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由 聽風吹麥浪 發表于 娛樂2021-09-18

簡介有時候,拾糞人也會遇到類似的一種小運氣:有時候低頭看著哪裡有牛糞時,忽然會看到前面去趕集的雜貨車子上,偶爾會顛落下來一些小東西

摟草打兔子後面是什麼

《遙遠的鄉愁》之五十

這個世界上,語言暴力比肢體傷害更厲害,它就像一把殺人於無形的利刃。

很多人永遠不知道,自己一句話,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傷害。

放過自己,放過別人,放過世間的一切。

人生浮常,一切緣來緣去自有它的定數,而又何必苦苦糾纏忘不掉的過去,釋懷不了的人。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一個轉彎,便會忘了來時的路。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每年,當生產隊裡分的口糧和雜糧不夠吃時,大家就指望著自留地裡生產的那點東西,來貼補下生活。

以前,大家常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想怎麼著都行!”

“一畝三分地”這個說法,是起源於帝王制時,王侯將相在深宮大殿裡待的煩悶無聊時,在宮室外給自己留的一點能從事點農耕的地方。一是用來解悶,二是表示沒忘記農耕,也沒忘記天下黎民的意思。

後來,“一畝三分地”就演變成了一句比喻,是說在自己的“地盤”裡,想咋地就咋地!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但當時,在生產隊裡時,社員們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啊!

從記事起,生產隊裡倒是給社員留了點自留地,當然都是在小塊的相對貧瘠的土地上,每個人也只有兩分地。

所以,這句話應該這樣說:“在自己的兩分地裡,想怎麼著都行!”

雖然只有兩分屬於自己的土地,但社員們卻珍惜得不行。

因為生產隊裡分的那可憐的一點糧食,差不多“造光”(方言:用光、用完)時,就要依靠自己自留地裡的這點收入度日了。

到了施肥季節,大家趴在自家院子裡,撅著屁股使勁地掏雞窩子,將裡面的雞糞全扒拉出來。

加上糞坑裡積攢的一點土雜肥,也都一股腦地運到自留地裡,希望自留地裡的莊稼比生產隊里長得好。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2

其實,事實也是這樣。

每年老隊長看著大家自留地裡沉甸甸的莊稼,總是搖著頭感嘆:“這幫兔崽子啊,還是伺候自己的自留地上心!”

“被窩裡放屁——獨吞”,是北方的一句歇後語。話雖然俗,但道理卻很實在。

老百姓都明白,生產隊裡的糧食等收入,是大家的財物,能分多少是多少;即便生產隊的“小領導”們能多吃多佔點,但也不敢獨吞。

唯有自留地裡的那點收入,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是可以捂著、蓋著地慢慢來享受的。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那時候,為了多給自留地積攢點肥料,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揹著糞籃子(方言:糞筐)去撿糞,我們稱為“拾糞”。

很多鄉下老人去趕集、串親戚,有時都揹著糞籃子。

那時候的老人,一般穿著一件黑粗布做的破棉襖,上面補丁摞補丁。棉襖的扣子都沒了,就將左邊的一片棉襖往右邊一蓋,腰間找根草繩紮上了事。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3

出門時,老人將糞叉子一頭杵在糞筐裡,一頭夾在腋下;兩手揣在袖子裡,是一路走一路低頭拾糞。

大路上,有些人會趕著牲口去趕集,跟在後面倒是可以拾到一些牛驢糞便。

因為貪戀著路上的兩抔牛糞,甚至連去親戚家的路都走錯了。

農村裡有句俗話,叫“摟草打兔子——兩不誤”。是說有時候去割草時,碰巧了還能捉住一隻野兔,那就有口福了。

有時候,拾糞人也會遇到類似的一種小運氣:有時候低頭看著哪裡有牛糞時,忽然會看到前面去趕集的雜貨車子上,偶爾會顛落下來一些小東西。

拾糞人不管是啥東西,四顧無人後,就一把就撿起來揣在懷裡了,嘴裡還叨唸著:“風吹草帽扣鵪鶉,運氣來時不由人啊!”

那時候,別說是撿到一些小物品,就是撿到一根麻繩擰成的“草要子”,拾糞人都會撿起來系在腰裡,拿回去準備明年去捆麥子用。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4

但是,有一樣東西,大家一般是不撿的——毛巾。

毛巾在北方稱“手巾”,手巾有“手緊”的意思;“手緊”是手頭緊張,意思是撿了毛巾日子會過的更手緊。

當時,很多男人頭上都包著一塊毛巾。

有時候,忙的時候會遇到風天,不知什麼時候就掉了。

一般時,只要大概想起來是在哪裡掉的,回去找時都還會找得到。

當然,如果趕集的貨車子上,掉下來的是一沓子新毛巾,就又另當別論了。

而在每個集市上的牲口市場裡,更是彙集了很多揹著糞籃子的人。既有集市上的閒人,也有鄰村的拾糞人。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農村有句俗話:“人浪笑,馬浪叫,豬浪吧唧嘴,狗浪跑斷腿。”

牽來這裡的牲口,有些是不賣的,是專門來交配的。

有些人精心養著一頭公驢,那頭驢就是“種驢”了,拴在一棵樹下,在驢頭上栓塊紅綢布,提醒那些牽著母驢來交配的人,來他這裡就是了。

不遠處的樹下,也有掛著紅綢布的“種牛”、“種豬”,圍著一圈等待配種的母牛和老母豬,以及牽著它們來的鄉里鄉親。

這些地方也是拾糞人覬覦的地方,他們有著自己的理論:人多的地方牲口就多,牲口多的地方,屙糞就多。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5

這些人不停地轉悠著,手裡的糞叉子是時刻緊攥著。

看見哪頭牛才一翹尾巴,或者牲口的後腿岔開、才有往下一蹲的架勢,那糞叉子已“欻”地伸到了牛驢屁股下面。

基本上等不到牛糞“沾上地氣”,就已經被收入籃中了。

“技術好”的老拾糞人,基本上是“叉出糞回”。

等牛屙完糞,一點牛糞都不會掉到地上,全被糞叉子接住了。

老拾糞人手勁特大、“手法純熟”,單手接了一糞叉子的牛糞,就像當兵的順手將手槍插回到腰間的槍套裡一樣,頭也不回地將糞叉子往後一扣,一叉子的牛糞就“精準”地、熱氣騰騰扣在了背後的糞籃子裡。

為了多搶點牛糞,拾糞人之間也會“搶地盤”,甚至會偶爾“開戰”。

先是口頭之爭,唾沫橫飛;後來就是鬍鬚盡張、戟指相向;再後來,就是糞叉齊舞了。

那時候,老人出去一天,走個十多里地,要是能拾一筐子牛糞、狗糞、驢糞、豬糞啥的回來。回來時,就像是發了一筆小財一樣。

見著的人都會恭維:“大爺,你老人家厲害了,拾了那麼多糞!”

老人就“嘿嘿”地笑,走路都輕巧了很多。

回家吃飯時,兒媳都會在碗裡,多夾一筷子自家醃的黑乎乎的鹹蘿蔔絲。

《遙遠的鄉愁》:拾糞人不等牛糞“沾上地氣”,一叉就已收入籃中

你的每一份經歷,不管是順境還是坎坷,都會增加你生命的厚度。

世界很小,請帶著夢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請帶著堅持努力成長。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再也不必羨慕那些能夠外出旅行的人了。

因為在我看來,這些事情只要有錢、有時間都能辦到,而把每天的生活過得豐盈,是比旅行更富有意義的一件事。

Tags:自留地牛糞叉子生產隊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