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由 登高望遠悲秋 發表于 藝術2021-06-02

簡介這個“集市”並不大,但是非常有特色,一般是農曆雙號開“市”,周圍的人都會來湊熱鬧,採購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買一些特殊的東西

三國五更怎麼讀

10年前,第一次去幾千裡外的丈母孃家,先是坐火車,再又乘客車,然後再搭摩托車,

一路顛簸的感覺真的好像“人在囧途”

。但是真正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這3件事情:

柴火灶燒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的習俗。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前面兩件事情,可能大家都比較好理解。

舟車勞頓後的飯菜肯定更香,可以吃上幾大碗;岳父親自倒的酒,肯定越喝越上頭,因為這是一種考驗;至於第三件事情,則是當地的一種習俗,非常有意思。

記得那天晚上喝多了,也不知道自己說了啥,洗漱之後倒頭就睡,第二天醒來已經日上三竿。真的讓人感覺不好意思,又是一陣洗漱,然後下樓。只見大家都在等我吃早飯,現在的妻子對我說:

“起來了啊,趕緊吃早飯,等下大家一起去逢圩!”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逢圩?我心裡有些納悶:

“這是哪個好玩的地方嗎?”

只見妻子笑了笑說:

“別問那麼多,回頭去了就知道啦!”

於是懷著好奇的心情,匆匆吃完飯,一家人就去“逢圩”了。

等到了地方,我才知道,原來“逢圩”就是以前影視劇裡面看過的

“集市”

這個“集市”並不大,但是非常有特色,一般是農曆雙號開“市”,周圍的人都會來湊熱鬧,採購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買一些特殊的東西。

那一次,我真的是大開眼界。後來還專門去做了一個瞭解,

“集市”古來有之,到現在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特殊的“文化”。

我總結歸納為一句話:

“東西再好也得賣力吆喝,吆喝再響也得保證質量。”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接下來,由我給各位讀者一一介紹下。

一、“集市”的多種稱呼,以及與眾不同的特點

我們所說的

“集市”

,一般都是在農村才有,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但是那個時候連雛形都算不上,只能說是“交換”。再到了殷、商時期,交通工具不發達,貨幣流通也不是很成熟。所以當時的人民,預設一個時間,大家聚在一起

“易物

”,就算形成了

“集市”

《周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而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集市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具體的稱呼也有很多種,其特點也不盡相同,比如:

01.季節性的集市稱呼:

這個比較好理解,“季節性”就是比較固定的,反覆迴圈的。

這類的集市,一般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專門賣某種物品。

北宋趙寫了本書叫《成都古今集記》,裡面就提到了一個“十二月市”的說法。意思是,

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一種“市”。一月的時候正直過年,百姓買燈放燈比較多,就叫“燈市”;二月十五是百花生日,所以這個月就賣花,叫“花市”;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至於後面還有

“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等等,每個月就賣一種特殊的物品,以物品來命名“集市”。

02.非季節性的集市稱呼:

這種集市一般比較固定,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擁有的,通常是綜合性的,換句話說,那就是什麼東西都賣,當然還是老百姓生活用品為主。

菜市和米市:

現代也有“菜市和米市”,只不過現在都更加綜合了,一個“市場”上什麼都混在一起賣,沒有細分。而在古代,對此有著明確的要求,“菜市”就是買雞鴨魚肉和蔬菜的集市,而“米市”在很多影視劇或者書籍中也看到過,專門賣米的。

茶市和馬市:

在當時,最重要的物品就是“吃喝”用的茶葉、油鹽,以及代步或者打仗用的馬匹。物以稀為貴,這些東西比較少,大多都是互相交換。

比如漢朝、唐朝等,馬匹多在北方,而茶鹽多在南方,所以就有了互相交換的場所。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類似的這種交換,很多都是官方掌握,因為關係到了一個國家的“民生”,當然暴利壟斷之下還是有人鋌而走險,就是古代的

