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南懷瑾老師】唸誦同樣的經文,效果卻有如此差別?用心不同之故!

由 慧光雲聚 發表于 藝術2021-05-19

簡介如果心不端正或因地不直,就不會出現修法的成效

不相應心是幾星經文

我們在唸誦佛經時,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對於同一部經,有時候我們念起來善根觸動,淚流滿面,或者與法相應,唸誦之後整個身心裡裡外外都受到加持;有時候念起來卻若無其事,心裡空空蕩蕩地好像只走了個過場,又好像錯過了什麼。

為什麼唸誦同樣的經文,效果卻有如此差別?用心不同之故。唸誦能否與法相應,關鍵在於心。有效果是因為心住誠敬,真正發起了善心的狀態而逐字逐句念修;沒發起善心的人僅以無所謂的放逸狀態隨便念下去,當然沒什麼效果。此時,後者應當認識到是自己念得不好、修得不好,沒好好用心。反省自責之後,由於警醒而不敢熟溜。

【南懷瑾老師】唸誦同樣的經文,效果卻有如此差別?用心不同之故!

如是仔細審查自己的心,並反覆地自訟。“自訟”,就是不斷地在心上反省,嚴格地審判自己、檢查自己。能夠如是不甘自欺,不甘空過的人,修行一定會有進步;然而不願審判、不願改正甚至為自己護短、辯護的人,則必然難以進步,因為已經被過失矇蔽了。

還要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都首先要有誠心。“誠”,是指一個心,沒有二心,意為要用全分的心力。如果有一點保留就是不誠,就不靈了。因此,修行人應當敢於放下自己,一心投入。古代的人大多都知道,不誠心就不會有成就。例如行醫,哪怕夾雜一絲一毫為得報酬的心,哪怕心裡有少許私慾,也就不靈了。尤其修法、唸誦、行持善法,都要反省自己是真心還是假心。如果用一種發心很小的私我之心,暗暗盤算著我該不該付出,這樣做吃不吃虧等等,那麼心已經不真,做出來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南懷瑾老師】唸誦同樣的經文,效果卻有如此差別?用心不同之故!

修行是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包括一舉一動,下至頂禮一拜、供一次香,念一句佛、一句咒、一句經文,說一句法,任何身口意的行為都要有這種內涵。《維摩詰經》上也說:“直心是道場。”心如弦直,沒有什麼彎曲諂誑,完全是自己天性的流露才利於修行;經過了邪思分別心各種各樣的打造,則無非出於一種私我的心,或計較、煩惱的心,這些與佛法不相應,故而全部需要淘汰掉。

如果心不端正或因地不直,就不會出現修法的成效。由此,我們時時都要反省觀察:我是不是用真心在做?心賢善則一切賢善,法界的緣起上不會有任何差池。端正了因就決定有好結果,不必另外攀求什麼。

【南懷瑾老師】唸誦同樣的經文,效果卻有如此差別?用心不同之故!

譬如獅子搏虎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它不會只用半分,這也是俗語說的“全神貫注”。意為:無論做什麼都很認真,注意力高度集中,或內心真誠無私。因為一旦有私心,顧及到個人的利益、名譽、出風頭,是否有地位、功德大還是小、是否屬於我、吃虧不吃虧等等,這些都叫私慾,是不合乎天理的。誠心則是百分之百完整的一顆心,它不受任何私慾的破壞。

因此,我們無論做任何事,要把真誠貫徹在一切修法、一切言行當中,不可缺少;否則就全成了虛假,這一點至關重要。

(注:本文選自智圓法師講記)

Tags:唸誦反省修法修行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