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學習】崔瑗怎麼讀學習書法篆刻,經常看到一些古人的人名,或碑帖

由 趙國林 發表于 藝術2021-05-06

簡介學習書法篆刻,經常看到一些古人的人名,或碑帖的名字,有很多比較生僻的字

崔瑗怎麼讀

學習書法篆刻,經常看到一些古人的人名,或碑帖的名字,有很多比較生僻的字。尤其自學,那些生僻字即便是簡體字,雖然總能見到,因為不願意把閱讀停下來去查詢字的發音,所以很多一直是隻知其形,不知其聲。今天早上就查一個字,然後索性就多查幾個分享給大家。

這些書法篆刻的常見字,一般人還真認不全

先從人名開始。

蔡邕 ,“邕”讀音:【yōng】。

東漢時期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jiē)。蔡文姬之父。在歷史上書法師承關係“祖譜”裡屬於高高在上的祖宗輩,他下面是蔡文姬、韋誕、崔瑗(yuàn)。

蔡襄,“襄”讀音:【xiāng】。

歷史上另一個蔡姓書法家,北宋的書家,宋四家“蘇、黃、米、蔡”之一。

鍾繇 ,“繇”讀音:【yóu】。

三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曹魏大臣,人稱“鐘太傅”,書傳衛夫人。這個讀音網上有文探究,似乎應該念“yáo”,由於本人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同學都一直念“yóu

”,

所以這裡姑且還是按這個讀音,正確與否留給專家定論吧。

張懷瓘,“瓘”讀音:【guàn】。

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他的理論系統是我們學習書法時百分百能看到的。

林逋,“逋”讀音:【bū】。

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

康裡夒夒,“夒”讀音:【náo】。

元后期有影響的一位書家,善真、行、草書,得晉人筆意。

這些書法篆刻的常見字,一般人還真認不全

撝叔(趙之謙),“撝”讀音:【huī】。

趙之謙,號撝叔。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書畫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

老缶(吳昌碩),“缶”讀音:【fǒu】。

吳昌碩,號老缶,晚清民國時期藝術大師。“詩、書、畫、印”被譽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姜宸英,“宸”讀音:【chén】。

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為清代帖學的代表人物。

梁巘,“巘”讀音:【yǎn】。

也有寫作“山”字旁右邊是“獻”(現顯示這個是“獻”的繁體),在這個文字編輯裡顯示不出來,只好這樣解釋一下了。清朝著名書法家。著《承晉齋積聞錄》《評書帖》等書法理論,提出“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

鄭燮(鄭板橋),“燮”讀音:【xiè】。

鄭燮是鄭板橋的原名,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代書畫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王福廠,“廠”讀音:【ān】。

王福庵,現代書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廠”古文字裡就有,其中一個讀音就是讀ān,字義同“庵”;而“工廠”裡的“廠”是“厰”字簡化出來的。

楊沂孫,“沂”讀音:【yí】。

清代書法家。以篆書著稱於世,行書較罕見,但也寫得很好。

這些書法篆刻的常見字,一般人還真認不全

下面是一些碑帖書籍裡經常遇到的。

《虢季子白盤》,“虢”讀音:【guó】。

虢在這裡是虢國。這個帖士學習比較多的西周金文範本。在金文裡,很多青銅器墨拓臨本的名字是按照器皿的種類命名,如毛公鼎、中山王厝(cuò)壺、陳侯簠(fǔ)、秦公簋(guǐ)、保卣(yǒu)等。

《天發神讖碑》,“讖”讀音:【chèn】。

書碑者以隸書筆法寫篆,起筆處極方且重,轉折處外方內圓,下垂處中鋒收筆呈懸針狀,稜角分明的字形顯示了威嚴厚重的力量,為歷代書家所稱道。據說是齊白石取法的碑帖之一。

《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爨”讀音:【cuàn】。

俗稱“大、小爨”。其書法字型是隸書到楷書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

《枳陽神道闕》,“枳”讀音:【zhǐ】。

和“大、小爨”一樣,也是刻立於東晉的偏遠地帶,也是隸楷之間,《廣藝舟雙楫》列此碑為“妙品下”。東晉時期的還有《恆炫碑》、《郗(xī)恢碑》等碑。

《瘞鶴銘》,“瘞”讀音:【yì】。

瘞鶴,埋葬死去的鶴。原刻於鎮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書摩崖石刻、傳為南朝時期。

《九成宮醴泉銘》,“醴”讀音:【lǐ】。

太著名了,很多書法學習者的入門法帖,可能大家都知道。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

《故籀彙編》,“籀”讀音:【zhòu】

。即平時說的“篆籀”筆法。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規範,著大篆15篇,世稱《史籀篇》。

《胡钁印譜》:“钁”讀音:【jué】。

大家更熟知的名字是胡菊鄰。清同治八年秀才。善書畫篆刻,工詩詞。

《鐵華盦印集》,“盦”讀音:【ān】。

同“庵”。因為在書目齋館號裡出現頻率比較高,在這裡也收集進來吧。

Tags:讀音書法書法家篆刻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