐵港等日常水質穩定在Ⅳ類至Ⅴ類,西湖、流花溪、晉安河等河湖日常水質穩定在Ⅲ類至Ⅳ類,水城福州的魅力持續提升。

水系聯排聯調機制另一項重要成效是節能減排。“以生態補水為例,常規方法需要使用泵站抽水。如今,我們利用閩江潮位差,透過科學排程,納潮引水,每年可為福州節約用電3667萬千瓦時。”肖毅宏表示,這一數字,相當於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萬噸。

此外,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實施“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將5座汙水處理廠、2500公里雨汙水管網、898座截流井閘門、76座調蓄池閘門與107條主幹河道納入統一管理,汙水處理效率顯著提升,全流程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噸。

監製/張益勇

原標題:《面對連綿降雨,這座城市如何防止內澇?》

Tags:排聯城區水系排程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