“走私”

。歷史上的鹽商大多是官方的,也有一些私人的商號做鹽生意,就成了“私鹽”,被抓到可是要砍頭的。

03.特殊的集市稱呼:

除了上面兩種集市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集市,根據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用途等來命名。

節日性的廟市:

這種集市還有一種叫法,稱作為

“廟會”

,顧名思義在寺廟附近聚集而成的。這是一種民俗文化,大多是在節假日,比如

“春節”“元宵”“中秋”

等,老百姓去祈願,攤販們看中了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慢慢就變成了現在的集市。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在宋朝時期,開封有個大相國寺非常有名,這裡的廟會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據說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正是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邂逅了後來的丈夫趙明誠。而那句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把她當時那種驚訝、害羞和好奇的心情表達的唯妙唯俏。

井市和墟市:

這兩種集市,主要還是地點上的不同,和管理上的差異。比如井市,主要是在古代比較大的“城市”才有,一般是在

“十字”或者“井字”

結構的主要街道,有官方管理。而墟市,則大多在鄉村,規模不如井市,沒有規範的管理,規模更比不上井市。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在電視劇裡面會聽到這樣一句話:

“爾等井市小民!”

這起初古代官員,或者有一定權勢地位的人,對於生活在井市裡老百姓的稱呼,後來卻逐漸變成了對底層老百姓普遍性的稱呼。

鬼市和早、晚市:

這裡的鬼市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沒有那麼恐怖。和早市、晚市一樣,是根據集市開設時間來命名的。

比如早市規定是在每天五更時分開始,傍晚時分結束;晚市則是傍晚時分開始,凌晨三更天結束,這在宋朝比較常見。

在《鄭人買履》中有這樣一句話:

比如早市規定是在每天五更時分開始,傍晚時分結束;晚市則是傍晚時分開始,凌晨三更天結束,這在宋朝比較常見。

也說明了集市是有時間限制的。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因為唐朝有宵禁的規定,晚上不能隨隨便便在外面瞎逛。所以午時左右,有專職人員擊鼓300下,然後大家進入集市買賣,等到了日落前三刻,大概戌時就擊鉦(古代銅製樂器,和編鐘比較像)300下,集市就要關閉了。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可有的人還要買賣東西怎麼辦呢?

而鬼市呢,則是始於唐朝的一種特殊集市。

這種集市比較隱蔽,所以有些來路不明的東西也會在這裡交易。記得在

於是就有了在晚上,偷偷摸摸交易的行為,逐漸成為了“鬼市”。

裡面,就提到了這個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只是電影效果更佳渲染,把“鬼市”設在地下河道,好像是藏汙納垢的地方。

到了宋朝以後,這個“鬼市”就更加混亂和神秘。

“鬼市”

當然,到了近現代,我們還能經常聽到一些特殊的集市,比如北京那邊的

據說歐陽修曾經趕夜路,在江邊無意中看見“人影浮動、忽明忽暗”,就以為自己遇見“鬼”了,然後嚇得不敢前進,等快天亮的時候又看不到了,所以說這可能就是神秘的“鬼市”。

這些都非常有特色。

二、古往今來,集市的必不可少的人和物

在一個集市裡面,無論大小,必不可少的有兩樣,分別是人和物。我總結了下,大致是這樣子的:

天橋、潘家園、花鳥市場、寵物市場等等,

我們無法去判斷到底是先有買家,還是先有賣家,這個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同一個道理。當然,對於買東西的人而言,一般要麼是達官貴人,要麼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倒買倒賣的中間人。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01.買東西的人:

有買就有賣,才能組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集市。而賣東西的人,正如前文所說,可能是有固定店面的商人,也可能是支個攤搭個棚的小攤販,還有一些擔著貨物的流動賣家。甚至乎,還有很多沒落的官宦子弟,為了生活,不得不變賣家珍。

02.賣東西的人:

