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由 毒舌電影 發表于 娛樂2021-07-03

簡介這不是電影人的自我矯情

幫我拿快遞嗎什麼梗

一部電影要多好,才能好到不能罵?

比如,有人覺得《你好,李煥英》是小品式的強行搞笑,強行煽情,發了一條微博。

接著收到評論: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再來。

一部電影要多爛,才能爛到一點都不允許誇?

比如,當有人覺得吃了《唐探3》的笑點,誇它好笑。

“這話也能說得出口?你的沒良心呢?”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78。22億。

這是中國影史最雄偉的一次春節檔。

但在“票房再刷記錄”的神話之外,從每部作品延伸出的爭議、口水、罵戰來衡量:

Sir想潑點冷水:

電影被綁架了。

我們的“影評”,越來越與電影無關。

楊德昌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但今天。

電影是把生命濃縮三倍,它變成一場場自以為“正確”的互噴和鬥爭。

01

先從一個爭議熱搜說起。

#唐探3 侮辱女性#。

電影展現了這樣一個段落:被藏在裹屍袋裡的女護士將要甦醒,周圍的黑幫、警察誤認為鬧鬼詐屍,不等開啟裹屍袋,就一頓拳打腳踢……

動作誇張,場面激烈。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這是一個典型的鬧劇笑話。

或許不高階,不好笑,但Sir怎麼也想到,這能上升到“辱女”。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不愧是你啊,陳思誠”。

於是,電影中所有的低俗笑話、乃至結尾處“單身母親因窮困賣身”的故事情節,都成為了《唐探3》(或者說陳思誠)油膩厭女的證據。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坦白講。

“痛毆女護士”確實套路,“36D”也確實低俗,但,這跟辱女厭女又有何干?

王寶強說“她如果願意加入中國籍我就娶了她”,這句臺詞諷刺的不是括號裡說的:那些普通而自信的男人?

所以唐仁“油膩好色”的“丑角”人設,會吸引男性效仿,產生不好的示範作用?

所以一個故事中的女性遭遇,能代表“女人離開了男人就只剩賣身”的事實陳述?

如果《唐探3》辱女?

那周星馳是不是也辱女?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再退一步。

如果這些直男導演拿女性的樣貌,身材開玩笑不妥當,那賈玲呢?

別忘了《李煥英》本身也有不少拿女性外表做梗的玩笑(比如賈玲和陳赫在那個狹小的屋簷下閃躲挪騰地避雨),甚至於,影片最爆笑的一幕,沈騰在表演二人轉時不小心被扒褲。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這算辱男麼?

當年拍《唐伯虎點秋香》,根據劇情需要:

秋香(鞏俐)會被踢成豬頭狀,然後由唐伯虎(周星馳)用“還我漂漂拳”幫她還原,可一向拍慣正劇的鞏俐不理解這種無厘頭,認為是香港演員故意刁難她。

鞏俐還特意電話張藝謀。

張藝謀回答:“你還沒有學到這一塊,你還不太知道,但是你就跟著他們走,會很有意思的。”

可鞏俐還是不能理解,最後不得不找人反串。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事後,鞏俐談起無不遺憾:“如果有機會的話再好好演”。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喜劇本身就是“獻醜”的藝術,就是要將一切美的毀給你看。

如果你端著,那你不是一個真正的喜劇人。

而一個真正的喜劇人,觀眾不僅不覺得他醜,就連他自己也不同意。

“這個跟男女我認為沒有太大的關係

你不能這個時候突然說我太端莊了

我演不了喜劇

那怎麼行?

為什麼忽然一拐你就說男女有別?”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我不是想得特別明白

我是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這件事情

因為我一直認為我自己特別可愛

我沒有,我從來沒有覺得

我有扮醜過”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但很遺憾。

在“性別正確”的大旗下,一個關於喜劇處理好不好笑的技術問題,被看作一個道德問題,甚至於,帶有性別天生的原罪。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02

為《唐探》《李煥英》說話?

