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又一家老百貨倒下,賽特清倉甩貨,如何改造才能迎來春天?

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娛樂2023-01-14

簡介2019年3月,開業29年的長安商場宣佈閉店改造,計劃轉型為購物中心,定位“精緻社群生活中心”,主要為區域目標客群提供價效比高、體驗更高的購物環境與體驗業態

莊勝崇光百貨還營業嗎

繼長安商場以後,北京又一個老百貨店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昨天,在長安街東側矗立了27年的賽特購物中心清倉甩貨,記者看到商場到處是打折清貨的海報,有服務員向記者透露將於6月閉店。

又一家老百貨倒下,賽特清倉甩貨,如何改造才能迎來春天?

閻彤 攝

記者梳理發現,這是自2016年10月至今宣佈關閉或改造的第8家老牌百貨商場。面臨著電商的衝擊和購物中心的興起,一家又一家的老百貨紛紛倒下。老百貨還能迎來下一個春天嗎?業內專家分析表示,早已流失掉高階品牌陣地身份的賽特,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頭。老百貨店只有跟上消費節奏的變化不斷調整,才能留住消費者,因為沒有一家商業中心是不需要調整的。

老賽特清倉甩貨

昨天的賽特購物中心,店內各樓層的醒目位置都貼滿了“感恩有你瘋狂出清季”的海報,多數品牌櫃檯都進行打折優惠活動。比如,紫雲珠寶的全部商品2折優惠,朗姿出清商品3折或5折,四層某男裝品牌原價3980元的襯衫現價99元。然而,儘管打折力度不小,但工作日下午的時間,商場裡的客流依然稀疏,只有一樓部分紡織品和五樓的兒童玩具區域有零星顧客詢價。

清倉甩賣,是賽特購物中心即將閉店的前奏嗎。在商場內瀏覽中,不止一位業務人員向記者透露,這家27年老商場,即將於6月閉店。

回顧過往,1992年開業的賽特購物中心,曾在京城商界創下很多個“第一”,比如自動滾梯最多、員工學歷條件最高,同時也是首家將奢侈品牌帶入北京的高階精品百貨商場。此外,賽特還率先將類似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概念引入京城。然而,隨著新光天地、國貿商城等新一批高檔購物中心的興起,老賽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生意一天天冷清了。

“有故事”的老百貨紛紛閉店

宣告閉店的賽特購物中心,僅僅是北京老百貨業困頓的一個縮影。記者梳理發現,僅從2016年10月至今,北京宣佈關閉或改造的老牌百貨商場就有7家,每一家商場都曾是叱吒風雲、非常有故事的實體店。

2016年10月,百盛購物中心太陽宮店關閉,百盛集團將其出售,隨後轉型為寫字樓。

2016年11月,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停止營業。1998年開業的十里堡店,是華堂商場入華後開出的首店,曾一度貢獻北京區域銷售總額的三成。

2017年6月,百盛又緊接著關閉了常營店。

2018年1月,位於北四環亞運村商圈的北辰購物中心關門。上世紀90年代末,北辰購物中心的年最高銷售額曾達到12億元,利潤6000多萬元,位於北京市零售商業單位平方米麵積創利的榜首。

2018年3月,莊勝崇光百貨商場北館關閉,計劃改造為辦公樓。這家1998年開業的老牌商場,一度是北京單體面積最大的百貨店之一,“我要去SOGO!”的口號仍停留在不少人的記憶中。

2018年7月,老牌百貨雙安商場宣佈轉型,引入了50多個時尚品牌,一改過去定位高階、以中老年為主要客群的形象。

2019年3月,開業29年的長安商場宣佈閉店改造,計劃轉型為購物中心,定位“精緻社群生活中心”,主要為區域目標客群提供價效比高、體驗更高的購物環境與體驗業態。作為當年北京老四大百貨商場之一,長安商場開創的化妝節、國內第一家市內免稅店,一度成為京城時尚。

賽特高階品牌陣地早已流失

又一家老百貨倒下,賽特清倉甩貨,如何改造才能迎來春天?

