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天價紅條封462.3萬落槌,"民間實寄封"告訴你什麼是收藏

由 郵務所獵奇 發表于 娛樂2021-06-22

簡介這件紅條封實寄封的紅條一直貼到信封反面,寫有“於臘月十三田庫”等字樣,兩邊空白處分別清蟠龍2分郵票五枚,蓋蒙古庫倫庚戌四月十三全漢小三格干支戳,正面蓋"庫倫加緊信件發字第二0二號"戳,有北京庚戌年四月廿四日小三格干支快信

實寄封郵票值錢嗎

2018年6月23日,在北京保利春拍現場,一件1910年庫倫寄北京的紅條封以462.3萬元天價落槌。據說該藏品拍賣前有人給出估價在200萬元以內,而最終的成交價卻高過估價兩倍多,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件藏品被市場所熱捧呢?

天價紅條封462.3萬落槌,

解讀紅條封!

紅條封,是清代晚期至民國初年使用的一種極為特殊的寄信方式。其信封(中式信封樣式,豎長條狀)正中間寫收件人姓名處有一豎長紅色帶狀條,這個紅色長條最初是由寄件人剪裁好一張長方形的紅紙貼到信封上去的,目的是密封信函的封口,防止人為的拆閱和窺視,後來逐步演變成印刷版的紅條封,即在信封上直接印刷長方形紅色條框,用來代替紅紙條。紅條封的出現填充了中國早期的郵政發展史,也是探索我國近代交通郵遞歷史的重要依據。

它為什麼這麼貴?

2018年6月23日春拍的這件紅條封藏品,之所以拍出462。3萬元的天價,還是原於它的稀缺性和史料價值。

這枚1910年庫倫實寄北京快信紅條封,背貼清蟠龍2分郵票五枚,蓋蒙古庫倫庚戌四月十三全漢小三格干支戳,正面蓋

"庫倫加緊信件發字第二0二號"戳

,有北京庚戌年四月廿四日小三格干支快信到達戳。三枚戳中正是這枚“

庫倫加緊信件發字第二0二號

”戳中

"加緊信件"

四個字讓人眼前一亮,從而奠定了它“封”王的位置:

清代末期國家郵政開辦快信業務的第一年是1905年,先在北京、開封、天津、漢口、上海、福州、廣州試行,以後逐步推展;同年制定了快信章程,規定了快信的資費、手續等,並附有可寄遞快信的各地51處郵局名稱,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過去100多年中,從未發現清代蒙古地區寄出的快信封。當時庫倫寄北京的平信郵資為4分,快信郵資為10分,而這件貼有5枚二分清蟠龍郵票的紅條封,可以佐證蒙古地區有快信業務,這枚1910年庫倫實寄北京快信紅條封的出現,

它填補了大清代快信郵政史和大清蒙古郵政史的空白

天價紅條封462.3萬落槌,

紅條封收藏給我們的啟示!

在紅條封這類書信藏品中,因其獨具文化性、佈滿歲月痕跡而別具韻味,好的藏品拍一件少一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件件都是孤品,從這件紅條封藏品中可以給我們的啟示:

1。

收藏的文化性

紅條封的紅條把中國人尚紅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個“紅”字可以和出名、好運、事業興旺、紅運、開門紅、滿堂紅、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等等這樣的詞彙聯絡起來;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貼紅對聯,元宵掛紅燈籠,新婚貼紅囍字、穿紅衣裳,等,人們把紅色當成喜慶祥瑞的象徵。

從這張窄窄的紙片上,折射出中國人素來注重禮儀的風範。

中國為文明古國,素來注重德行教化,在古代書信的行文用語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書信文化的厚重,其內容無論是行文格式,還是尊稱用語,都極其講究。如這件紅條封書信信封紅條,體現了對收信者的一種禮敬、揖讓態度,信封上的所有文字均為毛筆書寫,墨濃字秀,古意分明。

右邊起首寫“郵帶至北京西單牌樓南絨線衚衕內後牛肉灣路北交”字樣,中部紅條紙上為收信人的尊稱:“馮三老爺收拆”,其中“馮三老爺”字樣明顯要比其他的字要大一些,顯得分外突出。可見寫信人對收信人極其謙謹,輩分或在收件人之下。

2。

實物史料研究

但凡成熟的收藏愛好者必定愛好研究,有史料研究的基礎,沒有史料基礎的收藏者是不成熟的。不斷學習和充實、發掘有價值的藏品,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具有其重要的意義。

這件紅條封實寄封的紅條一直貼到信封反面,寫有“於臘月十三田庫”等字樣,兩邊空白處分別清蟠龍2分郵票五枚,蓋蒙古庫倫庚戌四月十三全漢小三格干支戳,正面蓋

"庫倫加緊信件發字第二0二號"戳

,有北京庚戌年四月廿四日小三格干支快信到達戳,郵件起點和終點都蓋有郵局印章,郵路清晰明瞭,郵資憑證齊全。

正面左邊起有“要信莫悞”四個字,說明這是一封非常重要的信件,或者是非常緊急的一封書信,類似於現在的特快專遞;下首“自蒙古大庫倫”字樣,說明信件是從內蒙古大庫侖發出,這件紅條封書信儲存完好,是研究晚清時期紅條封書信和中國晚清民營信局及近代郵政發展的實物資料,亦是探索我國近代交通郵遞歷史的重要依據。

Tags:紅條快信庫倫信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