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由 文城歷史紀實觀 發表于 娛樂2023-01-04

簡介僕固懷恩是鐵勒部人,他的功勞僅僅是排在了郭子儀和李光弼後面,所以僕固懷恩也是大唐的武將第一檔,而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僕固懷恩的家族四十多人要不就是被叛軍殺死,要不就是死在了戰場上,而且為了穩固和回鶻的關係,僕固懷恩將自己的兩個女兒用作和親,可

古代軍用弓箭多少磅

安史之亂後,大唐皇帝除了還敢相信太監,根本就不敢相信任何人了。

而大唐皇帝相信太監的同時,又十分牴觸武將,根據後世宋代的

“重文抑武”

,我們可以把唐朝這種現象稱之為

“重宦抑武”

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的背叛,讓大唐皇帝從此患上

“武將恐懼症”

,這是一種心病,從唐玄宗開始,整個大唐就沒有痊癒的皇帝。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只要是一個能力出色的武將,那麼被皇帝

“卸磨殺驢”的可能性就很大,立下不世之功的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之流,都是符合這一個特徵的武將,他們的結局,不是被打壓架空,就是被逼反,本質上都是被皇權針對後的無奈。

唐朝建立之後,有一種創新是難能可貴的,那便是吸納異族入朝為官、為將,這讓以前水火不容的

“胡漢”兩方,竟然和諧的共處下去了,這是一種很大的嘗試,事實上,大唐中前期能打下那麼良好的局面,胡人異族的功勞是不可以忽視的。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暫且不說唐太宗最親近的武將

“尉遲敬德”,他本身就是個胡人,唐玄宗時期,朝中有名的

高仙芝、哥舒翰、安祿山、李楷洛、李光弼

,這些人全都不是漢人,但都先後擔任過一鎮、甚至是多鎮節度使,可見朝廷對他們的包容和信任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安祿山造反的時候,唐玄宗百般不信,真的當唐玄宗相信安祿山的兵馬開始向長安殺來後,唐玄宗已經不是單純痛恨安祿山上,而是在內心排斥整個胡人群體,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宦官邊令誠的

“誣陷”,竟然讓唐玄宗不管不顧地非要處死高仙芝、封常清兩個大將。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邊令誠造謠的底氣,就是唐玄宗這種被人

“背叛”後極度扭曲的恐懼心理,他知道唐玄宗信不信不重要,但唐玄宗就是非要殺兩個人來立威洩憤:

“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陜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舊唐書》

而漢人封常清也難免一死,說明了唐玄宗牴觸的不僅僅是胡人將領,他牴觸的,是整個武將群體。

因為安史之亂中,一樣有大量的漢人夾雜其中,唐玄宗把兵權當作是原罪,這也是後來所有大唐皇帝的一致觀點。

可牴觸歸牴觸,想要治服叛亂,必須要啟用那些名將宿將,不然的話,大唐真的會在一夜之間,從極度鼎盛變成歷史塵埃,唐玄宗也或許在四川一生無法再次回到長安,這隻會讓

“五十年太平天子”

成為一種笑話。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於是在唐玄宗的

“拖延下”,他任命太子李亨為

“天下兵馬大元帥”

,讓李亨出面解決叛亂。

接下來,歷史上最有趣的一幕來了,李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根本連他父親都不敢信,因此在楊氏兄妹被殺後,半道帶著人

“逃”到了靈武,在靈武的時候,李亨私下取得了郭子儀、王思禮、李光弼、李嗣業等大將的支援,在靈武登基當皇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唐玄宗自己都沒想到,他的太子還趁機

“造反”了,可唐玄宗也沒有力氣去追究什麼了,於是默認了此事,自此,安史之亂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等人退場,

郭子儀、李光弼

等人登上時代舞臺。

他們會善終嗎?