不。

電影創作被泛道德化綁架之所以可怕,因為它總能印證那句古話。

“覆巢之下,安有全卵。”

前兩天,公眾號《一條》發了篇文章,推薦Sir曾經推薦過的《孤味》。

這是一部毫無疑問的好電影。

但文章評論區,幾乎是一邊倒謾罵。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原因,就在於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渣男”婚內出軌,女的卻遲遲不肯離婚,直到“渣男”死了,女的才徹底放下,並“大度“地讓小三參加渣男葬禮。

聽上去確實不正確。

因為它只讚美女性的大度和隱忍,沒有鞭撻男性的花心和背叛。

最後還反過來要女性和自己和解。

這種極不公平的兩性關係怎麼可以拍出來?

坦白講,Sir嚴重懷疑這些評論者,有多少真正看過這部電影,或者在看的過程,真正試圖去理解片中人物的現實困境。

電影當真只拍“渣男”麼?

別忘了“渣男”的大女兒,也是一個“渣女”。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而且,這“渣女”的老公也“自輕自賤”地一次次原諒她。

再進一步,“渣男”就全然一無是處嗎?

如果你看過《孤味》,你就知道,強勢女主片中唯一一次驚慌失措,就是她巧遇丈夫的情人,並從情人口中,得到丈夫對自己的評價。

評價裡既有遲來的歉意,更有對她說過謊言的隱瞞。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是的。

林秀英心裡其實有一個秘密。

當年,因為做生意,男人偷拿岳父印章銀行貸款,結果生意失敗,致使岳父不得不變賣家產。

這次事件徹底壓垮了男人,致使他離家出走。

但事實是,偷印章的人,其實是女主。

換句話說,渣男固然可恨,但到底也是一個可憐人。

孃家是當地大戶,老婆賢淑能幹,無奈自己只是一個每月領著微薄薪水的小警察。

為了“男人的尊嚴”,他辭職創業,一次次失敗,直到岳父突然破產,才知道老婆給自己的本金,其實是偷來的。

而為了老婆與孃家人的關係,男人嚥下這秘密,揹負不屬於自己的偷竊罪名,遠離家鄉,直到死也一個人都沒有說。

所以,看到這,你還想打死這個男人麼?

所以,女人最後的和解,當真是放下一個男人,一段感情?難道不也是放過那個曾經犯錯的自己?

還是那句話:

一個人太複雜了,怎麼可能簡單粗暴地用渣不渣去裁決。

描寫

正確

固然鼓舞人心,當電影中的人物永遠活在義正言辭的

正確

裡,那人物不再是人物,而是概念,工具,甚至於,某些人隱秘又源源不斷收割人頭(利益)的旗幟。

03

你是不是不尊重女性?

你是不是屁股歪了?

你是不是在吃人血饅頭?

《降臨》有一句臺詞:

制錘之人,視萬物為釘。

Sir真真切切看到,今天,對創作者、投資方和運營方來說,洶湧而來的

正確

輿論,已無可迴避地成為了下一次創作的鐐銬。

我們一邊反感審查,一邊又興致勃勃地拿著大錘,從男女差異,道德判斷、階級立場,甚至於政治傾向,錙銖必究地釘出電影問題。

絕大多數還指向無法證偽的陰謀論。

比如,動機。

典型問題:

你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你拍這部電影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這是《刺殺小說家》在豆瓣最熱門的一條評論:

“路陽是不是領了給85花拍代表作的kpi。”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無獨有偶。

《侍神令》最熱的一條評論是:

“確定不是打著陳坤和周迅的幌子捧渣男(屈楚蕭)和瞪眼妹?”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再把目光投遠一點。

2017年《戰狼2》與《敦刻爾克》前後上映。

前者爆火,點燃觀影狂潮的同時,也點燃了高漲的民族情緒。

於是。

給《戰狼2》出錢的才是愛國者,給《敦刻爾克》買票的都是“慕洋犬”。

#賺中國人的錢#、#造子彈打中國#

……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去年,《八佰》上映。

屁股坐歪、扭曲歷史、洗白罪人。

電影還沒上映,就被一輪爆捶。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這就是今天在中國熱映電影的下場,圍繞作品的評論沸沸揚揚,但這當中,極少出於作品本身的討論。

比起電影的好與壞,人們更關注是你的立場。

你特麼想為誰說話?

