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丹陽市開發區建山村:“苗木之鄉”飛來“金鳳凰”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藝術2023-02-06

簡介在丁志峰的帶領下,建山村將全村12000餘畝土地全面實行流轉,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全力發展第三產業

丹陽市有什麼山

本文轉自:金山網

金山網訊 山清水秀旖旎地,生態宜居幸福村。走進有著“全國美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華詩詞之鄉”等諸多榮譽的丹陽市開發區建山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足、風光秀美的鄉村振興生動畫面。用“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建山村黨委書記丁志峰的話來說,正是依靠產業轉型,轉出了發展新空間、轉出了美麗鄉村景、轉出了富民強村路。

曾幾何時,建山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以前流傳著一句民謠:“黃連山裡長長村,黃麵糰子當人參,搬塊豆腐開大葷,吃魚吃肉合年庚。”黃連山自然村的名字就因生活窮苦賽黃連而得名,這也是建山村十二個自然村的縮影,這裡山高谷深,種糧不易,要四級翻水才能灌溉農田,農民“望天收”,守著青山討飯吃。

窮則思變。在丁志峰的帶領下,建山村將全村12000餘畝土地全面實行流轉,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全力發展第三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農村社群股份合作、農村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組織。“在我們這兒,即便是一個種田能手,一畝地的年純收入也只有500多元。土地流轉後,耕地每畝租金加分紅,農民年收入800元;一畝山地年收入500元,並且每5年上調100元一畝。實現‘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丁志峰為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

今年60歲的束國勤是一位苗木大戶,承包了500畝山地,好的年景一年純收入達200多萬元,差的話一年也有100多萬元。回首往昔,他不勝感慨:“我家只有2畝多地,當年三兄弟分家,一家分得一間房子,家裡窮得叮噹響,到了年底還得借錢過年。如今家裡三層小樓,城裡一套房,還準備再買一套,家裡一輛雪佛蘭,一輛寶馬,今年準備再買輛奧迪。”在建山村,像束國勤這樣的苗木大戶和經紀人有30多個。用他們的話來說,現在在建山村,“只有你想不到的苗木,沒有買不到的苗木。”

農戶束瑞林告訴記者,他家光是租金加分紅年收入有4000多元,另外,幫苗木大戶挖樹一天可以掙800元,另外整枝下來的枝丫也可以賣錢,在家門口就業,輕輕鬆鬆一年淨收入十幾萬元。

種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建山村既要內涵式增長,又要外延式發展,利用綠水青山積極招商引資。在丁志峰的牽針引線下,2010年成功引進了江蘇森林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森林公園專案,租用村級土地2300餘畝,投資50多億元,興建國內一流的康養中心;2012年江蘇肯帝亞木業有限公司又落戶建山村,租用村級土地1000多畝,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木洋房展示中心。僅是這兩大企業的引進,每年就為村級集體帶來50多萬元的可觀收入。

村村有河塘景觀,家家有數十萬存款。如今的建山村2021年村級收入達1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000元。富裕起來的建山村又借鄉村振興的東風,藉助無任何工業汙染的優勢,堅持生態農業、特色旅遊相結合,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業。今年預計投資1500餘萬元建設黃連山登山步道、民宿以及遊客接待中心,預計年底前初步完工,其他設施專案正在規劃設計之中。

Tags:山村苗木志峰鄉村村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