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大國工匠》:聆聽工業化程序的步伐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2-04

簡介劇中的主人公孫大慶,是東北客車廠數一數二的焊接高階技工,全國勞動模範,典型的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第二集主題是什麼

作者:景鳳鳴(吉林省作協副主席)

工業是時代與社會的重音。吉林廣播電視臺的三集廣播連續劇《大國工匠》,彷彿一曲工業交響。在莊重大氣的音樂中,聽者不斷地被其所激發的時代情、家國情所感染,始終心潮起伏。

該廣播劇以跳點的方式,有點有面、有起有伏地講述了東北客車廠一群焊接工人的動人故事,摹畫了當代工人的形象風貌。劇中的主人公孫大慶,是東北客車廠數一數二的焊接高階技工,全國勞動模範,典型的大國工匠。一把焊槍,是他手中的利器,也是他心中的樂器。孫大慶兼具過人才智與先進技術,把手中的焊接做好,不斷昇華,最後達到極致,甚至變成藝術品。

精妙的焊接決定著鐵道客車的平穩,是動車提速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實現這至關重要的一環,孫大慶和他的工友們嘔心瀝血,刻苦攻關,不斷突破著各種不可能,逐漸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直至實現可能。一個月的時間,他們便練就令法國專家驚歎不已的一槍焊完的絕活。在轉向架焊接中,腳下的步法,焊槍的位置,呼吸的頻率,甚至扎眼的次數都形成了標準引數。他們是大國工匠、勞動模範,技術精湛的焊接者,勇於解決技術難題的攻關者。他們直道追趕,彎道超越,逼出了自己的新標準,讓中國標準成為全世界同行的最高標準。他們熱愛工作,以廠為家,全力奉獻。拒絕國外的高薪聘請以及屢次的利誘,在個人與集體之間,家庭生活與工廠生活之間,小我與大我之間,推崇著公,體現著大,一切以企業集體的需要、東北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為重。他們以新時代工人的專注、奉獻與熱愛,演繹著一曲雄渾有力的工業合唱,充滿感動人的力量。

任何一個英雄的成長,都離不開身處的環境,所受教育的薰陶。孫大慶是大型國企的工人子弟,父母都趕上了東北客車廠的建廠。對於國企的發展壯大,他們有著家國一樣的感情。新時代工人階級,擔負著大國重器,開展著大國製造,進行著大國實業。劇中,大慶母親重病在身,卻怕影響大慶工作而拒絕看護。明知患了癌症晚期,行將不久於人世,卻嚴厲要求大慶父親不能驚動大慶,因為大慶正全身心投入到激烈緊張的科技攻關中,因為大慶乾的活兒是為國爭光,為家爭光。當孫大慶和他的工友們攻克焊接難題,編制超高速轉向架焊接規範,制定了世界級超高速轉向架焊接標準,孫大慶的母親卻辭世了。母親依靠父親的幫助,給兒子留下了每歇十分鐘才能包出一個的餃子,以及一句“我兒子一定能把活兒焊好”。

作為同樣技術過硬的老工人,大慶父親愛廠如家,對各類誘惑保持天然的警惕,以嚴父的姿態支援兒子、愛護兒子。因此,焊工世家的特殊背景,新中國工人階級的精神傳承,在孫大慶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如此之大,作用如此突出。需要提及的是劇中高鐵專案的負責人,高瞻遠矚、信念堅定的李總,作為當年焊接車間的“三把槍”之一,他惦記廠子,關心廠子,熱愛廠子。臨近退休之時,經常懷著無比留戀之情,圍繞廠子一圈圈地走。在參加工人們臨時組織的一場焊接比賽之後,他放心了。中年工人執著鑽研、擔當有為,青年工人生龍活虎、積極向上,他看到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傳統後繼有人,看到了企業發展以及國家高鐵事業有靠,看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有一批秉持鑽研、科學刻苦的時代精英。我們要為這樣更廣大的工人群體點贊,他們是隱藏在車間廠房之中的大國重器的承擔者和建設者,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生產、出色的精神風貌,詮釋著我們這個時代最美好的底色,體現出最高貴的精神傳承。

我們缺少這樣優秀的工業題材廣播劇作品,尤其這樣謳歌主旋律、謳歌勞動精神、謳歌勞模精神的作品。這樣的題材,由於是從現實生活中直接提煉與萃取,它無疑會給創作帶來相當的難度。它不依靠素材的偏僻生猛,故事的稀缺獵奇,而是浩浩蕩蕩地直面現實。從藝術手法上來看,它不棄重取輕,變換藝術手法討好人們的視聽,它更多的是正面刻畫,就地深挖,體現出力透紙背的功力,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震撼效果。劇作的另一個難度與挑戰,是圍繞著生產創新與科學攻關,提供了一組鮮活立體、血肉豐滿的人物群像。包括濃墨重彩的孫大慶及其大慶父母,也包括工友吳非凡、車間主任王曉梅、徒弟小林以及上文所提的李總,可以說刻畫得迥然不同。主要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次要人物也不因戲份少而有所減弱,而劇情設計、人物關係、對話及觀點表達,均給人深度與厚實之感。以上成就皆來源於思想以及創作體驗中再學習的深度。在廣播劇有限的時空內,僅依靠劇本、演播以及各類聲音手段,塑造如此鮮活的人物,表達如此生動感人的劇情,令人倍加讚歎廣播劇的魅力,也不由感嘆創作團隊背後的辛苦付出。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12日 15版)

Tags:大慶焊接大國廣播劇工人