會,但是有一群太監在,他們會過得很憋屈。

郭子儀:我的一生,功績和汙衊常在。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到底是郭子儀功高還是李光弼功高,沒人說得清楚,但必須承認的是,郭子儀的影響力大,不僅大唐的將士聽服,甚至連異族的將士都深深忌憚,在敵軍陣前就能把敵人罵回去的人,大唐除了太宗皇帝李世民,就只有郭子儀了。

郭子儀是武舉出身的,在安史之亂前,郭子儀已經成為了一方大將了,擔任過

單于、安西、北庭

三個都護府的副都護,這相當於擔任過幾大邊境軍區的負責人,而郭子儀在很多異族心中的

“形象”,就是這個時期建立的。

安史之亂爆發後,朝廷

“無人可用”,於是把正在守孝的郭子儀召回平叛,郭子儀一上場,就立即鎮壓了山西的叛將周萬頃、高秀巖,幾乎收復了整個山西,但這並不是郭子儀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公元

757年八月,郭子儀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副元帥”,還身任朔方鎮、隴右鎮、河西鎮節度使,權柄已經超越了造反前的安祿山,可以說李亨一開始還是很願意放權的,因為李亨有求於郭子儀,讓郭子儀跟著李豫去收復長安,事實上,郭子儀才是實質意義上的統帥。

收復長安一戰中,打出了歷史經典的一幕,前軍李嗣業帶著親軍們脫下衣服,拿起陌刀赤身砍殺敵軍,王難得被箭射中,直接把臉部傷口上的皮扯掉浴血奮戰,郭子儀率領中軍繼續拼殺,這一戰打得天昏地暗,最終殲敵六萬,俘虜兩萬,還有大量被殺得逃跑的叛軍死在途中不計其數,長安就被唐軍以這樣強橫的方式收復了。

而長安被收復的三天後,大軍再次東伐前去收復洛陽,洛陽一戰中,郭子儀的

“突襲”兵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配合著回鶻騎兵的衝殺戰術,分兵偷襲敵人的薄弱部位,最終逼得安慶緒逃向了相州,洛陽被收復。

兩京迴歸,郭子儀之功無人能及,李亨封郭子儀為代國公,而其他的職務保持不動,李亨在灞上毫不吝嗇地致謝郭子儀,說國家得以保全,全靠郭子儀:

“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舊唐書》

這便是郭子儀的高光時刻。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可李亨說的這話能表示他對武將就沒有

“成見”了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他說的可是

“吾之家國”。

公元

758年八月,郭子儀擊敗叛軍安守忠,被李亨加封中書令,隨後李亨計劃直擊安慶緒和史思明,召集九鎮節度使前往相州討伐,李亨的這個決定,已經有了“一戰定勝負”的念頭。

其實這個想法是好的,可李亨卻多做了一件事,導致此戰竟然落敗,那就是讓太監魚朝恩擔任

“監軍”,魚朝恩以“觀軍容宣慰使”的頭銜跟著九鎮節度使討伐相州,這一戰根本就沒有元帥,只有監軍,這就造成了九鎮節度使之間是平級,又還要顧及魚朝恩的存在,戰術佈置十分保守。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李亨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不相信這些節度使,因此寧願損傷戰鬥力,都要派遣監軍,果不其然,戰爭打響後,九鎮節度使最初都分別有所建功,光是郭子儀這一路就殺得安慶緒損失數萬人馬,可問題是,安慶緒還有戰友史思明,如何對戰史思明,大家沒有一個章程,因為大家都是平級,而魚朝恩,他就是來看戲的,根本不堪大用。

這就導致在和史思明對陣的時候,郭子儀根本來不及續著襄陽節度使魯炅打下的好局面繼續殺敵,就遇到了難得一見的惡劣天氣,雙方只能撤軍,而這一戰大唐沒有拿下安慶緒,屬於是敗戰,魚朝恩不負李亨的

“看重“,百般誣陷郭子儀,讓郭子儀第一次被李亨打壓。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李亨用行動表示,誇你和貶你,就在轉瞬之間:

“中官魚朝恩素害子儀之功,因其不振,媒孽之尋召還京師”。

郭子儀隨後被架空,其實郭子儀被魚朝恩所

“構陷”,這是繼邊令誠誣陷高仙芝、封常清之後的第二次重大“試探”,李亨想要看看,宦官對郭子儀這種級別的大將還能不能起作用,而結果也讓李亨很滿意。

在此之後,郭子儀就沒擺脫過魚朝恩的

“死咬”。

公元

760年,郭子儀被朝廷百官上書要求“複用”,因為除了郭子儀,確實沒人能夠壓制局面,而這讓李亨很不滿,但李亨也沒有反駁眾人的意思。

於是郭子儀再掌兵權,李亨給他下令,讓他率領多鎮節度兵馬進取范陽,誰知道魚朝恩的

“攪屎棍”作用再現,阻止了李亨的這個決定:

