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由 阿凱閱讀 發表于 娛樂2021-12-08

簡介而他最好的還是《秦婦吟》,而要讀懂這首詩,就得知道詩的歷史背景

長戈是什麼意思

01

我們知道,上個世紀初,中國有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發現,就是敦煌莫高窟中發現的大量的典籍、畫卷,極其珍貴。但是那時中國又貧窮,又羸弱。清政府忙著和侵略中國的外國人周旋,地方官員忙著貪汙腐敗,老百姓忙著在生活線上掙扎。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對於莫高窟中的大量珍貴的典籍、畫卷,沒有人過問。剛好那時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源源不斷來到中國,聽到敦煌莫高窟的訊息,好多人跑到敦煌,以極低的價格從守窟的道士手中,買下運送回西方。這些流落至西方的典籍,現在都被儲存在西方各地的博物館中。

在這些瘋搶中國文物的所謂探險家中,有一個叫保羅·伯希和的法國人。他有個世界著名的漢學家的頭銜。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保羅·伯希和

咱中國人對他的感情有點複雜。一方面他就是個強盜,搶了咱許多寶貝。另一方面,在那個亂世,文物在這些人手中,也受到了很好的保護。

這個人因為對漢文化非常熟悉,所以他到敦煌後,選擇出的很多古本書籍,都是敦煌文卷中最精華的。他把這些足足有十大車的文卷挑出其中儲存完整的運回法國。這個伯希和因為有知識,和一般的探險家不太一樣,他把自己搶奪的敦煌的文物,編了一個小冊子《莫高窟石室密錄》。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秦婦吟》

剛好這時在北京的大學問家羅振玉機緣巧合,看到了這個冊子,其中冊子裡提到的一首詩的名字,

讓大學問家羅振玉很激動,這首詩叫《秦婦吟》,已經失傳了一千年。

後來羅振玉和另一位大學問家王國維一起,向法國人希伯來請求,讓他幫忙抄回來了比較完整的詩歌,又根據敦煌其它冊子上的不完整的段落,後來還有歷史學家陳寅恪的加入,在1924年,終於整理出了完整的《秦婦吟》。

02

為什麼一首小詩,讓這些學者們如此激動呢?

失傳了千年,這首詩在後世的知名度並不如《長恨歌》或《琵琶行》一樣家喻戶曉。但是它曾經可能比那些詩流傳的更廣,這首詩不但有著不亞於任何長詩的藝術價值。

而且重要的是它還有不一般的史學價值。

公元880年,多次科舉考試都沒考上的書生韋莊,已經45歲了,這年是科舉年,他又信心滿滿的來到長安,可是運氣太差,不但沒有參加成科考,

還趕上了黃巢的起義軍攻佔了長安。

書生韋莊被困在長安城,有機會親眼看見城市在戰亂之中是如何變成人間地獄的。

後來,僥倖逃脫的書生韋莊借用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口吻,為我們講述了公元880至882年黃巢起義攻佔長安期間的那一幅地獄畫卷。

這就是《秦婦吟》。它共1666字,將近兩倍於《長恨歌》全文的字數(840字)。是現今我們知道的最長的一首敘事詩。韋莊因為寫了這首詩,被人稱作“秦婦吟秀才”,可見它當時受喜愛的程度。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03

和《琵琶行》有些相似,這首偉大的長詩,也有著一個萍水相逢的開頭。戰亂過後的洛陽城,城外繁華盛開,卻稀少人煙。一位妙齡女子站在綠楊陰下,開始慢慢向我們講述過去的苦難。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災難開始之前,生活還是那麼的美好寧靜。可是亂兵來了,不久前還有的那份美好一下子被撕碎:富饒的都城,生活優越的貴族女子正調教著籠中的鸚鵡,對鏡貼花黃,憑欄慵懶看。這時黃巢大軍煙塵襲來,城內大禍臨頭,可是悠閒慣例了的的人,惶惶然不知道發生什麼,還以為是誤傳了敵情。

前年庚子臘月五,正閉金籠教鸚鵡。

斜開鸞鏡懶梳頭,閒憑雕欄慵不語。

忽看門外起紅塵,已見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倉惶,朝士歸來尚疑誤。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可是戰爭能放過誰呢?就像電影的大場面一樣,下面是一個大場面的描寫。也許讀完會讓我們心裡很不舒服,可是它卻比歷史對戰爭的描寫更真實和生動。“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

陰雲暈氣若重圍,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氣潛隨帝座移,妖光暗射臺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

下面就是一個一個人的苦難細節,這是一個一千年以後讀到也讓人驚心,也想憤怒的大喊,也要同情的落淚的活生生的悲慘故事。

被擄作賊婦的東鄰妻子: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

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

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

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不願被玷汙而被殺的西鄰少女: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妝成只對鏡中春,年幼不知門外事。

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

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與家人一同投井的南鄰新娘: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

琉璃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活活在樑上被燒死的北鄰少婦: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拆雲鬟拭眉綠。

已聞擊託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

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回梯梯又摧。

煙中大叫猶求救,樑上懸屍已作灰。

所有美好的女子,都在這場災難中罹難幻滅,而講述這個故事的女子,她的命運和東鄰的那個女子差不多,是被亂軍掠走的。那些死掉的就已經結束了,倖存活下來的是怎樣的生活呢?