男人還是女人?窮人還是富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千萬別以為這是意識形態電影的困局。

在種種鬥爭思維的指引下,一部“你好李煥英”,愣是看成了“刺殺李煥英”。

被解讀出了新的教育意義——

批判喪偶式教育。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你肚子裡明明就有兩碗粉”,就這麼堂而皇之地騎在導演頭上。

“為什麼要弱化父女親情線?”

“只有我覺得賈玲對不起爸爸嗎?”

“消費親情是不是就是為了撈錢?”

最絕的一種評論——“你媽死了,這人血饅頭你也吃?”

1293,882,1418,這是三個讓我們觸目驚心的數字。

真實數字還不止如此。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04

電影越來越難了。

它難就難在,

它要恪守的正確越來越多。

拍一部電影,最該被重視的是什麼?

A。政治立場。 B。性別意識。

C。行業陰謀論。 D。我自己。

選D,答案很明顯。

不,這是曾經。

今天,拍一部電影,不論商業或藝術,已越來越難遵從作者本身的自由。

——除非你不打算給任何人看。

因為自由最忌憚兩個字——

“正確”。

近幾年,你應該總能在大媒體看到類似標題:“當時的經典,如今如此三觀不正”。

什麼瓊瑤男主們被集體冠上渣男名號;什麼《奮鬥》變成了富二代的劈腿故事……連經典愛情《梁山伯與祝英臺》也被拉出來批鬥。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這難道是一件好事?

是當年的我們“不正確”了。

還是現在的我們太“

正確

”了。

再把話說得露骨一點。

這些對

正不正確

的區分,本質真的是為了追隨真理嗎?

還是打壓異己,證明自我的武器?

絕對

正確

恰恰是絕對權力的手段。

因為在絕對眼中,“

正確

”的反義詞不是“錯誤”,是“差異”。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正確

”是隻能存在一種聲音。“

正確

”是我的聲音。

但諸君,別忘了,真正偉大的電影,恰恰是對

正確

的反動。

比如《英雄本色》。

宋子豪和小馬哥的友誼讓我們感動,恰恰在於在血緣關係和世俗價值之外,還有一份不正確的義氣。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比如《色,戒》。

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愛情之所以讓我們感動,恰恰在於在家國大義和禮教傳統之外,還有一份不正確的情慾。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甚至於邁克爾·哈內克的《愛》。

一個男人最後用枕頭悶死了自己癱瘓在床的妻子。

他既不捨得又恨的表情,照見的,其實是我們對愛的虛偽。

我們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獨立和堅強。

我們的愛,很可能是一種虛榮的回聲。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什麼叫

正確

Sir理解的“

正確

”,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追求,沒有統一的路徑,更沒有指標與卡尺。

你相信你的。

我篤定我的。

一個真正良善的社會,應該多談興趣,少談三觀。一個真正進步的社會,應該多談個體豐富性,少說絕對正確性。

之於電影。

那更需要傾聽,包容。

這句話Sir說了太多次,中國電影還小。

這句話你們也聽過太多次了,把電影還給電影。

這不是電影人的自我矯情。

把電影還給電影的本質是,把自己還給自己。

你不是道德的代言人,你也不是權威的一部分。

太多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

每當我們失去自由時。

伴隨的聲音,往往不是一陣悲鳴,而是一陣歡呼。

在這樣的歡呼聲中,“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成為笑談。

但你若仔細聽。

其實所有的歡呼,也只是一個聲音:

“這才是

正確

的,你憑什麼不?!”

憑什麼?

因為。

答案算老幾。

藝術和我的起點,恰恰在於不相信正確答案。

今天,我們電影正被“正確”這兩字害慘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破壞之王阿姨

Tags:電影正確sir李煥英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