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生態涵養區生物多樣性實踐豐富多彩

由 北青熱點 發表于 娛樂2023-01-14

簡介房山區青龍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專案建設過程中,將遵循最小化干預自然環境的原則,透過與現有生態基底有機融合,結合氣候、土壤的變化趨勢,同時根據大熊貓及伴生動物的原始生境對植被進行區域性改良,提升基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

林蛙是二級保護動物嗎

生態涵養區高質量發展之實踐

啟動“迎豹回家”計劃、完善鳥類觀測大資料平臺、打造大熊貓“北京家園”……伴隨本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野生動植物再次“迴歸”,各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都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新一輪的《實施方案》也強調要夯實生態本底,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保持生態涵養區生態系統穩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率達到95%以上。

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豐富

珍禽猛獸“迴歸”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經過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本市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豐富。在京南的房山區,截至2022年底,房山區陸棲脊椎動物達到302種,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4種,北京市重點保護動物134種;維管束植物116科452屬897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房山區上方山就有北京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古樹群,各類野生植物多達110科,319屬,652種。中國林蛙、豹貓、斑羚、西伯利亞狍、巖松鼠、紅嘴藍鵲、澇峪苔草、拐棗、黃果樸、流蘇樹、脫皮榆等野生動植物生活在此。房山區也成為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最多、野生動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京北的密雲區,去年初春時節,密雲水庫及上游地區迎來大批遷徙的珍稀鳥類。其中就有20只“國寶級”珍禽——白鶴成群到訪,為北京地區近十年來觀測記錄白鶴的最大種群。在京西門頭溝百花山保護區附近的小五臺地區,也已多次發現野生華北豹的蹤跡。

“‘京西’是名副其實的豹的故鄉,然而自1992年後,北京已經30年沒有豹活動的確鑿資訊。豹種群在北京及周圍區域消失的過程,實際上是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斷裂、生態系統和生境質量退化、人類活動強烈干擾的結果。”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最小化干預自然環境

打造大熊貓的“北京家園”

為留住和迎接更多野生動植物“朋友們”,各區也不遺餘力,多措並舉為他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房山區青龍湖西岸,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正在有條不紊地施工中,這裡將打造大熊貓的“北京家園”。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這座規劃用地面積約2000畝,集大熊貓繁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身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示範基地,已於去年12月19日開工建設,建成後將面向公眾開放。為何要在青龍湖西岸建造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得益於青龍湖優越的生態本底、齊備的山水林田湖草要素,以及萬畝森林公園,這些要素都適合作為大熊貓種群在北京地區的繁衍、棲息地。

房山區青龍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專案建設過程中,將遵循最小化干預自然環境的原則,透過與現有生態基底有機融合,結合氣候、土壤的變化趨勢,同時根據大熊貓及伴生動物的原始生境對植被進行區域性改良,提升基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密雲區園林部門近年來也開展了野生動物本底資源調查工作,完善鳥類觀測大資料平臺,多部門聯動多維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動態監測野生動物種群資源狀況

開啟“迎豹回家”計劃

門頭溝更為留住久違的野生華北豹,一項“迎豹回家”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為野生華北豹“迴歸”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門頭溝百花山保護區不斷加強野生動物種群監測,目前在保護區佈設90餘臺紅外相機,對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種群資源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同時,該保護區還強化極小種群植物保護,摸清百花山保護區內百花山葡萄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佈現狀,進一步瞭解野生植物的物種豐富度、物種分佈情況、物種與生境的關係,有助於全面把握森林生態建設成效和發展趨勢。此外,百花山保護區還充分發揮保護區科研合作平臺作用,積極與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進行溝通交流,以科學指導為帶動,夯實業務基礎,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作為超過2000萬人口的首都城市,北京若能恢復豹這樣的頂級食肉動物,將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將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標誌性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將對我國其他地區開展生態系統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極大的鼓舞和示範效應。”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Tags:多樣性大熊貓種群野生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