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由 紫翹 發表于 藝術2021-06-05

簡介看到他們,許多人早已樂開了花,殊不知這作揖拜年在古時也頗為講究,不僅手勢,還有時間

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

古人云: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一句問候,一聲祝福,增進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你我的心靈。近鄰也好,親朋也罷,跨了一步之遙,越過萬水千山,拜年無距離之界。在匆匆而過的時光中,它就像那微風吹動下,水中泛起的漣漪,只輕輕一蕩,便貼近了對方那柔波似的心胸。

“恭喜恭喜中國年……”伴著優美的歌聲,我們的思緒像無法停留的風,在時光中飄蕩、飄蕩……

“正月之朔,是謂正旦,躬率妻孥,潔祀祖邇。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祥和、美好的民間家庭拜年圖。

“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互相慶賀……”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第六卷中向人們展示了當時汴京為官者相互慶賀的情景。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看到明朝詩人文徵明的這首《賀年》,想必現在的我們大多會想起賀年卡。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猶記上學時,每逢元旦,同學們就開始買賀年卡,一包一包的,上面人物、風景應有盡有,煞是美觀。我們精心挑選,一筆一畫寫上自己的祝福,送同學、朋友、老師,只覺心裡美滋滋,卻不曾想它原來這樣有“分量”。

月光寶盒嗖的一聲,時光回到一千年前。那會兒賀年片叫“名刺”亦“飛貼”,是宮廷、官府拜年的專屬用品。明朝起,開始流傳於民間。盛行之後,每到過年人們都會在自己的家門上貼一個紅紙袋,上面寫著“接福”兩個字,那袋子就是用來放別家的飛貼的。

“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在清人藝蘭生《側帽餘譚》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已有團拜。新年之際,三五親朋,一二好友,聚在一起,相互祝賀,也是別有一番歡喜在心頭。

人成念,詩成酒,悠悠流轉已千年。作為歲首朝賀的拜年已成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一閃一閃,代代相傳,愈燃愈旺,愈傳愈歡,從人群到形式都越發廣泛。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如今的年更像是《紅樓夢》中的鳳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一團花紅柳綠的簇擁之下,她姍姍而來,祝福也隨之而至。最先看到那電視裡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他們一身吉利,面帶笑容,向觀眾作揖拜年。看到他們,許多人早已樂開了花,殊不知這作揖拜年在古時也頗為講究,不僅手勢,還有時間。

古時拜年,時間上最合適的在除夕零點以後;而動作上,則傳承了我國自古以來“男左女右”的傳統,作揖時要求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反之,只是不需要抱拳,只壓手便可。如果手勢做錯,則意義相反,成了哀拜。

不過俗話說得好“有心拜年十五不晚”,隨著歷史的發展,現在人們拜年已經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五湖四海,各有特色。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討利是”是屬於香港和廣東的特色,在那邊“利是”就是大吉大利、好運連連的意思。在那裡只要你還未婚,就可以帶著笑臉,帶著祝福去討利是了。

在那裡,新年剛過,一片喜氣洋洋裡,到處可以聽到祝福聲和討利是的嬉笑聲,長輩給來拜年的孩子派“利是”,去酒樓吃飯的客人給服務員派“利是”,已婚的人給未婚的朋友派“利是”,公司領導給下屬派“利是”……真是好不喜氣。

“利是”寓意吉祥如意,是個好彩頭,討者討一份喜氣,送者送一份祝福,所以裡面錢的多少並不重要,或是一塊兩塊五塊十塊,也或者是彩票、一張賀卡,甚至還會是一顆甜甜蜜蜜的糖。不過不管是什麼,大家都會特別開心。

送橘子是屬於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拜年的特色。當地的人們,在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袋橘子,然後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一些橘子。橘子的個數不定,但一定要是雙數,然後再說一些吉祥的話表示祝福。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諺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基本上描繪了廈門的拜年特色,意思初一初二要早起,以迎接前來拜年的人客,而初三是絕對不會有人來登門拜年的,可以晚起。

在廈門,初三為喪家清新愁也就是燒新床的日子,關於這個日子有這樣一個說法。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了廈門外島浯嶼。到了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最後倭寇雖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於是到了初三,百姓開始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從此廈門人便把此日作為忌日,一直到現在。