每當有老百貨關閉的訊息,人們就不禁要追問一句:電商衝擊之下,實體百貨店真的沒有春天了嗎?在採訪中,RET睿意德CEO王玉珂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賽特購物中心停業,在另一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好訊息,說明它要對老的業態作出調整了。”王玉珂分析到,隨著人們高階品牌消費陣地的轉移,當年以奢侈品為特色起家的賽特購物中心,近些年來其實已經無法吸引到高階客群,品牌認可度直線下滑。“其實,像賽特這種規模的商場,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其面積和整體的裝修設計並不足以支撐起高階品牌的交易,體驗性較差。”

從另一方面看,對於周邊2到3公里的社群消費者來說,賽特的業態又不夠有貼近性,品牌豐富度較低,競爭力明顯不足,因此也很難吸引周邊消費者前來。“所以,閉店改造、轉型升級對於賽特來說,其實並不是壞事,它需要重新梳理出消費群體的需求,並基於目標客群的特性重新調整服務。”

老百貨“冰火兩重天”

記者同時調查發現,那些仍在營業中的老百貨店,也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境遇。其中一些有較強風險意識的老百貨,都已早早謀劃轉型升級,如漢光百貨、翠微大廈、王府井百貨,目前都已不是傳統概念裡的老百貨。

位於西單的漢光百貨,也曾經歷過電商衝擊、同質化競爭和租售比臨近警戒線,但在積極增加體驗式消費、引入輕奢品牌後,漢光百貨在這兩年迎來了銷售額的大幅上漲,記者看到,在工作日的下午,商場一層的化妝品櫃檯前也不乏女性消費者諮詢試用。

從行業發展來看,目前傳統百貨的調整轉型一般有4個方向:一是由傳統百貨升級為百貨購物中心;二是轉型城市奧特萊斯;三是去百貨化,積極擴充餐飲、遊戲等體驗業態;四是直接將商場改為寫字樓、辦公樓。可以看出,除了直接改為寫字樓外,其他三個方向都是在謀求業態的調整和改變。

但仍有一些老百貨,如北京友誼商店、燕莎友誼商城,仍未尋找到脫困之途徑。週三下午4點,記者來到東三環邊、在同樣有著27年曆史的燕莎友誼商城裡看到,商場裡客流稀少,特別是難得見到年輕消費者。而一公里之外的藍色港灣,星巴克的座位已被坐滿,ZARA、UR、H&M等時尚品牌店內也有人在試衣,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

“偶爾路過燕莎,客人總是不多。”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小陳告訴記者,她和同事如果逛街的話,更經常光顧的是藍色港灣和官舍,“商場的品牌都還挺大的,可太老了,又沒什麼吃飯的餐廳,只有聽說打折的時候我們才會來這逛一逛。”

差異化改造創造新鮮感

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老百貨究竟該如何謀求轉型發展?它們還能不能迎來第二個春天?

“任何一家商業中心,即便是像新光天地這樣備受青睞的,每隔7到8年都得做一次全方位的調整,老百貨商場亦是如此。”王玉珂談到,隨著消費者對一家商場越來越熟悉,新鮮感就會被無感所代替,這時候,無論是誰,要想繼續留住消費者,就得去研究消費者的新動向,根據新需求努力創造新的環境感受,比如提高品牌的豐富度、改善購物環境、增加體驗式消費等等。“一旦環境變了,無感又會重新被新鮮感代替,消費者自然有意願繼續光顧。”

王玉珂舉例,廣安門的華聯購物中心,去年改造後引入了餐飲、甜品、教育等業態,很好地滿足了周邊社群居民的真實需求,就是一個不錯的改造案例。

“我們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在老商場的改造中創造新內容的能力明顯不足,原創品牌和新鮮業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會消費需求的變化。”在王玉珂看來,並不是簡單地在商場中增加餐飲、遊戲等體驗業態就叫做改造升級,體驗業態的增加絕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方,更關鍵的是老商場要摸清楚輻射區域內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基於真實需求去尋找差異化的改造之法。

流程編輯:TF017

Tags:商場賽特購物中心百貨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