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高曰解紅樓夢之《菊花》詩

由 草根說紅樓 發表于 藝術2021-05-21

簡介這首詩是寫康熙晚年(1722年深秋)的處境和心態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是什麼意思

文,高曰

高曰解紅樓夢之《菊花》詩

吟罷“海棠詩”,寶釵邀湘雲往蘅蕪苑去安歇。

湘雲詩興大發,說“我如今要作個菊花詩,如何?”

寶釵替他想了一個方案:“以菊花為賓,以人為主,……又是詠菊,又是賦事,……賦景詠物兩關著,又新鮮,又大方。”

寶釵這段話十分重要,揭示出《詠菊詩》的手法:又是詠菊,又是賦事。所以賞讀《菊花詩》,必須注意其中所“賦”之“事”。

大家都寫完後,李紈最後評詩,說:“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

下面,就讓我們按李紈的評論順序一一解讀。

解讀之前,請先看立松軒的一則批語:

……且筆下各能自盡其性情,毫不乖舛,作者之錦繡口無庸贅瀆,其用意之深,獎勸之勤,讀此文者亦不得軽忽戒之也。(府·38回·立Ⅰ0637)

“自盡其性情”,每個人的詩須從作詩人身份上去考慮,“其用意之深”,則應從“大事件”上著眼。

詩人身份,主要指隱寓身份,如黛玉,隱寓康熙,黛玉的詩須從康熙角度去看。

1、《詠菊》 瀟湘妃子

第637解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運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這首詩是寫康熙晚年(1722年深秋)的處境和心態。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無賴,糾纏不捨;

詩魔,不可遏止的寫詩衝動,這裡是指一種糾結,即如何選擇繼位者;

昏曉,早晚;

欹石,倚石;

沉音,靜靜的沒有一點聲音。

身邊的所有的人都悄悄的像倚石一樣等待著、關注著。

“毫端運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臨霜”,指秋天時節,“對月”,此“月”,係指“清”中“月底”之“月”,即對“清”而詠。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題素怨”,訴說著怨言,“片言誰解訴秋心”,“秋心”合為一個“愁”字,誰知我的“愁”?

這正是晩年康熙的處境和心態,康熙晚年有兩大“愁”,一是太子被廢,不知那個兒子可繼承皇位;二是身體極度虛弱。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末一句突然一轉,“千古高風”,菊因陶淵明盛讚而譽滿天下,康熙也因他的豐功偉績,千古高風流傳萬世。

這首詩從晚年處境心態,跳躍到歷史評價,先沉後振,令人耳目一新。

2、《問菊》 瀟湘妃子

第638解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問菊》,緊接上一首詩,接連提出四問:

(1)、想問問“秋情”,為什麼誰都不知道?

(2)、“偕誰隱”,菊花同誰一起歸隱了?

(3)、園中為什麼那麼寂寞?誰是他最相思的人?

(4)、舉世就沒有一個人可談論的人嗎?

這是問“菊”嗎?不是,這是問世人!問蒼天!

康熙是千古一帝,但有一件事沒處理好,那就是立儲問題。康熙去世,雍正繼位就給後人留下一個巨大的疑問,直到現在,仍解不開的疑問。

這首詩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的驚世之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八日,康熙病重,太醫治療後住入暢春園。

步兵統領隆科多手握重兵,控制著王公大臣入內,康熙病危,急召大臣,諸皇子入內。

關於康熙“病情”,一一“秋情”,外人一概不知,為什麼?言外之意,有人封閉了訊息,人們只能手叩東籬。

菊花謝了,誰同它一道消失了?“孤標”,一一世上少有的千古一帝,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逝,顯然,是康熙。

“鴻歸蛩病”,這裡暗指第十四皇子胤禵,1718年,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當時,許多大臣猜測康熙有選擇胤禵之意。康熙病逝,他還遠在青海。

據傳,胤禛只憑隆科多口傳康熙聖旨繼位,隆科多系胤禛的舅舅,眾皇子不服。這裡曹頫借《菊問》表示:為什麼生前不將繼位一事講明?事實上只要片語即可。

《菊問》,不只是曹頫一個人的疑問,當時,人們都有這個疑問。二百多年來,一直到現在,疑問仍然沒有消失。

3、《菊夢》 瀟湘妃子

第639解

籬畔秋酣一夢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公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這首詩寫康熙去世,留下一些遺憾。

“籬畔秋酣一夢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籬畔秋酣”,是一個時間概念,指康熙時代終了,“一夢清”這個時候的大清之夢。“夢清”,一一清之夢。

“和雲伴月”,“雲”,雲漢,隱一個“漢”字;“月”,清底之月,隱一個“清”字。康熙對待“滿”,“漢”態度始終不明朗。

“登仙非慕莊生蝶”

“登仙”,指去世,康熙不是莊子夢蝶,而是另有心事。

“憶舊還尋陶公盟”

“陶公盟”,陶淵明曾祖父陶侃為東晉高官,其子孫輩輩都受其蔭澤,也都享盡了榮華富貴。

曹家,從曹振彥開始,歷經曹璽,曹寅,曹顒、曹頫,有如陶淵明家一樣,子孫均受曹振彥蔭澤,也都受到康熙的關照,這是曹頫用陶家自比。

《紅樓夢》中,演繹了曹家像陶公一家一樣的故事。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康熙南巡是讓他有了難忘的江南歲月,隨著大雁迴歸而中斷,從南京回到北京,南 → 北,所以說是“隨雁斷”。

“驚回”,假如康熙復活,看到雍正慘殺諸皇子,一定會“故故”,特意,故意的意思,“惱蛩鳴”,震驚萬分,惱恨不已。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醒的時候,沒有人可訴說心裡話。

何況,草木衰敗,煙雲寒透,情(清)的結局已經如此。

三首詩,只要理正順序,就可以看出是一氣呵成,內容連貫,敘述完整。作者為了掩飾,故意打亂了順序,把黛玉的詠菊詩混在眾人詩中,讓人不知所以。

但是,作者藏頭露尾,特以李紈評詩手法為你理出順序,單獨突出這三首詩,這是閱讀、解讀黛玉詠《菊花詩》的關鍵。

2019、01、07

高曰小傳,1945年生於太原,大專學歷。曾任太原市晉西機器廠中、小學校長。現為山西省紅樓夢研究會成員。2000年出版長篇歷史小說《炎黃大傳》,2016年出版《高曰解紅樓》。

此文來源於草根說紅樓夢講座群,此文觀點不代表草根說紅樓夢觀點,如果你是紅迷,如果你想發文,請聯絡一群lxa1972、二群yuanjun20100819。

Tags:康熙菊花千古秋心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