福州人有“觸黴頭”這一說,所以正月初一不拜年,初一早上起來,他們放完鞭炮後,小孩會在街上玩,大人則去左鄰右舍喝酒。

河南的拜年在日子上沒有那麼多忌諱,一般初一不出遠門,鄰里之間互相問候,遠處的朋友則透過電話問候。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到了初二,大多都是到岳母那裡去拜年的,去岳母那裡,則少不了禮物,這禮物頗為講究,不能是對身體有害的菸酒,最好選擇其喜歡的保健品。

這一天,如果是剛結婚的夫婦,女方便要在帶著老公去孃家拜年認親戚,一家家的拜訪,如果女方親戚多,則要拜好幾天。認親的拜訪也要帶禮物,不過這個禮物相對來說較為隨意,不用太貴重,隨心就好。在認親的時候,女方的親戚也會隨心給男方發紅包,表示自己的心意和祝福。

荔枝和桂圓是屬於寧波的拜年特色。在寧波象山縣,結婚第一年的姑娘要帶著老公去拜年,拜年禮品頗為講究,荔枝和桂圓是必須要準備的,這是他們最重要的禮品。

“五跪”這兩個簡潔明瞭的概括了山東大部分地區的拜年特色,即一跪拜祖先,二跪拜高堂,三跪拜鄉親。四跪送家堂,五跪拜親友,誠意至深。

“拜年無大小”是湖北孝感一帶的人們都熟悉的一句話,在那裡拜年時不問親疏的。大年初一,他們拜完天地、家神、尊長,就開始出門拜年。而被拜訪的家庭遇到拜年的人必定會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盡顯他們的熱情。

秧歌拜年是屬於陝北的風情,喜氣洋洋的春節期間,他們每個村都會組織喜慶的秧歌隊伍,挨家挨戶的給人們拜年。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陝北人給這有趣的拜年方式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沿門子。沿門子講究先後順序,每年他們首先要做的是謁廟、敬神,並透過這種方式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祈禱完畢,秧歌隊才開始到每一戶去拜年。那畫面非常熱鬧,當地有一首詩描繪的特別好,“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這特別的秧歌,美好的祝福實在是精彩。

除了秧歌拜年,陝西富平縣的人們在初二那天,各個親友之間會互相贈送麵食和豬肉,當地人稱“拜節”,也是挺有意思的。

說到“有意思”這三個字,我們的少數民族也不甘落後,如居住在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們和龍巖的客家人。前者的對歌喝酒打花臉,後者的舞獅、船燈、龍燈、鼓吹、鬧鑼鼓和民間藝人的“打新年鼓”等表演都是極為有趣和熱鬧的。

拜年與過年同在,過年與春晚同在,現在對於我們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在除夕夜一邊看著春晚一邊看著好友發來的資訊,那是一種習慣和享受;對於長輩來說,全家團圓,一起吃一吃年夜飯,再聽晚輩們說一聲新年好,那是一種幸福和體驗;對於鄰里來說,一張笑臉,一句過年好,那是一種親切的問候。

【文化】潮汕帖式的禮箋是什麼意思?中國年,在時光中飄蕩

古人云: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一句問候,一聲祝福,增進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你我的心靈。近鄰也好,親朋也罷,跨了一步之遙,越過萬水千山,拜年無距離之界。在匆匆而過的時光中,它就像那微風吹動下,水中泛起的漣漪,只輕輕一蕩,便貼近了對方那柔波似的心胸。

拜年不可不知的常識:

1。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並非近期才有。

2。古時拜年與現在拜年有很多不同之處,古時拜年的時間、話語、手勢等都頗為講究。現在則頗為隨意,一般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

3。賀年片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時它叫做“名刺”,宋代時宮廷、官府中極盛,被稱為“飛帖”。到了明代,開始廣泛流行於民間。那時的賀年片與現在不同,裝飾造型較簡單,多用梅花箋紙裁切而成,長3寸,上端書寫受片人姓名,下端簽署祝賀者姓名,中間寫祝辭。

紅素清/文

Tags:拜年祝福初二初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