一從陷賊經三載,終日驚憂心膽碎。

夜臥千重劍戟圍,朝餐一味人肝膾。

鴛幃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

蓬頭垢面眉猶赤,幾轉橫波看不得。

跟著亂軍的這三年,不管是精神心理,還是生活都痛不可言。被黃巢軍俘虜,雖然保住性命,但失去了清白,同時身陷在膽戰心驚的情緒中,再也回不去過去的時光。

是不是官軍來了就好了?隨著官軍的反攻,連基本的生存也漸漸無法保證:

四面從茲多厄束,一斗黃金一斗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

六軍門外倚殭屍,七架營中填餓殍。

活脫脫一副人吃人的地獄畫卷。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學上的爭議。

歷史書曾經記載,黃巢用機器碾碎人肉做軍糧,後世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封建統治者為了抹黑農民起義軍而製造的謠言,事情真相已不可考。而這首詩中描繪了這一點。

其實不管你是什麼立場,

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除了人民的苦難,還有文化的浩劫。最讓人扼腕嘆息的,

是繁華的長安城,在整個唐朝期間曾是地球上最偉大城市的長安城,在這樣一場浩劫過後,變成了這個樣子: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

採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也可以說是全詩點睛之筆。

"天階踏盡公卿骨"這一句

,有如神來之筆,述盡了最美好的繁華,一朝淪為地獄之後的絕望。

在這樣的絕望中,甚至連神祇都顯得無能為力:

路旁試問金天神,金天無語愁於人。

廟前古柏有殘枿,殿上金爐生暗塵。

於是作者也借這個女子之口,發出了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的感嘆。

在《秦婦吟》這首詩中,雖然作者述盡了黃巢軍的醜態,但對於政府官兵,他筆下也沒有留情。

黃巢軍傾覆後,詩中女子輾轉山林求神而不可得,然後在道路上遇到一位孤苦伶仃的老翁。老翁本是鄉間富戶,即使遭到黃巢軍的破壞,但依然能夠生存:

千間倉兮萬絲箱,黃巢過後猶殘半。

可是反而政府軍來到之後,家財散盡,妻離子散:

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風吹白虎。

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捲土。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

朝飢山上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

而像這樣的苦難並非偶然,像他這樣的處境,又何止千家萬家而已?

《秦婦吟》當時流傳的很廣,在當時還是偏遠地方的敦煌都有傳抄,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

但是為什麼它又會失傳呢?這是個千古之謎。有好多種說法。我覺得這種說法更可靠:

相傳正是出於作者韋莊的主動行為。韋莊生於唐朝末年,目睹了長安的劫難,後逃到蜀地,與唐軍殘餘的部隊一起建立了後蜀割據政權。

由於《秦婦吟》在當時過於知名,

詩中所揭露的一部分官兵

正是韋

莊後來的同僚。據說,這些人對"天階踏盡公卿骨"這句話最為惱怒,也讓他們感到羞恥。

韋莊基於這個考慮,因此他主動將《秦婦吟》從自己傳世的《浣花集》中刪去,導致這首作品失傳千年。而當代普遍對農民起義軍起肯定立場,導致這首偉大的作品也並沒有獲得相對的讚譽。

可是苦難就是苦難,不會因為誰為正義,誰又為非正義而改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秦婦吟》很偉大,不在於它為誰歌功頌德又單獨批判了誰,它只是將一千一百年前的那張地獄畫卷完整而生動地展現給我們看,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依然能夠為前人的苦難震撼不已。

最後,再附上韋莊的一些精彩詩篇。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

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

《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而他最好的還是《秦婦吟》,而要讀懂這首詩,就得知道詩的歷史背景。

事實上,任何一首詩,要想真正的理解,就必須讀懂背後的故事。

學詩一定要跟著歷史來學。詩以詠志,詩不是孤立的,它是有歷史背景的。只有知道了那些背景,才能理解那些詩。

比如李白的詩,你只有知道唐玄宗對他的召喚,才能讀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快意。

你只有知道了李白晚年入獄,得郭子儀搭救,才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釋然。

讀過陸游的一生,才能懂得“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裡的悲壯……

我曾經就想找一本把詩背後的歷史能給孩子們講一講的書,幫助孩子們學好古詩,因為現在是大語文時代,最近終於發現了這本書,這也是順應新課改而編輯的吧。

出版社給我寄了一套書,叫《跟著古詩詞學歷史》,跟我想的一樣,就是透過詩詞講歷史,通過歷史講詩詞。#年度好書計劃#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孩子透過這種方法,多學科的交融,才能真正理解詩的意思,而詩詞對孩子的學習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新的教學大綱,詩詞數量大幅增加,甚至人大初中的一次招生考,語文內容竟然百分之九十都是詩詞跟古文。

所以,得語文者得天下,而語文的重中之重就是詩詞跟古文。

透過這套書,不但可以讓孩子更容易記住詩詞,還能讓孩子瞭解歷史知識,對他們的寫作也會有幫助。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讓孩子透過這套書,把課堂裡學到的詩詞徹底鞏固下來,這會真正成為他們腦海裡的財富。

點下面的連結購買,這套書一共四本,現在團購價是89元,點下面的橫條參團。

一首流傳很廣的唐詩,後來失傳,千年後竟然出現在敦煌

這才是大語文《跟著古詩詞學歷史》

檢視

Tags:秦婦吟韋莊這首詩詞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