以管崇嗣副之,率英武、威遠兵及河西、河東鎮兵,繇邠寧、朔方、大同、橫野軍以趨范陽。詔下,為朝恩沮解。

之所以阻止,就是魚朝恩的

“護主”本能,李亨的“以宦抑武”起了很大的成效,只不過這終究是保障皇權,到底國家社稷幫助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此後,被宦官

“誣陷”成為了郭子儀的人生日常。

唐代宗登基後,程元振代替了魚朝恩做這種事,開始針對郭子儀:

四月,代宗即位,內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將,以子儀功高難制。

所以郭子儀的功勞常常會被宦官

“不合時宜”的誣陷中和掉,不過郭子儀心態好,沒有太過在意這些事,郭子儀的“不計較”終究是感化了唐代宗,唐代宗除了平時常規的“打壓”以外,對郭子儀還是很信得過的,後來唐德宗登基後,給了郭子儀一個“尚父”的稱號,郭子儀此時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這個尊稱,是他這麼多年的“低調”換來的。

郭子儀最後雖然也是善終,但提起他被宦官打壓的經歷,無人不感到憋屈,而郭子儀只是他那個時代最幸運的人,不幸運的還有被殺被逼反的。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宦官的功勞:來瑱被殺,僕固懷恩被逼反。

來瑱(

tian)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人物,來瑱是漢人,父親來曜曾是大唐節度使,所以來瑱的背景也很大,安史之亂初,來瑱被任命為潁川郡太守,在潁川防禦叛軍的進攻,也是潁川防禦戰,讓來瑱成為了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的中流砥柱。

因為來瑱的性格很直率,而且非常冷靜,對於叛軍的侵擾和

“詐降”絲毫不受影響,所以來瑱被人起了一個叫做“來嚼鐵”的外號。

公元

757年,來瑱因功得封河南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並且賜爵“穎國公”,此時的來瑱地位很高,雖然還比不上郭子儀和李光弼這種第一檔武將,但排到第二檔那是毫無問題的。

公元

759年,相州之戰九鎮節度使失利,郭子儀等人被追責架空後,來瑱被朝廷推到對戰史思明第一線,而來瑱也沒有辜負大唐的重望,在魯山擊敗史思明的部隊,繳獲大量物資,而來瑱也因此開始“坐鎮”襄州。

來瑱本以為遠離京城就能安全,但郭子儀都被

“奪權”剝個乾乾淨淨,來瑱怎麼可能倖免?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最重要的是,來瑱為了能夠

“坐鎮”襄州,聯絡自己的部下“請命”李亨,這件事讓李亨十分不滿,在李亨的眼中,來瑱就是擁兵自重,事實上來瑱確實有這方面嫌疑,比如唐代宗即位後,唐代宗調任來瑱去擔任淮西節度使,來瑱找藉口推辭,並且再讓部下故技重施。

可能來瑱也未必是要造反,但朝廷和武將之間的關係鬧得太僵了,來瑱也怕到了京城之後,自己成為甕中之鱉。

於是看著來瑱一而再再而三地

“抗命”,唐代宗密令讓來瑱的行軍司馬裴奰(bi)帶著兩千“偷襲”來瑱,可誰知道裴奰根本打不過來瑱,反而落得一個“師出無名”,後來唐代宗為了安撫來瑱,將裴奰賜死,而經過此事後,來瑱只能入朝見唐代宗。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誰知道來瑱這一

“賭”,果然丟了命,一切也都多虧了“程元振”的煽風點火。

回到了朝廷後,來瑱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實為宰相之職,只是表面上的

“高升”,並不能掩飾唐代宗要對來瑱下手的事實,於是那個幫助唐代宗“構陷”郭子儀的程元振開始“構陷”來瑱,他和唐代宗說,來瑱曾經說過唐代宗的壞話,後來程元振還暗中聯絡淮西節度使王仲昇,讓王仲昇誣陷來瑱勾結叛軍,唐代宗一怒之下,將來瑱流放播州當縣尉。