這個在小說典籍中也有所記載,姜子牙擺攤賣面虧錢,被家中“悍婦”打罵。還有三國時期劉備也擺攤賣過草鞋,然後結識了關羽和張飛,才有了“桃園三結義”和“東漢末年分三國”。

不是每一個集市都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但是那些規範化,在官方控制之下的集市,一般會設定相應的職務。

03.管理集市的人:

比如在唐朝,就有“市令”“館長”,負責監督交易,維持秩序。當然,在某些時候,也或多或少有“好事者”代為管理。

上文說了人,現在就在介紹下集市裡的物,也就是交易的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

04.集市裡的商品:

。當然還有特殊的,比如

諸如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樣樣都有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另外,每個集市的內部佈局,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個和每段歷史有一定的關係。

馬匹、鐵器、刀劍、燈花傘等等。而且隨著集市衍生的還有唱曲的、耍雜的、賣藝的等等。

三、集市的交易形式,招攬顧客的多種方式

集市中有買賣,那麼也就自然產生了交易,而交易也分為多種形式。比如:

比如:唐宋時期的井字佈局的“井市”,劃分非常明確;還有北魏時期花木蘭從軍之前,從東南西北4個“集市”裡,分別購買了“駿馬、鞍韉、買轡頭、長鞭”等;而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的集市沿河而建,商鋪林立,攤販雲集,買賣交易非常之多。

這是最原始也是最早的交易方式,雙方各有所需,而在當時沒有“貨幣”這種衡量商品價值的東西,或者說貨幣流通不便。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以物易物就是最好的辦法。不過,這種交換可能存在不等價的情況。

比如:唐宋時期的井字佈局的“井市”,劃分非常明確;還有北魏時期花木蘭從軍之前,從東南西北4個“集市”裡,分別購買了“駿馬、鞍韉、買轡頭、長鞭”等;而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的集市沿河而建,商鋪林立,攤販雲集,買賣交易非常之多。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01.以物易物:

這種交易形式,是集市裡面最常見的,很多“店鋪”“攤販”的主人,大多都是把物品擺放出來,由顧客挑選,然後促成交易,一般是用“錢”結算,

據說,最早開創“以物易物”這一交易手段的人,名叫王亥,是商族部落的第七任首領,後人也稱之為“華夏商業鼻祖”。

02.以物賣錢:

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交易,那就是某些買主一下子買不到自己需要的物品,那麼也會在集市裡面放出自己需求的訊息,然後等待客人上門交易。

當然,酒香還怕巷子深呢!光有東西也可能賣不出去,這就需要

比如銅錢、白銀、黃金等等。這種“貨幣”其實是衡量商品價值,衡量客戶購買力的象徵。

。最簡單的“廣告”就是

03.以錢買物:

除此之外,

“打廣告”

等等。到了現代,依然也有人利用

大聲吆喝,東西怎麼好,就怎麼使勁誇,有的也會打鑼打鼓,藉此吸引大家停留購買。

等來招攬顧客。

三國五更:丈母孃家的飯菜很香、自家釀的水酒很甜、有種叫逢圩

正如我標題中所寫的那樣:

還有“酒旗”“匾文“”對聯”

好東西需要

宣傳單、橫幅海報、音響喇叭

才有人買,而賣出去的東西更需要

“東西再好也得賣力吆喝,吆喝再響也得保證質量。”

“推廣”

,不管是哪種

保證質量

,更需要堅持的還是

缺斤少兩、假冒偽劣終究會自取滅亡

寫在最後

“買賣”

“誠信為本”

在古代,各種集市的形成,是商業的“雛形”,而逐漸成熟的集市,也會進一步促進商業的發展,這是買賣雙方的需要,更是歷史進步的表現。

在古代,各種集市的形成,是商業的“雛形”,而逐漸成熟的集市,也會進一步促進商業的發展,這是買賣雙方的需要,更是歷史進步的表現。

Tags:集市鬼市井市比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