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由 史小然 發表于 娛樂2021-10-01

簡介回想小學一年級時,我是讀不懂這首詩的,不是沒有見過鵝,而是不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詞,比如:“曲項向天歌”的“曲”字,小時候只知道“彎彎的月亮”的“彎”字,不知道“曲”就是“彎”的意思

泳鵝的泳字是什麼意思

溫習古詩詞,汲取新力量。

我史小然。

今天我溫習了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詠鵝》。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原詩如下: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據說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的時候寫的。

回想小學一年級時,我是讀不懂這首詩的,不是沒有見過鵝,而是不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詞,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比如:“曲項向天歌”的“曲”字,小時候只知道“彎彎的月亮”的“彎”字,不知道“曲”就是“彎”的意思。

還有“項”字,那是“脖子”的意思。見過鵝的同學都知道,鵝的脖子是彎的,它抬頭叫“鵝 -鵝-鵝”的時候,就像是在對著天空在唱歌。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還有:“白毛浮綠水”這句很好理解,就是說:鵝有一身白色的羽毛,它正在清澈的水中游泳;但是“紅掌撥清波”這一句的“紅掌”,我當時不太理解,因為平常看見鵝的腳掌就是橙色的、黃色的,紅色很少見,其實橙色、黃色和紅色很相近,有些鵝的腳掌,顏色可能要深一些,看起來就是紅的。

還有“撥”字,當時完全不認識這個字,後來才知道“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這就是“撥”字的意思。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那麼這首古詩,整體來理解就是:小時候的駱賓王,正行走在池塘邊上,看到幾隻長著白色羽毛的鵝,正在水裡游泳,它們伸著彎曲的脖子,向著天空,在 “鵝-鵝-鵝”地叫,同時兩隻腳掌在水裡不停地划動。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理解了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後,我們還可以想一想,編輯課本的老師們,為什麼把《詠鵝》編排成我們學生生涯裡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呢?我是這麼想的:

1。這首詩第一句就是“鵝,鵝,鵝”, 這裡的“鵝”既是指真正的鵝,也是擬聲詞。在詩篇的開頭就出現聲音,這叫先聲奪人,這種表達方法很厲害,效果很好,我們在以後的閱讀生涯中,會經常看到,也會經常用到。

2。詩裡出現“白毛”“紅掌”“綠水”這些詞,都是描寫顏色的,這些顏色詞彙之間的對比,會產生強烈的表現效果。比如天氣很好的時候,我們看藍天白雲,一白一藍的對比,是不是感覺很舒服,很爽?

3。詩裡的“浮”“撥”兩個字,能夠很準確地描寫出鵝的狀態。還有“歌”字,一般情況下是名詞,但是這裡的“歌”是唱歌的意思,這叫名詞動用,這種用法是中國古詩詞和文言文中經常看到的。

小結一下,這首詩給我們幾個提醒:

就是在我們小時候開始學習語言文字時,就要注意學習和積累關於聲音、顏色、動作等方面的詞彙,這些詞很基礎,也很實用。

7歲孩子寫的《詠鵝》,憑什麼成為我們必學的第一首古詩

現在很多成年人,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時候,不管是表達自己的心情,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與別人溝通交流,經常出現表達不到位、不準確、很空洞、很抽象的情況,空話套話,沒有實質內容。

造成這種情況,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從小到大,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積累這些基礎詞彙,也沒有經常練習和運用,做不到左右逢源、熟能生巧。

講起來,

學習和練習都很重要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編輯課本的老師們,為什麼把《詠鵝》編排成我們學生生涯裡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也理解了駱賓王為什麼會被人們稱為“神童”。

Tags:紅掌這首駱賓王古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