但這還不是結束,當來瑱去到半路上的時候,唐代宗的

“賜死命令”就送來了,來瑱悲哀地死在了去播州的路上。

來瑱之死,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嚴格來說,像來瑱這種功績和地位的功臣,在唐肅宗高仙芝和封常清被處死後,幾乎不可能被皇帝所殺,但來瑱還是打開了這個先例,因此很多人對皇帝忌憚無比,更對宦官深深痛恨。

比如僕固懷恩,就是其中一個。

僕固懷恩是鐵勒部人,他的功勞僅僅是排在了郭子儀和李光弼後面,所以僕固懷恩也是大唐的武將第一檔,而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僕固懷恩的家族四十多人要不就是被叛軍殺死,要不就是死在了戰場上,而且為了穩固和回鶻的關係,僕固懷恩將自己的兩個女兒用作和親,可以說僕固懷恩是為大唐付出了所有了。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可僕固懷恩沒想到,沒人希望他過得好,特別是朝中的兩個太監:

駱奉先、魚朝恩

公元

762年,史朝義垂死掙扎,慫恿僕固懷恩的女婿回鶻登裡可汗進攻大唐,而登裡可汗帶著十萬大軍犯邊後,第一時間竟然提出要見自己的老丈人僕固懷恩的要求,而僕固懷恩大感不妙,唐代宗為了讓回鶻人趕緊回去,於是給僕固懷恩賜了一塊“免死金牌”,僕固懷恩這才出面。

經過僕固懷恩的

“出面”,登裡可汗不僅不入侵大唐了,還反過來幫助朝廷討伐史朝義,唐代宗第一時間誇讚僕固懷恩,但實際上,唐代宗對僕固懷恩忌憚至極。

深諳皇帝心思的太監駱奉先立馬

“誣告”僕固懷恩和回鶻人“暗中勾結”,可只有一個太監誣陷怎麼夠,於是另一個太監魚朝恩,聯合大將李抱玉、辛雲京一起誣告僕固懷恩,唐代宗因此要僕固懷恩入朝給個說法。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就是來瑱的老路嗎,因此走投無路的僕固懷恩只能造反,可僕固懷恩的部下本來就是郭子儀的老部下,顏真卿讓郭子儀出面

“勸導”,郭子儀便把僕固懷恩的隊伍全部帶走了,而僕固懷恩只能逃跑。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其實對於僕固懷恩,郭子儀是真的不想抓,郭子儀深受程元振、魚朝恩這兩個人的陷害,怎麼可能不同情僕固懷恩,因此後來僕固懷恩引動吐蕃、回鶻大軍侵唐,郭子儀出面平定,郭子儀根本就沒有逮捕

“罪魁禍首”僕固懷恩的意思。

後來僕固懷恩在鳴沙城暴斃,為了平定戰亂幾乎把自己都獻出的僕怪懷恩落得如此下場,不得不說就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重宦抑武”:大唐武將的痛楚。

從安史之亂開始時的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再到後來的

郭子儀、李光弼、來瑱、僕固懷恩

,他們要不就是被宦官誣陷,要不就是被宦官胡作非為的指揮所幹擾,如果只是一個兩個武將被宦官誣陷,那麼還能說是

“私人恩怨”,但宦官大面積“陷害”武將,而且皇帝每一次都上當,每一次都是後來道歉、懊悔。

多次重複的錯誤,就應該稱之為

“刻意為之”。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有的病逝有的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皇帝不傻,太監不傻,武將更是不傻,只是看看誰更剋制罷了,太監也有太監的無奈,武將也有武將的難言之隱,這就造成了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後的所有將領,都難免被打壓,而郭子儀作為活得最久、地位最高的武將,從頭到尾都沒有怨言,不得不說他的隱忍要比貢獻更偉大。

所以為什麼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紛紛割據,要知道信任一旦有了危機,關係有了裂縫,就再也不可能修復了。

試問,哪個大將願意去當來瑱,即便是做僕固懷恩,他們都不想被自己所效忠的人給賜死,這就是藩鎮割據的底層邏輯。

這也是大唐中後期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Tags:郭子儀李亨僕固懷恩唐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