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瓷的器型――虎子

由 關中拾遺 發表于 娛樂2021-10-13

簡介再如浙江省溫州市郊白象鎮西晉永寧二年(302年)墓出土的甌窯青釉虎子(圖6),器身呈圓形,口部上昂,彎曲的提樑置於頂部中央,無任何造型和裝飾,完全是一件實用器

青銅虎子是怎麼做成的

虎子,又稱“楲”,是博物館藏品或者考古發掘中常見的一種陶瓷器,因其形似伏虎故名之。上世紀50年代,考古學界對虎子的用途進行過一場辯論同,一種觀點是認為虎子作為酒器、茶具、盛水器等用具;另一種觀點認為是男性專用的溺器。70年代以後,多數學者普遍贊同第二種觀點。2008年版《中國文物大詞典》將這虎子歸為男子便器之屬。

浙江博物館的東漢越窯褐釉虎子(圖1),器身呈筒狀,圓口,旁塑有側仰的虎頭,雕刻細緻,四肢呈臥伏狀,器腹刻彎曲的線條來表現毛髮,提樑平弧,上為繩索樣紋。除器底部外,均施釉,釉色為醬褐色並有亮澤,釉層剝落嚴重。

瓷的器型――虎子

圖1

瓷的器型――虎子

圖1

江蘇省南京市出土三國吳赤烏十四年(251年)青釉虎子(圖2),筒狀器身,提樑做躍虎狀,虎頭塑造形象逼真,虎身拱起,張力十足,四肢緊抓筒身,做欲路狀,虎尾蜷貼於後。器身施青釉,潤澤有光。

瓷的器型――虎子

圖2

浙江省嵊州市石瑛鎮苔苔山西晉太康九年(288年)墓出土的越窯青釉虎子(圖3),器形做臥虎狀,虎頭高昂,圓目怒睜,圓形的口部從張開的虎口吐出,四肢粗短有力,器身戳劃飛翼紋,提樑拱起。青釉光潤,製作精良。虎子的臂部為平面且不施釉,由此可知裝燒時工匠將虎子豎起,臂部向下放置於窯床上,這樣可以更好的節約窯爐空間,增裝燒數量。

瓷的器型――虎子

圖3

瓷的器型――虎子

圖3

江蘇省鎮江丹徒出土的西晉青釉虎子(圖4),口部刻虎頭,張口睜目,胸部刻捲毛,腰部兩側刻劃飛翼紋,四足為蹲伏狀,背有弧形提樑,股上貼塑虎尾,將山中之王-老虎的神態塑造的勇猛雄壯,形象逼真。整個器型顯得穩重美觀,靜中寓動,富有生機,是虎子中難得的精品。

瓷的器型――虎子

圖4

西晉虎子中還有一些造型較為簡單,如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上圩頭鄉西晉元康八年(298年)墓出土的越窯青釉虎子(圖5),僅器身與四足為伏虎狀,提樑彎曲,短小的虎尾塑貼於提樑後,平臂。裝飾趨於簡單,已經沒有了口部的虎頭和兩側的飛翼紋。再如浙江省溫州市郊白象鎮西晉永寧二年(302年)墓出土的甌窯青釉虎子(圖6),器身呈圓形,口部上昂,彎曲的提樑置於頂部中央,無任何造型和裝飾,完全是一件實用器。

瓷的器型――虎子

圖5

瓷的器型――虎子

圖6

東晉時期的虎子數量減少,雖然造型風格沿襲前朝,但製造工藝和產品質量較西晉有所下降,如浙江省黃岩市秀嶺水庫東晉咸和二年(327年)墓出土的越窯青釉虎子(圖7)。

瓷的器型――虎子

圖7

南北朝的虎子造型風格為之一變,口部粗壯,腰部收小,提樑多為絞索形,圓臂,底部無釉。如山東省高唐縣東魏房悅墓出土的釉陶虎子(圖8),虎頭雄壯形象,四肢蹲伏,絞索形提樑。施醬釉,造型風格頗粗獷。

瓷的器型――虎子

圖8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博物館的北周青釉虎子(圖9),簡化的虎頭呈四十五角上仰,兩側劃出虎嘴和毛髮,四足粗短有力,提樑粗大呈絞索狀。青釉特別光亮,釉面開細小紋片,底部無釉,可見了裝燒方式發生的改變,由臂部向下的立燒變為了底部賂下的平燒。

瓷的器型――虎子

圖9

瓷的器型――虎子

圖9

江蘇省宜興出土的南朝青釉虎子(圖10),造型與釉色與圖9相同,其生產的時間與窯口亦應相同。

瓷的器型――虎子

圖10

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鄉沙河出土的南朝青釉虎子(圖11),虎昂首引頸長嘯,雙眼威猛有神,虎腰內收而微微下塌,襯托出寬闊有力的前胸,臂部重心略向後移,前肢斜撐,生動表現了虎的勇猛神態。

瓷的器型――虎子

圖11

南北朝之後,造型生動的虎子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實用的“夜壺”類溺器,作為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具,一夜沿用至近代,如陝西省銅川市耀州窯博物館的清代黑釉虎子(圖12)

瓷的器型――虎子

圖12

關於虎子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主要觀點有三個:

一是李廣射虎而鑄虎形溺器說。《西京雜記》:“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此處即說漢將軍李廣射殺猛虎後,用銅鑄造臥虎之形的小便用具。

二是麟主伏虎的神話說。元代陳芸的《芸窗私志》:“客問瑤卿曰:‘溺器而曰虎子,何也?’答曰:‘神鳥之山,去中國二十五萬裡,有獸焉,名曰麟主,服眾獸而卻百邪。此獸慾溺,則虎伏地仰首,麟主於是垂其背,而溺其口。故中國製溺器,名虎子也。’”此即謂古人將溺器塑造成伏虎的形狀是來源於麟主伏虎的傳說。

三是青銅匜演變說。青銅匜從早期的四足逐漸演變成三足,再到無足;在流口設計上也從早期全部的敞開式流口漸變成管狀式流口;也多出現了龍虎之類的獸首形流口。造型也由繁複走向簡單,“戰國中、晚期以後,青銅禮匜的外形逐漸走向簡單、輕薄、無足、無耳的鑄造方式”。這些特徵的變化已漸趨吻合虎子的部分器形。

而細究之,前二個觀點皆為古人之說,來自傳世文獻記載,實不足採信。虎子器形由青銅匜演變而來一說雖有其一定的合理依據,但因缺乏確切的文字及其它相關材料證明,故虎子器形的起源之說現在仍難以形成定論。

後記:

窺瓷

——是朋友

元寶

的微信 公眾號,他 從事瓷器學習多年,在朋友勸說下開始寫公眾號,只為了探討學習,喜歡的朋友關注一下,可以互動。這些都是作者原創,發在頭條上也是經作者本人同意。

Tags:虎子青釉提樑溺器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